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现性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和质性评价。高中地理教师要认识表现性评价方法对教学的重要性,设计表现性任务,开展任务实施阶段评价和总结阶段评价,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优势,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95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表现性评价方法作为质性评价的代表,受到人们的关注。表现性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和质性评价,是新课程评价理论的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表现性评价,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通过自身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设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或者制作作品,证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展现技能与知识。部分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是衡量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者是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一种尝试。1992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针对表现性评价给出的定义为: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者是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测验。根据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可总结出表现性评价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真实或者是模拟的情境中实施评价,评价学生的行为过程或者是创作的作品,直接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内在倾向,评价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二、表现性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设计表现性任务
在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中,与教学目标是否匹配和是否能够驱动教学是关键。表现性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作品。与传统的按教学目标设置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表现性任务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任务实施阶段的评价
在任务实施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学习活动评价表派发给每一位学生,方便学生对评价的内容与目标进行了解,明白本次教学的目的。然后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收集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的资料,然后组织野外实习,让学生对周边的工厂布局进行调查,并提问学生:哪些工厂对生态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哪些工厂的选址符合热力环流原理?哪些工厂与热力环流原理背离?并让学生说出自已的建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措施。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大气的运动”教学目标进行讨论,并写一份关于不合理工厂布局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在上课时,教师亲自示范,将一壶水烧开,提问学生:“当一壶水被烧开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对水的流动状态进行观察、分析,紧接着通过适当引导给学生布置任务:(1)热力环流和什么因素有关?请说明理由。(2)请按照你的假设,设计出一个实验对你的假设进行验证。(3)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析原因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案。这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探究与课堂交流讨论的行为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出问题、语言表达、书面表达、沟通交流、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还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日后教学奠定扎实基础。
3.总结阶段的评价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核心是活动结束后,客观分析与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将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找出来,让学生学会优势互补,而不是单纯利用评价方法對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评分。因此在总结阶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通过各组小组长评价、各个小组交换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等方式进行考评,并将评价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找出问题并适时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写评语时,应尽可能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学生易接受的语气来表述,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可有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要求教师认识表现性评价方法对教学的重要性,设计表现性任务,开展任务实施阶段评价和总结阶段评价,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优势,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95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表现性评价方法作为质性评价的代表,受到人们的关注。表现性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和质性评价,是新课程评价理论的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表现性评价,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通过自身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设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或者制作作品,证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展现技能与知识。部分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是衡量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者是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一种尝试。1992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针对表现性评价给出的定义为: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者是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测验。根据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可总结出表现性评价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真实或者是模拟的情境中实施评价,评价学生的行为过程或者是创作的作品,直接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内在倾向,评价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二、表现性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设计表现性任务
在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中,与教学目标是否匹配和是否能够驱动教学是关键。表现性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作品。与传统的按教学目标设置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表现性任务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任务实施阶段的评价
在任务实施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学习活动评价表派发给每一位学生,方便学生对评价的内容与目标进行了解,明白本次教学的目的。然后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收集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的资料,然后组织野外实习,让学生对周边的工厂布局进行调查,并提问学生:哪些工厂对生态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哪些工厂的选址符合热力环流原理?哪些工厂与热力环流原理背离?并让学生说出自已的建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措施。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大气的运动”教学目标进行讨论,并写一份关于不合理工厂布局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在上课时,教师亲自示范,将一壶水烧开,提问学生:“当一壶水被烧开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对水的流动状态进行观察、分析,紧接着通过适当引导给学生布置任务:(1)热力环流和什么因素有关?请说明理由。(2)请按照你的假设,设计出一个实验对你的假设进行验证。(3)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析原因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案。这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探究与课堂交流讨论的行为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出问题、语言表达、书面表达、沟通交流、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还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日后教学奠定扎实基础。
3.总结阶段的评价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核心是活动结束后,客观分析与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将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找出来,让学生学会优势互补,而不是单纯利用评价方法對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评分。因此在总结阶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通过各组小组长评价、各个小组交换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等方式进行考评,并将评价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找出问题并适时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写评语时,应尽可能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学生易接受的语气来表述,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可有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要求教师认识表现性评价方法对教学的重要性,设计表现性任务,开展任务实施阶段评价和总结阶段评价,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优势,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