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不乏似曾相识、千篇一律的感慨:送伞、让座、生病、考砸……单调划一的素材、如出一辙的文字,让人味同嚼蜡,甚至还出现点评学生优秀作文时,被其他学生火眼金睛分辨出是出自某篇作文选。这样的尴尬引发一次又一次思考,孩子们笔下的素材怎么就这么少?
关键词:学生作文;素材;习作素养
体验生活是小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觉和体悟生活的间接渠道。把自己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需要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好恶来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形式,学生的习作素养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得到积淀,方可提笔有怀可抒,顿笔有心抒情。
给学生一台素材制造机!为此,我特意设置一些体验活动,以体验为酶,引领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靈感。
一、另类体验,真材实料酿新酒
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就有不一样的生活作文效应。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来了一次换位体验:请你当老师,为同学们上一节课……此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惊异的,有胆怯的,有怀疑的,更可贵的是有好几位都跃跃欲试。经过老师的指点,孩子们自己充分地备课之后,小老师们陆续走上讲台。不同个性的“老师”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孩子们的记录令人耳目一新。
习作片段1:
“欧老师”羞涩地走上了讲台,拿起了麦克风:“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解《己亥杂诗》,这首诗主要讲了……”然而,同学们的反应似乎超乎了欧老师的意料。同学们听课的没几个,走神的不少,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与前后桌讲话;有的在自顾自地玩……欧老师为了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说:“谁来解释这首诗的意思?”说完,充满期待的眼神望向同学们。结果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理想,全班陷入了沉默,没有一个人举手!欧老师又微微泯了泯他那小嘴,不好意思地苦笑了,还一直不断地转过头去用求助的眼神望着李老师……
片段2:
我开口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出来。”我扫视了全班,没有一个人举手。我正暗暗自喜,可没想到,就在这时杀出一个程咬金——张美娟。她问:“浙东在哪?”我的大脑360°旋转,可就是搜不出浙东在哪,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呀!我慌了,心急如焚,一遍一遍问自己:“浙东在哪呢?在哪呢?”由于我太长时间没回答出来,班上嘈杂起来,同学们纷纷议论,望着张美娟那魔鬼似的笑容,我站在高高讲台上,恨不得变成隐形人……
换位模拟的角色所履行的工作职责,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听同学讲课,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内心旅程。有了不寻常的体验,笔尖所落之处必是心动之处。
二、感觉体验,释放童真味更醇
人的差异的存在,决定人的体验永远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儿童的天性在体验中释放,由于体验常常伴随着一种内在感觉,这种内在感觉需要通过内部注意去感受和把握。学生的境遇每日都在呈现多样化,他们的内心承受力也会出现迥异的层面。倘若长时间有意识关注自己的潜在感觉,就会逐渐丰厚其内在的情感体验,那随心记录下来的生活文字片段定是情真意切的,就不用再担心过于成人化的语言了。
三、捕捉体验,精彩瞬时发酵
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出乎老师预设的“意外”,此时,不必拘泥于备课,不妨来个即兴创作指导。
语文课上,突然,学生中一个角落骚动起来—— 一个孩子带来的小仓鼠逃出了小笼子!我不急着训斥他们,而是淡淡地旁观而已。于是好戏上演了……
终于仓鼠落网了,我们的作文也可以开始了。让孩子们就刚才的突发事件写一篇作文。刚平静下来的课堂,波澜又起。我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加入孩子们的大讨论。“刚才仓鼠都逃到哪儿了?”“为什么抓不住它?”“是谁发出了惊叫?”“是谁把他抓住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教室里?”“你怕不怕?”学生的眼、口、耳、心灵所有的感官瞬间调动起来。有了这样的体验与指导,儿童的言语表现欲与言语表达冲动被充分地激活了。接着不到半小时的写作,再现了小小几分钟的精彩。
习作片段:
小仓鼠被逼到了桌角,逼到了“悬崖”边,这只可怜的小仓鼠看到没有退路了,只好“英勇跳崖”!我吓得闭上了眼睛,1秒过去了,2秒过去了,3秒过去了……怎么还没有听见小仓鼠的惨叫声?我重新睁开眼睛,朝小仓鼠刚刚跳崖的落地点看了看,什么也没有啊!——原来是一位眼疾手快的女汉子伸手捧住了它。
体验,打通了孩子自我与世界的桥梁,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渠道。孩子们热衷将自己的感受和同伴分享,并潜移默化地将这种意识和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与表达中。那么,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孩子其实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这种体验应该成为孩子表达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调动孩子生活的体验,充实写作的内容和表达。体验积淀生活,让写作不再艰涩;体验有情可舒,让平淡如水的文字发酵成醉人的美酒。
参考文献:
[1]张飞.我手写我口 我笔表我心[J].作文教学研究,2009(3).
[2]潘成风.把习作引向生活[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2).
关键词:学生作文;素材;习作素养
体验生活是小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觉和体悟生活的间接渠道。把自己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需要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好恶来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形式,学生的习作素养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得到积淀,方可提笔有怀可抒,顿笔有心抒情。
给学生一台素材制造机!为此,我特意设置一些体验活动,以体验为酶,引领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靈感。
一、另类体验,真材实料酿新酒
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就有不一样的生活作文效应。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来了一次换位体验:请你当老师,为同学们上一节课……此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惊异的,有胆怯的,有怀疑的,更可贵的是有好几位都跃跃欲试。经过老师的指点,孩子们自己充分地备课之后,小老师们陆续走上讲台。不同个性的“老师”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孩子们的记录令人耳目一新。
习作片段1:
“欧老师”羞涩地走上了讲台,拿起了麦克风:“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解《己亥杂诗》,这首诗主要讲了……”然而,同学们的反应似乎超乎了欧老师的意料。同学们听课的没几个,走神的不少,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与前后桌讲话;有的在自顾自地玩……欧老师为了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说:“谁来解释这首诗的意思?”说完,充满期待的眼神望向同学们。结果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理想,全班陷入了沉默,没有一个人举手!欧老师又微微泯了泯他那小嘴,不好意思地苦笑了,还一直不断地转过头去用求助的眼神望着李老师……
片段2:
我开口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出来。”我扫视了全班,没有一个人举手。我正暗暗自喜,可没想到,就在这时杀出一个程咬金——张美娟。她问:“浙东在哪?”我的大脑360°旋转,可就是搜不出浙东在哪,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呀!我慌了,心急如焚,一遍一遍问自己:“浙东在哪呢?在哪呢?”由于我太长时间没回答出来,班上嘈杂起来,同学们纷纷议论,望着张美娟那魔鬼似的笑容,我站在高高讲台上,恨不得变成隐形人……
换位模拟的角色所履行的工作职责,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听同学讲课,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内心旅程。有了不寻常的体验,笔尖所落之处必是心动之处。
二、感觉体验,释放童真味更醇
人的差异的存在,决定人的体验永远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儿童的天性在体验中释放,由于体验常常伴随着一种内在感觉,这种内在感觉需要通过内部注意去感受和把握。学生的境遇每日都在呈现多样化,他们的内心承受力也会出现迥异的层面。倘若长时间有意识关注自己的潜在感觉,就会逐渐丰厚其内在的情感体验,那随心记录下来的生活文字片段定是情真意切的,就不用再担心过于成人化的语言了。
三、捕捉体验,精彩瞬时发酵
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出乎老师预设的“意外”,此时,不必拘泥于备课,不妨来个即兴创作指导。
语文课上,突然,学生中一个角落骚动起来—— 一个孩子带来的小仓鼠逃出了小笼子!我不急着训斥他们,而是淡淡地旁观而已。于是好戏上演了……
终于仓鼠落网了,我们的作文也可以开始了。让孩子们就刚才的突发事件写一篇作文。刚平静下来的课堂,波澜又起。我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加入孩子们的大讨论。“刚才仓鼠都逃到哪儿了?”“为什么抓不住它?”“是谁发出了惊叫?”“是谁把他抓住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教室里?”“你怕不怕?”学生的眼、口、耳、心灵所有的感官瞬间调动起来。有了这样的体验与指导,儿童的言语表现欲与言语表达冲动被充分地激活了。接着不到半小时的写作,再现了小小几分钟的精彩。
习作片段:
小仓鼠被逼到了桌角,逼到了“悬崖”边,这只可怜的小仓鼠看到没有退路了,只好“英勇跳崖”!我吓得闭上了眼睛,1秒过去了,2秒过去了,3秒过去了……怎么还没有听见小仓鼠的惨叫声?我重新睁开眼睛,朝小仓鼠刚刚跳崖的落地点看了看,什么也没有啊!——原来是一位眼疾手快的女汉子伸手捧住了它。
体验,打通了孩子自我与世界的桥梁,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渠道。孩子们热衷将自己的感受和同伴分享,并潜移默化地将这种意识和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与表达中。那么,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孩子其实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这种体验应该成为孩子表达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调动孩子生活的体验,充实写作的内容和表达。体验积淀生活,让写作不再艰涩;体验有情可舒,让平淡如水的文字发酵成醉人的美酒。
参考文献:
[1]张飞.我手写我口 我笔表我心[J].作文教学研究,2009(3).
[2]潘成风.把习作引向生活[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