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石漠化现象对地区的生态建设、居民生活、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石漠化的改善治理工作一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石漠化的成因、危害进行了简要介绍,就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石漠化 治理技术 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也逐渐意识到了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补救防治工作。石漠化现象是生态环境防护治理中的一个重点解决问题,对相关的石漠化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技术经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一、石漠化的成因
(一)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当地居民或是矿产开采商为了得到较大的经济利益,一味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并且不注重矿山的环境保护,使得该地区的植被损坏状况严重,加剧了石漠化现象。
(二)破坏植被
在一些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当地居民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经济收入,进行大面积的毁林毁草来实现耕地扩充。在长时间的积累下,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源保护,造成土壤的严重流失,最终导致了石漠化现象。
(三)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对土地进行了更大程度的利用对资源进行了大范围的开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极大降低了土地承载程度,资源的日益大幅度减少,人们只知道一味的向自然索取,没有对环境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最终自食其果,造成了石漠化现象。
二、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剧了水土流失,及大幅度减少了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土层变薄不利于土壤对肥力的吸收,严重影响了耕地的经济效益;二是石漠化现象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土地退化后果,使得该地区的生物量急剧减少,生态系统遭受着极大的威胁;三是石漠化现象造成当地居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正常农业生产活动不能进行,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也给其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三、石漠化治理的相关问题
石漠化的治理一直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对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治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资金支持不足
石漠化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工作坚持,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物力支持和资金的支持,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过度的开采造成了石漠化现象,极大了减缓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一些石漠化的地区贫穷落后,更没有治理石漠化的资金来源,这就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居民治理意识不足
一些石漠化地区常常地处偏僻,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落后,对于石漠化的危害不能清楚的认识,对于工作人员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持反对态度甚至是阻扰,再加上当地的政府没有对居民进行足够的石漠化治理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得居民环境保护的认知度极为缺乏,对治理石漠化没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造成了石漠化的治理工作开展不顺利,石漠化现象得不到好转。
(三)可行政策缺乏
在石漠化的治理方面,政府的相关治理意见和治理政策不完善,在一些治理办法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使得虽然开展了治理工作,但是收不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另一方面,在当地居民的保障工作上,政府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只是单纯的禁止矿产的开采和森林的砍伐行为,对居民生活的后续经济来源和当地的经济结构发展科学的规划,造成居民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降低。
四、石漠化治理的问题解决建议
(一)科学的规划
石漠化的治理工作繁重而艰巨,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明确的治理目标,才能更顺利开展治理工作。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将石漠化的治理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日程和规划管理中,科学的制定治理目标和治理对策,通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结合,逐步的完成石漠化的治理。
(二)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在石漠化的治理上,政府要加强相关的法规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对于一些破坏植被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让居民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工作。在资金方面,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并上报中央请求给予支持,也要自主的进行投资,设立完善的资金管理监督机制,是资金的使用落实到实处。对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合理进行生态产业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得让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三)观念宣传和技术完善
对于当地居民环境保护落后的观念,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宣扬石漠化的危害,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其生态建设积极性。对于石漠化的治理技术,也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采取综合的生态工程方法、先锋物种恢复等技术手段结合的方式,获得治理效果的提升。
五、结语
石漠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合理的政策规划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充分调动居民治理积极性的基础上,完善治理技术,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成龙.西北地区石漠化治理技术的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科技,2012(09).
[2]王朝山.石漠化气度治理技术的对策探析[J].内蒙古科技信息,2012(09).
(作者单位:湖北省建始县水利水产局)
关键词 石漠化 治理技术 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也逐渐意识到了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补救防治工作。石漠化现象是生态环境防护治理中的一个重点解决问题,对相关的石漠化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技术经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一、石漠化的成因
(一)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当地居民或是矿产开采商为了得到较大的经济利益,一味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并且不注重矿山的环境保护,使得该地区的植被损坏状况严重,加剧了石漠化现象。
(二)破坏植被
在一些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当地居民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经济收入,进行大面积的毁林毁草来实现耕地扩充。在长时间的积累下,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源保护,造成土壤的严重流失,最终导致了石漠化现象。
(三)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对土地进行了更大程度的利用对资源进行了大范围的开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极大降低了土地承载程度,资源的日益大幅度减少,人们只知道一味的向自然索取,没有对环境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最终自食其果,造成了石漠化现象。
二、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剧了水土流失,及大幅度减少了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土层变薄不利于土壤对肥力的吸收,严重影响了耕地的经济效益;二是石漠化现象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土地退化后果,使得该地区的生物量急剧减少,生态系统遭受着极大的威胁;三是石漠化现象造成当地居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正常农业生产活动不能进行,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也给其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三、石漠化治理的相关问题
石漠化的治理一直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对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治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资金支持不足
石漠化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工作坚持,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物力支持和资金的支持,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过度的开采造成了石漠化现象,极大了减缓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一些石漠化的地区贫穷落后,更没有治理石漠化的资金来源,这就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居民治理意识不足
一些石漠化地区常常地处偏僻,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落后,对于石漠化的危害不能清楚的认识,对于工作人员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持反对态度甚至是阻扰,再加上当地的政府没有对居民进行足够的石漠化治理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得居民环境保护的认知度极为缺乏,对治理石漠化没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造成了石漠化的治理工作开展不顺利,石漠化现象得不到好转。
(三)可行政策缺乏
在石漠化的治理方面,政府的相关治理意见和治理政策不完善,在一些治理办法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使得虽然开展了治理工作,但是收不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另一方面,在当地居民的保障工作上,政府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只是单纯的禁止矿产的开采和森林的砍伐行为,对居民生活的后续经济来源和当地的经济结构发展科学的规划,造成居民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降低。
四、石漠化治理的问题解决建议
(一)科学的规划
石漠化的治理工作繁重而艰巨,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明确的治理目标,才能更顺利开展治理工作。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将石漠化的治理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日程和规划管理中,科学的制定治理目标和治理对策,通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结合,逐步的完成石漠化的治理。
(二)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在石漠化的治理上,政府要加强相关的法规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对于一些破坏植被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让居民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工作。在资金方面,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并上报中央请求给予支持,也要自主的进行投资,设立完善的资金管理监督机制,是资金的使用落实到实处。对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合理进行生态产业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得让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三)观念宣传和技术完善
对于当地居民环境保护落后的观念,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宣扬石漠化的危害,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其生态建设积极性。对于石漠化的治理技术,也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采取综合的生态工程方法、先锋物种恢复等技术手段结合的方式,获得治理效果的提升。
五、结语
石漠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合理的政策规划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充分调动居民治理积极性的基础上,完善治理技术,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成龙.西北地区石漠化治理技术的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科技,2012(09).
[2]王朝山.石漠化气度治理技术的对策探析[J].内蒙古科技信息,2012(09).
(作者单位:湖北省建始县水利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