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的质量和相关的施工技术也备受各界关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整个施工工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着其施工特点与要求,应对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高层建筑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也是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切实的给予人们最优的办公场所,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大体积的混凝土建设活动意义很是关键,它是工程实体非常关键构成要素。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工作的施工质量,有必要针对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这样方可确保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对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增辉。
一、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和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与比较普通体积的混凝土相比较来说,它的特点首先就是体积较大且往往筏板等厚度较大,然后就是在结构上要求来说需要连续的浇筑砼量也比较大,对整体性的要求也很高。大体积混凝土比普通的混凝土的水化热更能够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的快。其次就是混凝土厚度如果超过了1.5米,这样就必须考虑水平施工缝的设置,以降低水化热。最后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埋在地下,通常主要的被用在基础的结构中,所以施工中它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也比较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对抗渗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对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将水热化的影响以及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防水的性能进行重点的控制预防。在高层建筑中,它的基础的形式一般状况下都要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的筏板或者是承台梁,所以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就必须对大体积砼在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出预防性的控制方案。
二、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分析
1、材料的控制技术
针对该项控制来讲,要积极的关注如下的一些要素。第一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如骨料的选用、水泥的选用及掺合料的配比等。第二要对材料的配比进行综合化的掌控。在开展建设工作之前的时候要在实验室进行配比实验,以此来针对不同的建筑配制不同的合乎实际使用要求的砼。针对柱子类构件对材料的要求来讲,在确保砼和易性的前提下要适当降低水泥的含量,合理的放入一些石子,对粉煤灰及外加剂的配合比进行调整,以此来更加合理的掌控材料的强度。针对其气温掌控工作来讲,要积极的进行浇水养护活动,要确保气温是合理的,要保证通风是顺畅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其产生温度缝隙的问题。
2、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而言,其需要注意浇注的种类及其浇筑质量等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性要求高,一般都应连续浇筑,做到分层分段浇筑、分层分段振捣,且必须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砼初凝前浇筑完毕,以避免产生缝隙,增强粘聚力。特殊啊情况下,征得设计部门同意可以留有后浇带。后浇带的间距、位置、宽度除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的应在两侧砼施工完毕60天以后浇筑。在浇筑后浇带之前应降低地下水位,认真排除积水,并处理钢筋表面水泥浆和混凝土碎渣。应按实验提供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配料,混凝土的搅拌应均匀一致。浇筑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管下落工艺,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不发生离析。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mm~100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浇筑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的初凝之前完成。分段分层浇筑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完毕。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动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捕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濕润,但不得有积水。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底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有面的泌水,并在初凝时、终凝前将混凝土表面压实处理。
3、温测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中温测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技术可以防止混凝土生成裂缝。通常采用电子测温法,即在砼中预埋测温探头,每个测点分上、中、下三点埋设,测温时用测温仪分别测上、中、下三点温度。这个过程需要测量、分析各个层的温度及温度的特性。测温应在每块混凝土浇筑完后即开始,测温时间不应小于14d。其时间间隔如下:前3d每1h测温一次,4~7d后每2h测温一次,8~14d每4h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超过25°C 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层等。如测温结果与标准偏差较大,应继续测温、监控,为保证测量的精准度,测温线同钢筋之间必须是合理的接触,防止出现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4、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
(1)实施温控防裂措施
改善骨料的级配,采用一些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加人引气剂或是塑化剂等,减少混凝土当中水泥的用量;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的冷却可以添加水,这样可以使混凝土温度降低,在酷热的气候中,大体积混凝土要控制浇筑的厚度,在500毫米的控制范围范围内,以便使混凝土表面的散热。
在第一层混凝土未初凝之前就要进行浇筑第二层,并对混凝土内外温度进行控制,这个过程视浇筑的面积可以合理采取养护、调整方式。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发生剧烈的温度变化,拆模的时间要经过合理的计算。在浇筑后,为防止天气的不良影响,需要加盖覆盖层,以保持混凝土的温度。
(2)利用冷却管降温控制裂缝
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异控制还可以通过冷却管降温的方式,这种方式针对的是内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内部的温度较高,为了避免混凝土的质量出现问题,可以先把冷却的管理埋在内部,水循环的冷却就可以在浇筑后进行,而其水流量视进水的温度有所不同,但一般在1.5m3/h,如进水温度高可把速度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地查看出水的排放,使之不影响混凝土的块体,在初凝之后,工作人员就要对出水进行蓄水了,这是有效的保温。在混凝土养护后,真空压浆技术也是很重要的。
5、 保温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初凝后3h内对混凝土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派专人经常检查薄膜的完整情况和混凝土的保温效果。剪力墙、柱子插筋高出混凝土部分用麻袋填塞。项目部应做好保温材料的足量储备工作。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天,并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控制措施1、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以 25℃为警戒线,控制在20℃左右,保持降温速率1.5℃/d。1∼14d 每日专职人员统计、通报测温结果。2、如测温显示混凝土内外温差可能大于25℃,则立即加盖草袋一层;在遇气温骤降使最低气温低于15℃时,加盖草袋一层;气象预报显示有雨水时,在草袋上加盖薄膜一层并作排水坡度。3、当中心温度降至与大气温度相差20℃时,撤除保温层,保留薄膜层并进行喷雾洒水养护。夜间气温下降前,及时盖回保温层,夜间基坑四周用碘钨灯(每隔10米设一个)对混凝土表面、大气温度进行加热。地下一层结构施工完毕后,底板浇水养护30d,使混凝土在充分的湿养护条件下缓慢降温,以充分发挥膨胀剂、粉煤灰的综合效应。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后重要的一步,养护有利于使混凝土满足抗力的要求,并使混凝土的温度得到控制,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异。无论哪种保温措施,强制不均匀的降温都是不可取的,施工中应着力控制。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较快,因此,在高层建筑过程中,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具体施工时,混凝土的质量和形状尤为重要,应重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海峰.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167-169.
[2] 赵彭峰.关于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2,1(7):34-36.
[3] 韦春表 浅析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措施 [期刊论文] 《建材与装饰》 -201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