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围绕中心,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达意图明确,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充实并丰富写作内容……”足以见出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之重要。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是表达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声。”叶文玲女士认为,“作文练习,许开始离不开借鉴、模仿,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应该是呕心沥血的创造。”有语文教育专家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这里所说的“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就是一篇作文的诱人之处与闪光之处,即作文中的亮点。我觉得是这样的,学生的文章应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可以是文章体现出来的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也可以文章选材的脱俗、精巧,也可以是文章谋篇构思的独特、别致……而这些,就是学生结合具体写作进行的创造,是文章的亮点。因此,打造写作亮点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一、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积蓄写出来,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课内外常和学生一起聊天,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才会身受启发,努力去培养这样的习惯。同时,要倾听孩子的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孩子消除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展现自我。
信任的另一表现就是教师应该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鼓励学生自由练笔,自由练笔是指小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去写作。从小学生的心理上来讲,他们也许比较喜欢写些日记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愿意让任何人看。因为很多时候,怀着希望得到老师、父母等长辈的理解、分担的心情,向他人表白一些内心的想法后,往往被长辈认为是思想走了岔道,结果不但不被人理解,还被严词教导了一番。这样的情况,试问学生还怎么敢自由的表达看法呢?
二、体验——是学生迸发写作灵感的原动力
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因为儿童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富有想象的大脑。所以,教师要发挥他们的所长,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用童心去看这个世界,去感受生活。
奥妙无穷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小学生作文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蜜蜂酿蜜首先在百花丛中采无数花蜜,学生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应像小蜜蜂一样从多彩的生活和浩渺的书海中采集丰富的花蜜。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魏书先生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好文章的高水平教师,他说:“作文教学的源头是生活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教师应创设挖掘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的各种活动。如种植花草树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走访亲戚朋友,沟通感情理解他人;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体验劳动滋味等等。许多学生认为生活平淡无奇,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热爱生活入手,在接触社会、学校、家庭的过程中,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从感受中体验并摄取作文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表达和写作的欲望。
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契机,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教给他们各种观察方法,设定观察地点,揭示观察要点,从而主动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反映生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上的实在东西而来,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牢固。”可见,观察是作文内容具体深动、真情实感的前提。有一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突然天色变暗,大风刮起。看到学生注意力已转移到窗外,于是教师把握时机,停止授课,干脆让学生静静观察天色。从乌云密布到起风到下雨再到雨点止,学生都看在眼里,接着教师启发他们,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果然,这次作文比上了作文课还要成功,交上来的是一篇篇优秀作文。
三、适“度”——使学生创作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台阶
写好作文不是只靠传授理论概念就可以的,而是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度”的训练,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是速度训练,有不少小学生的写作速度很慢,主要是由于写作时思维不集中,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紧迫感和时间观念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来克服惰性思维,增加紧迫感,从而加快写作速度。
另外,进行精度训练,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错字、别字、偏字、标点不当、病句、比喻不当、夸张失度等,精确度不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几段含有各种错误的短文让学生修改,指导学生:(1)看中心是否明确,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字、句;(2)看布局是否合理,作适当调整;(3)修改病句、错字、别字等,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改错补漏。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使他们获得了自信,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积蓄写出来,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课内外常和学生一起聊天,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才会身受启发,努力去培养这样的习惯。同时,要倾听孩子的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孩子消除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展现自我。
信任的另一表现就是教师应该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鼓励学生自由练笔,自由练笔是指小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去写作。从小学生的心理上来讲,他们也许比较喜欢写些日记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愿意让任何人看。因为很多时候,怀着希望得到老师、父母等长辈的理解、分担的心情,向他人表白一些内心的想法后,往往被长辈认为是思想走了岔道,结果不但不被人理解,还被严词教导了一番。这样的情况,试问学生还怎么敢自由的表达看法呢?
二、体验——是学生迸发写作灵感的原动力
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因为儿童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富有想象的大脑。所以,教师要发挥他们的所长,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用童心去看这个世界,去感受生活。
奥妙无穷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小学生作文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蜜蜂酿蜜首先在百花丛中采无数花蜜,学生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应像小蜜蜂一样从多彩的生活和浩渺的书海中采集丰富的花蜜。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魏书先生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好文章的高水平教师,他说:“作文教学的源头是生活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教师应创设挖掘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的各种活动。如种植花草树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走访亲戚朋友,沟通感情理解他人;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体验劳动滋味等等。许多学生认为生活平淡无奇,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热爱生活入手,在接触社会、学校、家庭的过程中,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从感受中体验并摄取作文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表达和写作的欲望。
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契机,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教给他们各种观察方法,设定观察地点,揭示观察要点,从而主动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反映生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上的实在东西而来,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牢固。”可见,观察是作文内容具体深动、真情实感的前提。有一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突然天色变暗,大风刮起。看到学生注意力已转移到窗外,于是教师把握时机,停止授课,干脆让学生静静观察天色。从乌云密布到起风到下雨再到雨点止,学生都看在眼里,接着教师启发他们,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果然,这次作文比上了作文课还要成功,交上来的是一篇篇优秀作文。
三、适“度”——使学生创作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台阶
写好作文不是只靠传授理论概念就可以的,而是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度”的训练,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是速度训练,有不少小学生的写作速度很慢,主要是由于写作时思维不集中,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紧迫感和时间观念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来克服惰性思维,增加紧迫感,从而加快写作速度。
另外,进行精度训练,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错字、别字、偏字、标点不当、病句、比喻不当、夸张失度等,精确度不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几段含有各种错误的短文让学生修改,指导学生:(1)看中心是否明确,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字、句;(2)看布局是否合理,作适当调整;(3)修改病句、错字、别字等,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改错补漏。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使他们获得了自信,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