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支持性教育在听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然支持性教育是支持性就业教育的延伸,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就业需要,推进残疾人的自然支持性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的一项课题。通过对自然支持性教育理论的分析,提出了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主要内容的途径选择,构建以家庭为主的自然支持性教育,在听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    键   词]  自然支持性教育;听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020-02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两种方式,主渠道是社会福利工厂。相对应的政策背景是各省、市颁布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办法》,主要途径是安排残疾人到社会福利工厂,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为准备式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方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的就业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指明了方向。新常态下,传统的福利工厂就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对应的政策背景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的就业引入了“竞争性”“自主就业性”“灵活就业性”机制。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为:听障学生从特教学校毕业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后,再去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寻找工作,最后实现自主就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这种模式采取市场机制,缺乏制度化的过渡过程,增加了残疾人寻找培训机会和工作的时间成本以及失败的概率,不利于残疾人就业。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推进残疾人的支持性就业,是特教工作者值得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一、自然支持性教育就业的理论思考
   (一)自然支持性教育理论
   我国各省市颁布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办法》为支持性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外关于听障学生职业教育就业方面主要集中于雇主和同事对就业者提供的帮助,特别是强调对来自家庭、亲友、社区等方面自然支持的就业模式,形成了自然支持性教育理论。
   (二)自然支持性教育中的两个支持系统
   支持性教育的支持系统一般为“社会支持为主导,自然支持为主体,专业支持为补充”。社会支持系统是由政府、机构和各类专业人员为听障者提供的从制定政策法规到康复技术方面的各类支持;自然支持系统是由听障者的父母、亲属、邻居、同伴等形成的对听障者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提供的持续支持;专业支持系统是在社区康复概念之下的早期干预、特殊教育和支持性就业。
   (三)自然支持性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就业者的基本素养
   1.调整和改革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就业者的基本素养
   就业是指从学校到工作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一切过程。这里的“学校”是指九年一贯制的特教学校,在就业者素养培训方面,传统教学课程结构基本采用以1~9年级全程阶段的文化课教学为主、劳动技能课为辅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结构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文化课为主,劳动技能课代替职业教育课,在专业设置上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同时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之间缺乏相应的统一规划,没有相应的专业相衔接,导致听障学生因专业不对口而无法继续深造,制约着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适应支持性就业教育,必须调整和改革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首先,在低年级阶段(1~3年级),以文化课为主。完成基础教育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强化兴趣活动和手工劳动课,渗透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其次,在中年级阶段(4~6年级),注重家政实践课和社会模拟实践课。组织学生到基地或实习场所,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重点增加劳动技术教育,为以后接受职业教育打好基础。最后,在高年级阶段(7~9年级),重点加强职业技术专业课学习。根据听障生的身心特点和市场经济需求,设置一门主要专业,1~2门副专业,主要学习一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够发挥听障学生特长且又能结合當地经济建设实际的专业。从而形成1~9年级在文化课教学、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市场培训、回归社会的全程性职业教育课程的新结构。
   2.调整和改革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就业者岗位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大多数特校职业教育的设备、师资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对薄弱,听障学生理论知识无法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无法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自然支持性教育就成为特校职业教育较理想的模式之一。一是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是特殊教育学校解决实习场所和设备设施,是培养听障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听障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校企联合办学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学校为企业培训职工,免费输送合格的毕业生,建立互相信任长期合作机制,对听障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和增加就业机会是非常有利的。在工忙时间,学校组织听障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在工闲时间,学校则安排听障学生集中授课,学习理论知识,从而实现听障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二是加强校校联合办学。特校与普校间的联合办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听障学生与健全学生分配在一起,共同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互学互助弥补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消除听障学生的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培养听障学生与健全学生的合作精神。把听障学生第一年放在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普通学校的预备班,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学习;第二年听障生进入联办的职业学校侧重加强专业课程训练;第三年由联办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听障学生实习,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负责跟踪、指导。这种联合模式让听障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社会生存环境中接受平等教育,提高了听障学生的职业技能,也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然支持性教育在就业者基本素养培训中的运用
   自然支持性教育在就业者基本素养培训方面,开拓就业岗位训练是关键。因此,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如何因地制宜,为自然支持性教育设置特色职教专业;如何多方联合,为自然支持性教育开拓广阔的就业空间,是市场需求为导向下,培养自然支持性就业者基本素养的途径选择。
   (一)因地制宜,为自然支持性教育设置特色职教专业
   在自然支持性教育背景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职教专业,应当选择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听障生需求的专业,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笔者所在的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全市全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其中,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华天电子、星火机床、长城电器“三大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和县区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特色农业优势突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一城两园”(天水花牛苹果商贸城、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南山花牛苹果产业园)的创新示范前景广阔;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优势突显;人力资源丰富:“羲皇故里建筑工”“陇上江南缝纫工”等劳务品牌深受国内外劳务市场欢迎。学校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据听障生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项目,开展教育培训,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重点开展以下长项专业:(1)依托“陇上江南缝纫工”品牌,开设简单缝纫和刺绣专业;(2)依托林果、畜牧、蔬菜支柱产业和中药材、花卉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开设林果、畜牧、蔬菜等技能训练专业;(3)依托“羲皇故里建筑工”品牌,开设建筑建材专业;(4)依托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和“三大产业园”优势,开设机电、机械制造等专业,同时与工业园区企业联合开展办学。使开设的专业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融入社会,被社会所接纳。
   (二)多方联合,为自然支持性教育开拓广阔空间
   在自然支持性教育背景下,学校要切实加强和社会的联系,按照专业设置,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构建自然支持性就业模式。
   1.实现校企联合
   依托天水(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一城两园”的基地;天水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有限公司“麦积山石窟雕塑”基地,校企双方根据专业和岗位的要求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如学生上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下午到公司(基地)实践操作,听障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减少企业岗位培训的过程,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
   2.实现校校联合
   依托天水卫生职业学校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开展盲人中医推拿、按摩专业,积极走出校门,面向社区、医疗机构和企业对专业的支持需求,针对企业人才培养意向,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3.是充分利用家庭实习基地的资源
   本人所在的学校中,听障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几乎家家都建有果园、养殖、蔬菜栽培等产业,有些农村有专业房屋脊兽、砖雕制作、佛像制作的优势产业基地,这些基地场所固定,学生可以学做合一,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从业结合起来,让家长、听障学生树立学习、就业的信心,充分发挥自然支持性就业在听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就业模式中的作用。
   自然支持性教育在就业者基本素养培训、开拓好的就业岗位训练方面,家长的现场支持、跟踪辅导是建立持续性支持系统的基础。通过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适应听障学生个人生活、居家生活和社会适应训练为内容的专业课程,建立校内设岗模拟就业、家庭(社区)实践、岗位学习等各种培训方式的实践,才能形成听障学生自然支持性的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母翠芬.简论听障学校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J].曲靖师专学报,1995(3).
   [2]刘俊卿.试论盲听障学校职业教育办学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1(7).
   [3]薄晓丽.特殊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4).
   [4]許建成.特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之我见[J].江西教育,1995(5).
   [5]王得义.中、美、日三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之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各高职学院努力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探索改革创新发展路径,从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向结构、质量、效益与创新转变。以国有大型企业所属高职院校——保险职业学院为个案分析,剖析了保险职业学院教育供给侧现状及问题,并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改革需要涉及的四个层面。  [关 键 词] 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退役军人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为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职院校扩招一百万学生的政策和开展退役军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退役军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122-02   退役军人作为学历
期刊
[摘 要] 高职的分类招生作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甄选的重要途径,在实施中面临诸多问题,诸如招生考量、技能培养等,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职院校招生分类考试出发,分析两者间的潜在关联影响,挖掘其中潜在的关联关系,进一步辅助高职分类招生。  [关 键 词] 高考;分类考试;路桥工程;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宁市园林行业对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为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当地园林行业协会、企业、员工及毕业生,并结合部分省外园林专业院校、企业交流调研的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立足本市了解当代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并对南宁市园林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人员素质、岗位群特点、岗位需求能力、专业课程开设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人才职业素养、学校专
期刊
[摘 要]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本次扩招对象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幼儿园教师、在职职工及应(往)届毕业生等。不同生源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新要求。旨在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的特点,按照标准不降的原则,依托“教学、管理、服务、监控”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规范校外教学点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探索线
期刊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以理工类、技工类发展较好,但是文科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未得到有限的改善。随着“新文科”这一国家战略的启动,对高职院校文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以文秘专业这一传统文科专业为例,介绍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与实施。该模式基于模拟事务所(企业)运营实训课程,以事务所运营为基础,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从学生兴
期刊
[摘 要] 介绍了“四个自信”思想内涵,阐述了药学类高职学生思政现状,探讨了基于“四个自信”思想脉络的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特别是素材或案例的选择与导入。认为做好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对高职学生而言,专业视角的课程思政有时候比纯粹的思政理论课更具有思政效果。  [关 键 词] “四个自信”;思想脉络;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探索转化医学理念融入民族地区诊断学教学新路径,旨为提升诊断学教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于黔南医专2017年9月接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影像专业学生中,采用随机双盲法分别各抽取200例学生入组研究,每个专业分别划分两组,即传统方法教学组和转化医学理念教学组。结果:相对传统方法教学组,转化医学理念教学组的学生对诊断学理论知识和诊断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期刊
[摘 要] 高职师范类专业应充分考虑专业设置与教育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教师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对接”,切实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发挥人才培养对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师范;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190-02 
期刊
[摘 要]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有关中职教育心理健康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兰州城市建设学校490名中职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背景信息分析、相关性探究以及典型问题分析。数据表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