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写作学习的一般规律来讲,模仿是写作学习的必要的初级阶段。本着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较快掌握写作规律的目的,模仿当然是必要的。但当今文坛,浮躁弥漫,抄袭现象数见不鲜。因此,了解古人是怎样正确地模仿他人,对于中小学生学习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本文将以古代著名诗人借鉴他人作品的成功案例为样板,告诉中学生仿写而非抄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仿写;古代文人;学习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代的语文教学甚至就是一种写作教学,写作能力的高低成了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然而,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好比练“内功”,投入的精力大,时间长,收效却很慢。这也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在平时畏惧写作,更不敢奢望自己能写出超人一筹的习作来。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无疑已成了许多学生所热切期盼知晓的答案。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谈起自己是如何学习写作的:首先,在书报杂志中随便地找出一篇篇文章的小片断,耐心地读,达到快要背熟的程度。然后拿起笔进行不断地仿写,如此练了一个阶段,然后筛选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读、默、背之后照上述办法仿写,所不同的是,这次反复仿写,写完一遍对照一次原文,一直练到和原文大致相似为止,然后,再重新挑选一篇文章……最后,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富兰克林的习作之路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要写好文章固然少不了一定的天赋,但行之有效的习作方法也相当重要,那就是“模仿”。下面,为了更有力地证明笔者的观点,且看古人怎样模仿他人。从写作学习的一般规律来讲,模仿是写作学习的必要的初级阶段。本着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较快掌握写作规律的目的,模仿当然是必要的。但当今文坛,浮躁弥漫,媒体不时传出“80后才子郭某抄袭他人小说”、“高考满分作文系抄袭之作”的新闻。因此,了解古人是怎样正确地模仿他人,对于中小学生学习提高写作水平,也许不无裨益。
一、直接挪用
例如,翁宏的《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晏几道的名篇《临江仙》中,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恰恰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晏几道是宋朝大词人,翁宏唐朝小诗人。晏对翁的模仿挪用,之所以没有被后代评论家和读者认定为抄袭,是晏把挪用的这两句,变成了自己词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全词其他句子妙合无痕,共同构成美好而伤感的意境。若非专家点出,我们普通读者怎知这两句的原始作者?
建议:可以借别人家的砖瓦,但不能把人家的整栋房子说成是自家的。
二、学习思路
例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此诗一出,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枯红中寄托人去筵散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绮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像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自然会记起白居易把火看花的创举。
一种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正像自然科学中开创性的发现和发明一样,其价值是弥足珍贵和积久不灭的。白居易的把火看花,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比尔盖茨的视窗系统,对后人的启发和影响是无法否定的。从后人的角度讲,李商隐的“凄艳迷惘”、苏东坡的“优雅风趣”之所以能超越白居易,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学习思路”而不是“直接挪用”的更富有创造性的模仿方法。
建议:深入到思维层面的模仿是更艺术的模仿。
三、套用形式
例如,曹邺的《捕鱼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少年,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以“官仓老鼠大如斗”著称的曹邺,如果生于现代,很可能是个优秀的杂文家。他的诗从民间歌谣吸取营养,美刺比兴。本诗从表面看,似是汉乐府《城中谣》仿作,(“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但两者只有形式的似点。《城中谣》是顺向推导,把同类现象从外部加倍放大,产生正比的讽喻效果 ;《捕鱼谣》则为逆向反讽,突出相反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城中谣》批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竞尚效仿的奢靡风气,矛头向下;《捕鱼谣》则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天子 ”,揭露社会祸乱所由因。《城中谣》富于喜剧色彩;《捕鱼谣》则充满悲剧意味。在封建社会,作为“大中进士,官祠部中,洋州刺史”的曹邺,竟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可说是石破天惊了。
文学理论认为,形式是有意味的。一个好的意思在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之前,是未最后成形的。曹邺对汉乐府的模仿,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内容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形式。这无疑是一种高超的模仿。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模仿北周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今人仿刘禹锡《陋室铭》而作的《教室铭》、《考试铭》、《贪官铭》等,也属此类。
建议:形式有意味,模仿兴味浓。
四、巧妙化用
例如,韩偓的《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 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李清照《点绛唇》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词显然化用了韩诗。联系二人的其他作品,也可看出,李清照对韩偓非常欣赏,她受韩的影响深刻。
化用应该是模仿的最高境界了。在韩诗李词中,写少女的娇羞是一致的;但李词更细腻,更巧妙地摹写了女性的心态,这多少是因为李的女性身份呢?其实,可以看出李对韩诗的点化,这就是模仿;更能看出李的生活体验和词人匠心,这就是创造了。
建议:模仿到创造,化用是正路。
(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仿写;古代文人;学习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代的语文教学甚至就是一种写作教学,写作能力的高低成了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然而,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好比练“内功”,投入的精力大,时间长,收效却很慢。这也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在平时畏惧写作,更不敢奢望自己能写出超人一筹的习作来。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无疑已成了许多学生所热切期盼知晓的答案。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谈起自己是如何学习写作的:首先,在书报杂志中随便地找出一篇篇文章的小片断,耐心地读,达到快要背熟的程度。然后拿起笔进行不断地仿写,如此练了一个阶段,然后筛选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读、默、背之后照上述办法仿写,所不同的是,这次反复仿写,写完一遍对照一次原文,一直练到和原文大致相似为止,然后,再重新挑选一篇文章……最后,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富兰克林的习作之路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要写好文章固然少不了一定的天赋,但行之有效的习作方法也相当重要,那就是“模仿”。下面,为了更有力地证明笔者的观点,且看古人怎样模仿他人。从写作学习的一般规律来讲,模仿是写作学习的必要的初级阶段。本着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较快掌握写作规律的目的,模仿当然是必要的。但当今文坛,浮躁弥漫,媒体不时传出“80后才子郭某抄袭他人小说”、“高考满分作文系抄袭之作”的新闻。因此,了解古人是怎样正确地模仿他人,对于中小学生学习提高写作水平,也许不无裨益。
一、直接挪用
例如,翁宏的《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晏几道的名篇《临江仙》中,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恰恰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晏几道是宋朝大词人,翁宏唐朝小诗人。晏对翁的模仿挪用,之所以没有被后代评论家和读者认定为抄袭,是晏把挪用的这两句,变成了自己词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全词其他句子妙合无痕,共同构成美好而伤感的意境。若非专家点出,我们普通读者怎知这两句的原始作者?
建议:可以借别人家的砖瓦,但不能把人家的整栋房子说成是自家的。
二、学习思路
例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此诗一出,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枯红中寄托人去筵散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绮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像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自然会记起白居易把火看花的创举。
一种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正像自然科学中开创性的发现和发明一样,其价值是弥足珍贵和积久不灭的。白居易的把火看花,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比尔盖茨的视窗系统,对后人的启发和影响是无法否定的。从后人的角度讲,李商隐的“凄艳迷惘”、苏东坡的“优雅风趣”之所以能超越白居易,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学习思路”而不是“直接挪用”的更富有创造性的模仿方法。
建议:深入到思维层面的模仿是更艺术的模仿。
三、套用形式
例如,曹邺的《捕鱼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少年,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以“官仓老鼠大如斗”著称的曹邺,如果生于现代,很可能是个优秀的杂文家。他的诗从民间歌谣吸取营养,美刺比兴。本诗从表面看,似是汉乐府《城中谣》仿作,(“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但两者只有形式的似点。《城中谣》是顺向推导,把同类现象从外部加倍放大,产生正比的讽喻效果 ;《捕鱼谣》则为逆向反讽,突出相反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城中谣》批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竞尚效仿的奢靡风气,矛头向下;《捕鱼谣》则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天子 ”,揭露社会祸乱所由因。《城中谣》富于喜剧色彩;《捕鱼谣》则充满悲剧意味。在封建社会,作为“大中进士,官祠部中,洋州刺史”的曹邺,竟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可说是石破天惊了。
文学理论认为,形式是有意味的。一个好的意思在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之前,是未最后成形的。曹邺对汉乐府的模仿,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内容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形式。这无疑是一种高超的模仿。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模仿北周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今人仿刘禹锡《陋室铭》而作的《教室铭》、《考试铭》、《贪官铭》等,也属此类。
建议:形式有意味,模仿兴味浓。
四、巧妙化用
例如,韩偓的《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 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李清照《点绛唇》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词显然化用了韩诗。联系二人的其他作品,也可看出,李清照对韩偓非常欣赏,她受韩的影响深刻。
化用应该是模仿的最高境界了。在韩诗李词中,写少女的娇羞是一致的;但李词更细腻,更巧妙地摹写了女性的心态,这多少是因为李的女性身份呢?其实,可以看出李对韩诗的点化,这就是模仿;更能看出李的生活体验和词人匠心,这就是创造了。
建议:模仿到创造,化用是正路。
(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