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踏入初中校门,学生处于经过小学阶段的入门,还未达到高中的紧张状态,一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过渡状态。语文作为必修课程,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会出现学习怠倦现象,严重影响学生该阶段的社会化,本文将浅议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怠倦现象,尝试探索其解决策略。
关键字:初中语文 学习怠倦 策略
在心理学上,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萎靡不振的身心状态,是乏力、焦虑、厌倦、冷漠、消沉、郁闷、悲观等的综合反映。这对学生学生是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的,尤其是出于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怠倦现象,严重破坏学习学习信心、动力,妨碍学生社会化进程。因此,探索学生初中语文学习中学习怠倦现象的产生及应对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学习怠倦现象的特征
目前普遍认为,倦怠现象不仅存在于职业人士之中,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很严重。胡俏等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在Maslach的工作倦怠三维度理论基础上,编制二阶四因子中学生学习倦怠模型结构问卷,提出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概念结构,认为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情绪耗竭;(2)学习的低效能感;(3)师生疏离,主要反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生疏关系;(4)生理耗竭。综合以上调查分析文献,可以概括出中生语文学习倦怠的以下几个特征:
情绪耗竭:情绪耗竭是源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面临的一些夸大的要求,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负荷和耗竭的情绪。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失眠、情绪低落,自认为无法专心于学习,对学习有着负向的情感体验,早晨上学时常常产生恐惧。
低成就感:多数中学生在学业中体验到挫败感。认为学业的难度远远大于其可以接受的程度,伴随着这种认知产生精神上的紧张、消沉感以及对学习消极的自我体验和评价。对自己的学习常看不到进步,对取得的进步也不会向一般的同学那样兴奋和激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不愿意去努力克服,常常产生“破罐破摔”的消极念头,这是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人格缺失:这些学生往往有意减少甚至断绝与周围人的联系,见到熟人也不愿理睬,把自己封闭起来,内心却又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疑心老师、同学在背后谈论、讥笑自己。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别人取得的成绩,怀疑心、嫉妒心强烈,甚至会极端的幻想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发生意外,以便超过他们。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目前,在校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过高的要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及没完没了的数落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谈学色变。对于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来说,高昂的花费也在困绕着他们,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这些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焦虑、烦躁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厌倦。
2、学校原因
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教育者常常把学生当作操纵、控制和知识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处于消极状态时,往往受到教师的批评、惩罚,由此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消极体验并在情感上产生疏离教师的倾向。学生以一种消极、疏远、否定的态度对待教师和学校。另外目前我国多数学校仍简单的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的标准。
3、个人原因
某些学生的性格类型通常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学生好胜心强而又容易急躁、焦虑。他们凡事都想争取最好,处处不甘落后,遇到挫折时就会烦躁不安,情绪激动。
4、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上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大中专生就业困难。这些社会问题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的前途渺茫。学习的信心动摇,兴趣下降。
三、策略探索
首先、恢复体力和脑力,科学安排学習生活顺应生物钟的节律,安排学习和生活。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体各器官的状态时刻都处在变化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生物节律。在一日内睡眠及觉醒、消化、能量代谢、体温、血压、内分泌等生理现象的变化最明显。在活动能力方面,早晨能逐渐上升,上午9时前后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下午2-3时降至白天的最低点,晚上8时左右又出现新的高峰。在记忆方面,一般人每天有四个记忆高峰时间:第一段时间为清晨起床后1小时;第=段时间为上午8时到10时;第三段是傍晚6时到8时;第四段是晚上临睡前。只有顺应这种节律变化,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才能感到身体的舒适,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提高。
其次,舒缓压力,放飞心灵。用放松法舒缓压力。自我解脱,自我放松是舒解压力的渠道。顺其自然,想休息便体息,想睡觉就睡觉,想发呆就发呆,这是放松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娱乐活动,听听音乐等进行放松,以舒适的环境达到身心放松,用宣泄法舒缓压力。常用的宣泄方法有:(1)倾诉。(2)哭喊。(3)剧烈的体育运动。(4)书写。(5)唱歌。用语言暗示法舒缓压力。面对压力,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来调节。
再次,改进学习,创造成功体验。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能以酒消愁,更不能自暴自弃,最理智的是在正确认识挫折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方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每个人都应当研究学习方法,这也应当是所谓研究性学习之一维。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进行成功的学习,丰富成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是否投入,要自觉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讨论,认真记好课堂笔记;集中精力,认真投入。在精力分散时,需要同外界刺激的干扰作斗争,时刻提醒自己“别走神”。在精神懈怠时,要以生活的哲理、人名言等来激励自己。
最后,积极评价,找回自信。每个人都应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是,在学习倦怠时,不要苛责自己,不要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否定自己,相反应当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肯定自己的成绩。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随时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幻想而自我衍生出正负情绪。学习上自卑的人,可以这样积极地自我暗示,如对自己说:“这次考试并没有反映出我的真实水平,成绩不佳是暂时的,下次我会考好的。”“我的成绩不好,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地改善。”
四、结束语
通过了解初中语文学习中怠倦现象,有效把握其特征,积极探索相关应对策略对能力的提升、老师价值的实现、学校功能的完成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干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也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字:初中语文 学习怠倦 策略
在心理学上,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萎靡不振的身心状态,是乏力、焦虑、厌倦、冷漠、消沉、郁闷、悲观等的综合反映。这对学生学生是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的,尤其是出于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怠倦现象,严重破坏学习学习信心、动力,妨碍学生社会化进程。因此,探索学生初中语文学习中学习怠倦现象的产生及应对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学习怠倦现象的特征
目前普遍认为,倦怠现象不仅存在于职业人士之中,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很严重。胡俏等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在Maslach的工作倦怠三维度理论基础上,编制二阶四因子中学生学习倦怠模型结构问卷,提出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概念结构,认为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情绪耗竭;(2)学习的低效能感;(3)师生疏离,主要反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生疏关系;(4)生理耗竭。综合以上调查分析文献,可以概括出中生语文学习倦怠的以下几个特征:
情绪耗竭:情绪耗竭是源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面临的一些夸大的要求,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负荷和耗竭的情绪。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失眠、情绪低落,自认为无法专心于学习,对学习有着负向的情感体验,早晨上学时常常产生恐惧。
低成就感:多数中学生在学业中体验到挫败感。认为学业的难度远远大于其可以接受的程度,伴随着这种认知产生精神上的紧张、消沉感以及对学习消极的自我体验和评价。对自己的学习常看不到进步,对取得的进步也不会向一般的同学那样兴奋和激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不愿意去努力克服,常常产生“破罐破摔”的消极念头,这是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人格缺失:这些学生往往有意减少甚至断绝与周围人的联系,见到熟人也不愿理睬,把自己封闭起来,内心却又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疑心老师、同学在背后谈论、讥笑自己。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别人取得的成绩,怀疑心、嫉妒心强烈,甚至会极端的幻想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发生意外,以便超过他们。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目前,在校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过高的要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及没完没了的数落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谈学色变。对于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来说,高昂的花费也在困绕着他们,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这些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焦虑、烦躁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厌倦。
2、学校原因
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教育者常常把学生当作操纵、控制和知识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处于消极状态时,往往受到教师的批评、惩罚,由此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消极体验并在情感上产生疏离教师的倾向。学生以一种消极、疏远、否定的态度对待教师和学校。另外目前我国多数学校仍简单的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的标准。
3、个人原因
某些学生的性格类型通常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学生好胜心强而又容易急躁、焦虑。他们凡事都想争取最好,处处不甘落后,遇到挫折时就会烦躁不安,情绪激动。
4、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上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大中专生就业困难。这些社会问题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的前途渺茫。学习的信心动摇,兴趣下降。
三、策略探索
首先、恢复体力和脑力,科学安排学習生活顺应生物钟的节律,安排学习和生活。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体各器官的状态时刻都处在变化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生物节律。在一日内睡眠及觉醒、消化、能量代谢、体温、血压、内分泌等生理现象的变化最明显。在活动能力方面,早晨能逐渐上升,上午9时前后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下午2-3时降至白天的最低点,晚上8时左右又出现新的高峰。在记忆方面,一般人每天有四个记忆高峰时间:第一段时间为清晨起床后1小时;第=段时间为上午8时到10时;第三段是傍晚6时到8时;第四段是晚上临睡前。只有顺应这种节律变化,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才能感到身体的舒适,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提高。
其次,舒缓压力,放飞心灵。用放松法舒缓压力。自我解脱,自我放松是舒解压力的渠道。顺其自然,想休息便体息,想睡觉就睡觉,想发呆就发呆,这是放松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娱乐活动,听听音乐等进行放松,以舒适的环境达到身心放松,用宣泄法舒缓压力。常用的宣泄方法有:(1)倾诉。(2)哭喊。(3)剧烈的体育运动。(4)书写。(5)唱歌。用语言暗示法舒缓压力。面对压力,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来调节。
再次,改进学习,创造成功体验。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能以酒消愁,更不能自暴自弃,最理智的是在正确认识挫折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方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每个人都应当研究学习方法,这也应当是所谓研究性学习之一维。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进行成功的学习,丰富成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是否投入,要自觉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讨论,认真记好课堂笔记;集中精力,认真投入。在精力分散时,需要同外界刺激的干扰作斗争,时刻提醒自己“别走神”。在精神懈怠时,要以生活的哲理、人名言等来激励自己。
最后,积极评价,找回自信。每个人都应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是,在学习倦怠时,不要苛责自己,不要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否定自己,相反应当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肯定自己的成绩。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随时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幻想而自我衍生出正负情绪。学习上自卑的人,可以这样积极地自我暗示,如对自己说:“这次考试并没有反映出我的真实水平,成绩不佳是暂时的,下次我会考好的。”“我的成绩不好,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地改善。”
四、结束语
通过了解初中语文学习中怠倦现象,有效把握其特征,积极探索相关应对策略对能力的提升、老师价值的实现、学校功能的完成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干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也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