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改革路上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改革开放之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正上中学,仿佛记得那些临街店铺里飘飞出来的港台歌曲听着很美。那时,港台歌曲已经在内地流行,在西宁的街面店铺里和时髦的年轻人的卡式录音机里听到港台歌曲不足为怪。1988年,已经是大学生的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做一名记者,或者当一名作家,在五彩缤纷的人生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从此,在我成长历程中,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感知了青海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在磨砺和勤奋中实现了自己小小的梦想。
  大学毕业后,我就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做一名记者。在二十多年的编采工作中,感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在青海大地上吹拂,青海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青海也揭开羞涩的面纱,笑迎八方来客。我看到:外交官们来了,为青海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国内外艺术家来了,在青海参与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外界展示一个美丽文明富饶开放的青海;志愿者来了,为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的环保尽己所能;院士、博士、硕士来了,为青海发展组成强大智囊团。我看到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脸上的喜悦和内心的激动;青海醫改成就带给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和内心喜悦;学校的新教室,在一片温暖中学生们朗朗读书。我看到了:青海的锂产业世界瞩目;青海的清凉世界让夏季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奔来;青海的无污染农作物成为外地市场的抢手货;动车从西宁开向西安、兰州等方向……
  改革开放为我圆自己小小的梦提供了土壤。我收获丰硕,采写的新闻报道获得中国晚报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等,荣获青海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成为西宁市政协委员。
  在工作之余,我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学梦。改革开放中涌现的新鲜事物为我提供了创作的契机。我勤奋笔耕,成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实现了我的第二个梦想。
  而今,我已实现了两个小小的梦想,幸福感每天伴随着我。人生有梦,足矣!感谢改革开放,我将继续努力。
其他文献
白牡丹  一股河西走廊的风沙  铺成白色的丝绸  把1000公里漫长的历史  卷成圆圆的遗址  一轮新鲜发烫的明月  在嘉峪关层层叠叠的积雪上跑动  花瓣是万方奏乐的疆土  承接汉唐的脚印宽宽大大  一团祁连玉爆开了花模样  像珍贵的夜光杯闪闪发亮  白色  是一匹白马驹  从焉支山牧场一闪而过  丝绸之路的牡丹喷出了热烈的雪  一个人走向阳关,等待  历史言语的帷幕深处,风起雄伟  风起辽阔,风
期刊
新年  新年,太阳还从东山升起,  这人间千年如斯。  唯有时光加速,  儿时它叫成长,现在叫衰老。  所有的梦都留给了夜,  我只剩下感恩和爱,  感恩神赐的光、清水、菜蔬,  爱分与亲友,周围暗淡的人群。  不张望了,也没有许诺,  我在昨日吹来的风中背身而立。  主啊,过去的漫长岁月,  我背道而驰,一年一年远离您,  我又是多么庆幸,  一转身就在您怀中,以泪洗面,  我还是您的孩子,还是
期刊
所有的山,都是有筋骨的  ——路过静宁兼致李满强兄  在北方,那么多的山  都这么荒着,不声不响  那么多的人,都这么活着  不卑不亢。每一天的阳光  都会,按时落在头顶  天和地,就一起开阔了  这些年,也走了一些路  那么多的脚印,堆起来  足以,让我们记起回家  那么多的日子,荒废了  却足以,让我们想到未來  ——之后,每一个冬夜  无比贪恋的那盘热炕  就成了,此生  无法治愈的疾病  
期刊
一棵树硬生生挑起朝阳  总有一些话,携带风声  总有一滴泪凝成雪花  那就搬运那年窖藏的阳光吧  逼走你体内冰封的山峦,骨头里发霉的苍穹  为七尺外的领空,去除散而复来的阴霾  拓远一只雀鸟眼睛里海域的淡蓝  梦里的阳屲山可做藏锋的笔画  力透俗世的烟尘  村边小路可做五线,借琴弦  弹奏山的高远,拉响水的轻柔  压下十指里连心的黑白  晨钟暮鼓,疏星残月  看惯街市里霓虹灯牵引的车轮  一把斜视
期刊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用断代的概念来量化或命名一些诗歌群体以及现象,并且用它不稳定的暴力逻辑来叙说我们都难以廓清的诗歌走向,以期达到某种诗歌以外的事实认可。但是,这些命名的逻辑关联有些时候不太适合一些诗人,比如宋长玥。他是青海高原诗歌现场的独立存在,他没有在文字以外强加的难以服众的诗歌标准或流行风尚里取舍内心本真。我们总是在他的诗歌里发现,他孑然一人,带着满身风雪,上昆仑,出河湟,像个孤独的浪子,
期刊
崖祭  结庐为舍,蓑衣锁住一冬的门  “蚂拐”叽哩咕噜,青山隐隐发声  朝雾覆盖冰霜雨雪  黑夜泡出那坛老酒  可照人,可醉人,可生香  经受过一冬的洗礼  火把高举,燕子翩跹  舞者清音相伴  唱,低吟;喊,震天  跪下者,心头没有宝马良弓  一路默念江山  路边的细叶榕,溪间的小花鱼  田头的耕牛,床头的病夫,枝丫的小麻雀  都在合十中一一排队  神,不再咳嗽  倚在白果树上念珠:  牺牲已定
期刊
我去见他的时候,正遇上这个城市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雪下得有些吝啬,薄薄地贴在地面,但还是带来了久违的一丝潮润,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  他叫扎西多杰,藏族男子最常见的名字。在藏地,如果走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喊一声扎西,至少有多半人会转过脑袋。现在,他坐在我面前,略显消瘦的脸庞上挂了温和的笑,似乎不是我想象中的康巴汉子。虽然初次谋面,其实我心里早已是熟悉他的。记得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走在街上,一家音像店里突
期刊
下雨的日子  1  西宁连日豪雨。所谓“豪雨”就是“豪爽的雨”“豪迈的雨”或者“豪放的雨”。无论如何解释“豪”,都带点拟人的意思。雨被赋予了人的性格。这场豪雨过后,南山、北山、西山以及东边的峡口同时都被雨泡着。“泡”就有点缠绵了,不过豪雨之后有豪情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喜欢雨天。喜欢绵绵细雨,喜欢豪雨以及一切性格的雨。我喜欢在路上被雨水泡着,当然更喜欢躺在床上,倾听雨水从天上倾泻下来,落在楼
期刊
从青岛到西宁  1958年6月1日,我们从山东青岛海军转业到青海的一行二十余人及家属,分乘两辆大轿车,从兰州军区招待所出发,直奔青海西宁市。当天下着细雨,雾蒙蒙的,窗外的光景看不见,只能闷坐遐想:从5月25日挥别战友,坐军列闷罐车昼夜兼程,一路西行。白天坐在铺盖卷上当座椅,晚上铺开当睡铺。一日三餐,军列所到之处,定会有当地兵站送来吃的喝的,大家下得车来,就在站台上8个人一圈蹲着吃饭。虽然过惯了军旅
期刊
進入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的自觉追求不断凸显,在激活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的书写中,历史文明碎片在文学叙事中变得真实而又生动。作为富有创作才华的一个整体,藏族文学的发展每每让人刮目相看,一部部具有显著文化标识的藏族小说跃入读者视野并迅速深入人心博得大众的厚爱。阿来、次仁罗布、万玛才旦、江洋才让等藏族作家从不同的藏地走向大众,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认可和喜欢。众所周知,藏族当代文学在开放多元的文化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