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构建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的表达应称为“高效课堂教育”。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
相对“传统课堂”,高效课堂以“人本”“生本”为教学理念,以导学案、学生学习小组为载体,以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基本秩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育人目标的。同时,对于课堂的评价,也会相应地产生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理念和评价制度,而且其必有别于传统评价模式。那么,高效课堂评价与传统课堂评价模式到底有哪些不同?
第一,以学评教,依学定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孩子。”以学评教,就是强调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状态上,将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即学生能否主动学、积极学、是否会学、学得如何,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依学定导,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策划者、指导者的新角色转变,由“一言堂”变为“百家鸣”。
第二,由“知识本位”评价向“人本主义”“能力本位”评价转变。在传统的课堂中,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下,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的本身,并没有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结果是只会呆读死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高效课堂则要求“知识目标”只是作为基本教学目标,而把“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提升为重点目标,既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更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德能兼备的现代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第三,由评价应试能力为重向综合素质为重转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注重应试能力,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比较单一、片面。而高效课堂评价注重思维和能力的训练,从书面、口头,实验、实践、体验、生成创新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极力倡导综合素质评价,倡导以课堂为主战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转变,推进课堂评价重心向人本化、全面化、科学化转移。同时,高效课堂还由注重课后结果性大型考试评价转向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跟踪验评抽检转变,增加了个性化、发展性评价。
第四,由关注少数精英学生向关注全体学生转变、关注薄弱学生转变。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真正把打造高效课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个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传统教学漠视人的个性差异,大部分学校唯升学教育,课堂教学仅仅盯着有升学希望的部分“学苗”,对于另一部分因非智力等因素造成的“学困生”,大都采用放弃、遗弃的态度。高效课堂以民主、平等、公平为教育教学原则,大力倡导“人人平等,个个成才”“关注薄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新兴理念,坚决摒弃只面向少数精英的陈旧观念,在小组评价、个体评价、班级和教师评价中特别突出扶弱济困,共同进步的新教育评价观。
第五,由单一教学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高效课堂改变了原来由教师“一元化”课堂评价的模式,逐步变为师生自评、互评,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等多元评价转变。同时,把学生学习小组和教师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等团队“共同体”作为主要评价对象,由此,以团队整体为主要方式的学生、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就应运而生。
第六,高效课堂的学习模式多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因此,学习状态的评价也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情趣、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乐学创学的学习状态等;由评价预设重难点预设向评价学情调查转变;由课后作业评价方面向评价当堂检测、学案自学情况转变等。
第七,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高效课堂中负有重大的使命,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发生着转变:由甄别、选拔、管理为主向促进学生、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转变;由重视教师评价能力评价向注重学生评价能力转变;由行政主导评价体制向“管办评分离”的新评价体制改变;由单线式“讲——听——说——评”课堂评价模式,向立体式“集备——观察——验评、质检——反思研讨——培训提高——培训改进”新模式转变等等。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尽管他具有学习的能动性,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不能回避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受其原有经验、知识水平、客观条件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有限的。因此,落实新课改理念,促进课堂转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促进教育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是当务之急。总之,只有让高效课堂评价与学生的自身发展合拍共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桃园第二中小学)
相对“传统课堂”,高效课堂以“人本”“生本”为教学理念,以导学案、学生学习小组为载体,以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基本秩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育人目标的。同时,对于课堂的评价,也会相应地产生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理念和评价制度,而且其必有别于传统评价模式。那么,高效课堂评价与传统课堂评价模式到底有哪些不同?
第一,以学评教,依学定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孩子。”以学评教,就是强调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状态上,将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即学生能否主动学、积极学、是否会学、学得如何,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依学定导,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策划者、指导者的新角色转变,由“一言堂”变为“百家鸣”。
第二,由“知识本位”评价向“人本主义”“能力本位”评价转变。在传统的课堂中,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下,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的本身,并没有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结果是只会呆读死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高效课堂则要求“知识目标”只是作为基本教学目标,而把“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提升为重点目标,既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更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德能兼备的现代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第三,由评价应试能力为重向综合素质为重转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注重应试能力,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比较单一、片面。而高效课堂评价注重思维和能力的训练,从书面、口头,实验、实践、体验、生成创新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极力倡导综合素质评价,倡导以课堂为主战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转变,推进课堂评价重心向人本化、全面化、科学化转移。同时,高效课堂还由注重课后结果性大型考试评价转向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跟踪验评抽检转变,增加了个性化、发展性评价。
第四,由关注少数精英学生向关注全体学生转变、关注薄弱学生转变。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真正把打造高效课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个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传统教学漠视人的个性差异,大部分学校唯升学教育,课堂教学仅仅盯着有升学希望的部分“学苗”,对于另一部分因非智力等因素造成的“学困生”,大都采用放弃、遗弃的态度。高效课堂以民主、平等、公平为教育教学原则,大力倡导“人人平等,个个成才”“关注薄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新兴理念,坚决摒弃只面向少数精英的陈旧观念,在小组评价、个体评价、班级和教师评价中特别突出扶弱济困,共同进步的新教育评价观。
第五,由单一教学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高效课堂改变了原来由教师“一元化”课堂评价的模式,逐步变为师生自评、互评,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等多元评价转变。同时,把学生学习小组和教师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等团队“共同体”作为主要评价对象,由此,以团队整体为主要方式的学生、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就应运而生。
第六,高效课堂的学习模式多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因此,学习状态的评价也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情趣、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乐学创学的学习状态等;由评价预设重难点预设向评价学情调查转变;由课后作业评价方面向评价当堂检测、学案自学情况转变等。
第七,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高效课堂中负有重大的使命,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发生着转变:由甄别、选拔、管理为主向促进学生、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转变;由重视教师评价能力评价向注重学生评价能力转变;由行政主导评价体制向“管办评分离”的新评价体制改变;由单线式“讲——听——说——评”课堂评价模式,向立体式“集备——观察——验评、质检——反思研讨——培训提高——培训改进”新模式转变等等。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尽管他具有学习的能动性,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不能回避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受其原有经验、知识水平、客观条件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有限的。因此,落实新课改理念,促进课堂转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促进教育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是当务之急。总之,只有让高效课堂评价与学生的自身发展合拍共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桃园第二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