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周 斩不断的“文艺”尾巴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民周刊》:你让晏海清对着夏惠民说,“共产党得民心而得天下”,在一个正在疯狂搜索可疑人物的国民党特务面前说这句话,这很容易被拆穿身份的。这是属于献礼片的硬伤吗?
  孙周:在那个特殊时期,老蒋已经走了,国民政府肯定要走了,谁都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大家肯定有各种表现,骂人啊,摔报纸啊,同事之间讨论败局时说,共产党没什么了不起,就是得了民心。在当时这是非常准确的一种表达,夏惠民不会起疑心,反而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我写出这句台词来,自己都觉得得意。
  《新民周刊》:你选择孙淳和郭晓冬来出演夏惠民和晏海清,你希望他们表现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孙周:孙淳以前经常演一些好好先生,但我这次要他演一个特别坏的人,粗暴,猜疑。我从来没想过,如果他不肯接这个角色,我该怎么办?而晏海清那个角色,我不希望找一个很强的男人,我希望他能居家一点。这是我对于共产党员概念上的“反对”,我不希望他很英武,很有锋芒,我希望他更平和一点,这是我对于历史的看法,共产党是靠得民心,而不是靠武装到牙齿,赢得天下的。
  
  商业片的妥协
  
  《新民周刊》:虽然说是“《潜伏》第二”,但我们对于电影里流露出来的情怀特别有印象,反而对谍战的内容没什么感觉。
  孙周:我没看过《潜伏》,没看过《风声》。春节刚过我就忙于这个戏,而《潜伏》是春节后才红起来的,如果早知道有它,那我的这把枪(指电影里有潜伏卧底的情节)可能就朝别的地方打了。我筹备这个戏时,剧本还一个字都没有呢。一部优秀的电影应该有自己的立场,你们觉得电影有点文艺,我自己就不觉得文艺,我觉得还特别商业呢。
  《新民周刊》:你接到这个命题作文时,有让你别那么“文艺”的要求吗?
  孙周:不是。一开始我接这个命题作文时想拍的就是文艺片。这个片子的筹备时间特别短,2月份还没剧本,4月必须开机,10月1日要交出片子,文艺片才可能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来。但当我按照这样的道路走下来时,珠影给了我一个新的课题,能把主旋律的内容和市场结合起来吗?这和韩三平的《建国大业》是不谋而合的,当我听到这个课题时,我是一点抵触都没有。
  《新民周刊》:那这个课题的完成效果呢?
  孙周:戏是边拍边写的,尽可能地在现场多拍一些,比如拍了大量夏惠民和妻子惠红莲之间的感情戏。我最初剪出来的版本是120分钟,但发行方建议我弄成100分钟,精髓部分都在,但展开部分就不够了。他们的意见就是“导演,你的戏还是太文艺了”,比如人物关系,你肯定要花笔墨去描述人物之间的来往啊,这肯定会穿插出很多内容。有些内容在节奏上的确不行,他们说我还是文艺些,也没什么错。
  《新民周刊》:秦海璐(惠红莲扮演者)说,你喜欢娓娓道来,强调结构,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文艺片的尾巴”。听说剧本和电影的差异很大,你做了很多修改?
  孙周:比如惠红莲,在剧本里是有人物性格的,但电影里就剩下了人物,性格被剪了。惠红莲这个角色代表的是动荡和宣泄,你们看到的夏惠民一直是和怒吼、酷刑、鲜血连在一起的,但是夏惠民告诉大家他很纯洁。秦海璐有场戏被剪了,人家电台开张请她唱戏,她唱了个“怨气腾腾”的戏,夏惠民甩了一个嘴巴,转头就唱了一段特喜庆的戏,两人之间的关系就特别明了。他们夫妻俩有真感情吗?秦海璐和孙淳都问过我。他们两个是有真爱的,不是那种军阀包养戏子的特殊关系,所以当别人都在为解放而开心跳舞时,他们是在歇斯底里地做爱、宣泄。
  《新民周刊》:秦海璐说,有些东西是你特有的,你这次还稍稍保留了一点,一下子迈过去了,可能就会丧失掉原先喜欢你的很多观众,这是你聪明的地方。
  
  孫周:我努力地剪尾巴,但第一次肯定不会剁干净。人的禀性很难改的,我还是对人感兴趣。即使涉及到1949年的故事,我还是想了解一个潜伏者的心情,一个对党国忠心耿耿的特务的失落。拍戏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开始时孙淳也问我,他能哭吗?当然能啊,别人都把你变成魔鬼了,但你自己还不知道,现在旁边树着一面镜子,终于把你照醒了。其实他心里觉得特别侮辱,特别委屈,也特别不甘心,于是最后他想把干净的人也变成魔鬼。这个城市被共产党接管,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局面。他也会想寻找潜伏者到底有什么意义,但他还是拼命在寻找。我也想过,说不定他早就知道晏海清是共产党,这也是有可能的。
  
  文艺的尾巴,有多长?
  
  《新民周刊》:你的这种“文艺的尾巴”有底线吗?
  孙周:个性使然。反正是我的思维方式吧,我拍什么内容都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和思辨。我的思维方式自然地就走到了这一步,在一个时代特有的空间里的真实的感受。电影总还是应该存在文学性的,作者不应放弃想象,想象那时候的人该是怎样的。电影还是挺有趣的。
  《新民周刊》:你在《周渔的火车》后很长时间没拍电影,是这个市场容不下你这种想象吗?
  孙周:有可能的。整体中国的状况,大家都很清楚,蛮逐利的。而且中国电影的类型片还处于少年期,扳着手指算算,也没几种类型。
  《新民周刊》:长期不拍戏了,会不会害怕被市场遗忘?
  孙周:市场对我挺宽容的,投资人也挺喜欢我的。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要克服我自身的问题,很多年不拍电影,我从来没归咎于其他原因,我自身是有些弱点的。我一直也想多拍一些。但我比较随性,要一切都合适了才会去拍。不是说我不喜欢市场上的要求,只是可能是我个性的渴求,让我觉得各方面都很烦,比如电审、投资人等等,我希望能有一个很好的制片人,每天逼着我拍。
  《新民周刊》:这次复出,感觉到电影观众们的变化了吗?
  孙周:以前我拍电影时不太考虑观众怎么想,大部分都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拍电影就像在回答自己的提问,和自己对话。就像《周渔的火车》,很多人说看不懂结局,其实懂不懂已经不重要了,电影里弥漫的那份爱的气息,悬而未决的爱情氛围,足以让每个爱着的人感受到就可以了。人类还是需要这样的电影,但电影作为娱乐大众的主流方式,不能所有电影都是这样的。可能要等所有的类型电影在这个市场上有过一个轮回后,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片就有了稳定的一席之地。
  《新民周刊》:这次对《秋喜》的期望有多大呢?
  孙周:这是献礼片,但我希望有好票房,这是我的一次试水,我是拿它作为商业片来处理的。也许处理得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还是比我以前的电影“好看”。
其他文献
禅师:原先,我干渴而嘈杂,在欲投进水一样的宁静时,总有人劝阻批评,总有人讥讽嘲笑,使我畏缩不前。  弟子问禅师:那么,是谁最终引导您投进了宁静之中?  禅师说:是一条狗。  弟子扑哧一笑,问难道您的导师是条狗?  禅师说:是。  弟子:这是怎么回事?  禅师说:一天,我看到一条快渴死的狗,非常想喝水,但每次急急地扑到水坑边,都尖叫地退缩返回。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以为那是另一条狗。  最后,因
地球究竟长啥样?  在地球仪上,地球是一个正宗的球体,我们也一直认为它就是个球体。其实,你不知道吧,地球不仅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而且长相有些怪。  在地球的素颜照中,它长满了“青春痘”,样子有点变形,甚至有些像土豆。  虽然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球体,但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  事实上,赤道周围也因为引力作用向外隆起,形成“备用轮胎”结构。  你知道地球这个词是根据什
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时,我们应反省是否已经真正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特别是西方以外的亚非拉国家。  巴黎)  这基本上是一篇翻译文章。原文发表在法国周刊《青年非洲》,作者是专栏记者法兹娅·祖阿莉,题目就是《中国制造》。全文如下:  “我从未踏足中国。然而神佑我每天消费中国,我感恩上天创造了中央帝国,这个懂得照料我们购物欲、迎合我们心所渴望的中央帝国。让傲慢的西方去拒绝承认中国从危机中挽救了他们
裘老晚年生活琐忆    2009年,国家第一次评选出了30位国医大师,平均年龄85岁,裘沛然是最年长的一位,当时96岁。  裘沛然先生的一生,恰是中医事业百年命运的缩影,他几乎参与了历次重大的中医界大事,到了晚年,更以拔山扛鼎之力捍卫着中医的尊严与荣誉。  他的离世,不止是中医界少了一位年高德劭的名医,还意味着一个文化符号的消逝——儒医,从此,大概只会存在于历史的记忆中。    晚年养生唯诗烟  
市民追求的,不是均富,而是公平;不是结局均等,而是机会均等。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庆典上,香港首富李嘉诚获中央厚待,安排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单独见面10分钟。我们从电视画面看到,胡主席与李嘉诚一见面,便笑着说:“昨天我来到,听说你来了,我跟汪洋同志讲,我说不管时间长短,我总是要见一见李先生,跟李先生聊一聊。”胡主席与李嘉诚言谈甚欢。发言的商界代表仅4人,香港的唯独李嘉诚。  李嘉诚是香港商
我们特别重视公共交通,不鼓励私家车的发展,通过不断地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使人们能够便捷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走动,从而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1931年留学英国的朱自清漫游欧洲,来到了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瑞士,他说,“起初以为有些好风景而已;到了那里,才知无处不是好风景”。  1934年回国后的朱自清将这些文字结集成册,即《欧游杂记》一书。  明年世博会期间,黄浦江畔,一座瑞士花园即将诞生。1
“男生就像大食堂的菜,虽然难吃,但是……去晚了居然还就没了!”嬉笑中的辛酸,是所有“剩女段子”的特色。谁都知道中国男多女少,可剩女还就成了时代热词!公园的“相亲角”里,处处是女方父母的焦灼面孔,甚至出现了“90后”女孩的父母。她们,刚刚还在过“六一”节呀,转眼就成“剩菜”啦?  試问:是谁到处张贴“剩女”的标签?是谁把少女甚至幼女鼓噪得心急火燎?又是谁看准了这个群体的巨大商机,开始合谋“消费”剩女
一个江南古镇新闻业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它的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更映射出上海作为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一百多年前,革新后的印刷技术和维新运动以及西方新闻理念经由租界引入,使上海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中心。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上海新闻出版业进入真正意义的繁荣局面。《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左联”在上海成立,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发展,以及一大批文艺青年跟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在上海从事进步
在当代艺术的政治经济学网络中,是什么在抑制着心灵的力量?是什么在阻挠解放的步伐?是艺术系统那只无所不在的“看不见的手”?    宏大语境下的温和诉求    上海的艺术家是有学术追求的,也很讲政治。本届上海双年展刻意安排在世博会完美闭幕前最后一周拉开帷幕,就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更加讲政治的是,本届双年展主题的确立早在半年前就定下了——巡回排演,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社会热烘烘、暖洋洋的气场。  与世博会
尋找彩虹之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