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当然不仅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挚情感的心理基础。
■ 每个班主任都应问问自己:我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吗?尽可能保持一些和学生共同的爱好,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
■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般的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写到班主任应有的素养,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第一,能否把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区别开来?第二,现在谈班主任素养的文字实在是汗牛充栋,我如何谈出我的切身体会?
已经有人提出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质疑者认为班主任的所有素养都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比如,班华教授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有人便追问道:“难道其他老师就不关怀学生的精神了吗?”我认为,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是交叉的,同时又有所侧重。还是以“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这个命题为例,其他老师当然也应该关怀学生的精神,但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他们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更全面、更细致、更持久,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我认为是没有错的。因此,要我把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严格区别开来,在“学术规范”上是很困难的。下面我谈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养,也许其他老师也应该具备,但对班主任来说更为重要,而且更为突出。
查阅现在有关班主任素养的论述,的确非常丰富。“爱岗敬业”呀,“德才兼备”呀,等等。仔细一想,这些哪里只是教师(包括班主任)职业所独有的要求呢?还有“热爱学生”“民主平等”“为人师表”,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表述,我都同意。对于班主任素养,我只是想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点。
25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语)。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这里,我之所以将这三个称谓都加上引号,是想表明并强调,也许我们的班主任一辈子都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但这不妨碍我们给自己的事业定一个终生努力的奋斗目标: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技能(而不仅仅是在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的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谈谈童心。
童心:“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书先生称为“娃娃头”“孩子王”,其实,从今天的情况看,班主任才是真正的“娃娃头”“孩子王”。不管这称呼是褒还是贬,它至少说明班主任总是与孩子们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心灵总是年轻的。的确,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当然不仅仅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挚情感的心理基础。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具有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思维和儿童般的纯真。
儿童般的情感
大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视“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秘密。
某校初中班有一位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子,有几天她在课堂上却神情忧郁、无精打采。班主任一了解,原来不久前这位女孩子家里的一只小花猫死了,她因此而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猫送给她,并温和地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猫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从这以后,女孩子逐渐恢复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如果说这位班主任对这位女生思想开导得很成功,那么,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儿童般的兴趣
有人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平易近人,但切不可显出过分的“孩子气”,因为这样会使教育者丧失起码的尊严。但我认为,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班主任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
“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每个班主任都应问问自己:我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吗?尽可能保持一些和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更多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老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儿童般的思维
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这当然不是说要把教师的思想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般的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正是具备了“儿童般的思维”,才让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韩凤珍同志在教育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缺点的可爱性。韩老师曾在《彻底解放那些被冤枉的孩子》一文中举例分析说:一个低年级小学生家住三楼,家里水管坏了,她看到爸爸妈妈常到一楼提水,并很注意节约用水。有一天,她学习刷锅洗碗后,就坐在小板凳上,在锅里洗起脚来。爸爸妈妈一见,全都惊叫起来:“你怎么能在锅里洗脚呢?”小女孩回答说:“我洗完了碗,见锅里的水还很清,倒掉多可惜啊,就洗了脚。”……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般的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儿童般的纯真
童心,意味着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当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他就开始置身于几十位学生的监督之中,教师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矫饰、圆滑、世故、敷衍塞责、麻木不仁、玩世不恭……都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并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中蒙上阴影。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师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正因为如此,卢梭在《爱弥儿》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们只能说,陶行知先生的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是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心决定着爱心;而教育者这样的童心,正是我们当好班主任所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责编 晓 月)
(今年的《镇西在线》栏目,将陆续刊发李镇西老师谈班主任素养的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 每个班主任都应问问自己:我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吗?尽可能保持一些和学生共同的爱好,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
■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般的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写到班主任应有的素养,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第一,能否把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区别开来?第二,现在谈班主任素养的文字实在是汗牛充栋,我如何谈出我的切身体会?
已经有人提出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质疑者认为班主任的所有素养都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比如,班华教授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有人便追问道:“难道其他老师就不关怀学生的精神了吗?”我认为,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是交叉的,同时又有所侧重。还是以“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这个命题为例,其他老师当然也应该关怀学生的精神,但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他们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更全面、更细致、更持久,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我认为是没有错的。因此,要我把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严格区别开来,在“学术规范”上是很困难的。下面我谈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养,也许其他老师也应该具备,但对班主任来说更为重要,而且更为突出。
查阅现在有关班主任素养的论述,的确非常丰富。“爱岗敬业”呀,“德才兼备”呀,等等。仔细一想,这些哪里只是教师(包括班主任)职业所独有的要求呢?还有“热爱学生”“民主平等”“为人师表”,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表述,我都同意。对于班主任素养,我只是想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点。
25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语)。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这里,我之所以将这三个称谓都加上引号,是想表明并强调,也许我们的班主任一辈子都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但这不妨碍我们给自己的事业定一个终生努力的奋斗目标: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技能(而不仅仅是在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的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谈谈童心。
童心:“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书先生称为“娃娃头”“孩子王”,其实,从今天的情况看,班主任才是真正的“娃娃头”“孩子王”。不管这称呼是褒还是贬,它至少说明班主任总是与孩子们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心灵总是年轻的。的确,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当然不仅仅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挚情感的心理基础。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具有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思维和儿童般的纯真。
儿童般的情感
大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视“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秘密。
某校初中班有一位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子,有几天她在课堂上却神情忧郁、无精打采。班主任一了解,原来不久前这位女孩子家里的一只小花猫死了,她因此而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猫送给她,并温和地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猫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从这以后,女孩子逐渐恢复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如果说这位班主任对这位女生思想开导得很成功,那么,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儿童般的兴趣
有人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平易近人,但切不可显出过分的“孩子气”,因为这样会使教育者丧失起码的尊严。但我认为,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班主任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
“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每个班主任都应问问自己:我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吗?尽可能保持一些和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更多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老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儿童般的思维
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这当然不是说要把教师的思想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般的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正是具备了“儿童般的思维”,才让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韩凤珍同志在教育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缺点的可爱性。韩老师曾在《彻底解放那些被冤枉的孩子》一文中举例分析说:一个低年级小学生家住三楼,家里水管坏了,她看到爸爸妈妈常到一楼提水,并很注意节约用水。有一天,她学习刷锅洗碗后,就坐在小板凳上,在锅里洗起脚来。爸爸妈妈一见,全都惊叫起来:“你怎么能在锅里洗脚呢?”小女孩回答说:“我洗完了碗,见锅里的水还很清,倒掉多可惜啊,就洗了脚。”……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般的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儿童般的纯真
童心,意味着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当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他就开始置身于几十位学生的监督之中,教师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矫饰、圆滑、世故、敷衍塞责、麻木不仁、玩世不恭……都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并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中蒙上阴影。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师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正因为如此,卢梭在《爱弥儿》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们只能说,陶行知先生的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是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心决定着爱心;而教育者这样的童心,正是我们当好班主任所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责编 晓 月)
(今年的《镇西在线》栏目,将陆续刊发李镇西老师谈班主任素养的系列文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