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新课改过程中,信息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且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真实再现课时情境,同时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本文则介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并总结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并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案例分析
通过对目前语文课堂现有教学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以下就是一些实际的案例。
(一)教学案例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主要内容如下,一个生活十分窘迫的小男孩在圣诞节到来的前一夜,十分凑巧地认识了保罗。保罗被小男孩的视为举止所感动,并在短暂的相处过程中,小男孩的表现让保罗感受到了给予带来的快乐。
1.教学目标:①能够富有感情并顺畅地朗读课文;②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感受到小男孩内心的美好品质;③理解课文题目的内涵,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有关人物行为及语言描述的语句,充分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心理状态。
3.教学流程:首先对课文进行激趣揭题,为学生播放优美的歌曲,并让学生阐述当时的心情。然后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随后向学生分发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全文思想并作出拓展延伸,在课堂结尾由老师布置课后作业。
(二)分析与评价
本案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向学生播放优美歌曲引发文章主题是典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手段,这种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向学生发放导学案,并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③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研究,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所学,并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提升的目的。
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设计的导学问题产生了十分大的学习兴趣,并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文章中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探讨。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轻松的环境中对文章进行学习。学生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时,师生会进行一定的问答与交流。案例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处于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并能够有效掌握知识点,加强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创设文章情景,并设计导学案
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及学科的特征、对应文章的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情景,同时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在授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情景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开展学习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欲望。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导学案或其他教学内容展示在电子白板上或直接分发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将文章涉及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程流程在上课开始的前几分钟阐明,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关注重点。
(二)通过激趣揭题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简答的问题,以达到导入并解释提议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设置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同时,文章涉及的重点难点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与回放。学习可以根据预先对文章的预习并结合电子白板上的重难点,自行对文章中的生字进行注音或标注解释。这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通过组织小组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在讨论环节运用有限的时间充分交流并解决相应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绘制相应的表格,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与新颖的想法标记在上面。在最后总结汇报讨论结果时,可以供全班同学比较学习。这样做有助于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提升学生自学的效率与效果。
(四)拓展延伸,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将与文章有关的音频、视频或诗歌通过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在总结课上内容时采用师生问答的交流方式也是有效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法。并且也能让老师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升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语文学科教师应该在备课、设计教学案例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并累积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育教学资料,其形式可以是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同时教师应该将收集好的教学资料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师将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的课件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教师营造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学校方面也应该积极为教师与学生营造信息化的教学氛围,比如在学校开展有关电子课件或多媒体教学课程的评选果冻,或者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教学培训。这些活动都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当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相信在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一定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段廷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6).
[2]楊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5).
[3]王友仙.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
[4]王红蕴.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并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案例分析
通过对目前语文课堂现有教学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以下就是一些实际的案例。
(一)教学案例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主要内容如下,一个生活十分窘迫的小男孩在圣诞节到来的前一夜,十分凑巧地认识了保罗。保罗被小男孩的视为举止所感动,并在短暂的相处过程中,小男孩的表现让保罗感受到了给予带来的快乐。
1.教学目标:①能够富有感情并顺畅地朗读课文;②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感受到小男孩内心的美好品质;③理解课文题目的内涵,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有关人物行为及语言描述的语句,充分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心理状态。
3.教学流程:首先对课文进行激趣揭题,为学生播放优美的歌曲,并让学生阐述当时的心情。然后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随后向学生分发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全文思想并作出拓展延伸,在课堂结尾由老师布置课后作业。
(二)分析与评价
本案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向学生播放优美歌曲引发文章主题是典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手段,这种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向学生发放导学案,并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③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研究,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所学,并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提升的目的。
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设计的导学问题产生了十分大的学习兴趣,并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文章中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探讨。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轻松的环境中对文章进行学习。学生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时,师生会进行一定的问答与交流。案例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处于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并能够有效掌握知识点,加强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创设文章情景,并设计导学案
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及学科的特征、对应文章的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情景,同时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在授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情景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开展学习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欲望。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导学案或其他教学内容展示在电子白板上或直接分发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将文章涉及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程流程在上课开始的前几分钟阐明,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关注重点。
(二)通过激趣揭题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简答的问题,以达到导入并解释提议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设置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同时,文章涉及的重点难点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与回放。学习可以根据预先对文章的预习并结合电子白板上的重难点,自行对文章中的生字进行注音或标注解释。这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通过组织小组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在讨论环节运用有限的时间充分交流并解决相应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绘制相应的表格,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与新颖的想法标记在上面。在最后总结汇报讨论结果时,可以供全班同学比较学习。这样做有助于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提升学生自学的效率与效果。
(四)拓展延伸,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将与文章有关的音频、视频或诗歌通过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在总结课上内容时采用师生问答的交流方式也是有效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法。并且也能让老师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升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语文学科教师应该在备课、设计教学案例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并累积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育教学资料,其形式可以是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同时教师应该将收集好的教学资料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师将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的课件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教师营造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学校方面也应该积极为教师与学生营造信息化的教学氛围,比如在学校开展有关电子课件或多媒体教学课程的评选果冻,或者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教学培训。这些活动都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当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相信在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一定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段廷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6).
[2]楊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5).
[3]王友仙.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
[4]王红蕴.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