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失认症

来源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we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觉失认症是指在听力、认知功能和语言能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对声音的感知和识别能力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状态。听觉失认症既可以影响所有类型的声音感知,也可以相对局限地影响某一特定的声音领域。临床可以分为一般性听觉失认、言语听觉失认、语音失认、环境音失认、音乐失认、听觉情感失认等。目前国际上有关听觉失认的研究报告不多,相关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仍很缺乏,值得耳科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传统226Hz鼓室图结果为C型儿童的宽频能量吸收率特征,对C型鼓室图在环境压力(0dapa)及宽频峰压下能量吸收率特征进行分析,建立C型鼓室图宽频声能吸收率曲线范围。方法选取正常耳140耳及传统226 Hz鼓室图负压耳187耳,通过宽频声导抗测试获取环境压力(0dapa)及宽频峰压下107个频率下的声能吸收率,绘制C1和C2二组儿童宽频峰压与环境压力(0dapa)下声能吸收率均值曲线,并对所有曲线进行分析。选取并分析226Hz和1/3倍频程共17个频率下A组、C1组、C2组儿童宽频能量吸收率是否存
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实现形式,近几年,听障学生的随班就读回流现象愈发突出。本研究分析了郑州市盲聋哑学校随班就读回流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探索针对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我校在多年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学前听障儿童最少受限融合教育,通过语言支持、安置形式和招生对象最少受限,采用手语双语教学支持、个别化教育普特协作、增加班级支援教师等策略,使不同听觉补偿水平及多重残疾的听障儿童参与融合教育,实现幼儿共融共进。笔者期待各级政府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探索适宜的支持措施,惠及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早日实现全纳教育。
目的通过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患者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临床特征,并与无LVAS的其它内耳畸形和不伴有内耳畸形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比较,探索ASNR在LVA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经颞骨CT或内听道MRI确诊为单纯LVAS、无LVAS的其它内耳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