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不出文字,便刻纸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徐小斌的写作跌入低谷。文字的表述像笼中困兽一般得不到释放,而创作的欲望却一日高过一日。在这段低迷的日子里,徐小斌迷上了刻纸,包相纸的黑纸、小学生削铅笔的足刀,废旧的过气挂历都成为她施展技艺的工具。放上轻缓的音乐,在锋利的刀尖上。一个个比文字更有力量的节奏与韵律蹦越而出,幻化为一幅幅崭新的刻纸。
这是一个奇妙的自由世界。黑色的硬纸在尖刀下逐渐丰满,而废弃的挂历,则以出人意料的神秘色彩带给徐小斌一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激情。
八十年代末的挂历大多是夸张的图案或浓妆艳抹的美女。而这些过气的挂历纸,经过徐小斌的妙手改造,也变得丰盈起来。
挂历上的大树让徐小斌修修剪剪。成为希腊神话中《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幻化为有着强烈斑纹和迷离色彩的神;挂历纸中小姑娘的蝴蝶结也摇身一变,成为《飘逝》中黑人女孩子手里随风飞去的丝带和礼物;还有那些呆板的黑色硬纸,也在刻刀下成为一个个窃符救赵、买椟还珠等生动的成语故事。
除了头脑中意随刀行的创作和对历史故事的演绎,自己的家人也常常成为徐小斌刻刀下的模特。在《河里小鱼游啊游》作品中,憨态可掬对着池塘撒尿的小孩便是徐小斌的儿子。那时孩子只有5岁,但仅凭着一幅黑白刻纸,所有见过孩子的人,都从这幅刻纸里认出了他!这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但孩子大脑袋长睫毛的可爱模样,却让这幅刻纸在徐小斌和家人的心里有了特殊的地位。
艾青:你应拿去发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徐小斌的个人刻纸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廊中举办。当时的中国美协副主席周思聪等大批画家、教授前来参观。连因为身体不便已很少出门的著名作家艾青老人也坐着轮椅亲临现场。艾老先生有着很深的美术和手工艺方面的造诣。他望着满墙的刻纸作品,在《水之年轮》、《沉思的老树及其倒影》前良久不语,最后才看着徐小斌很认真地说: “你这每一幅都是创作,想法很独特。应当拿去发表。”
在徐小斌的刻纸里,《水之年轮》、《关于盛开的蔷薇》、《沉思的老树及其倒影》都被赋予了自然的现代派抽象手法。这是一种单纯的线的炫耀,没想到却受到艾青老人的肯定,并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
著名画家姚志华教授则直接给出了:“想法新奇,线条自由飘逸,学院派的人不一定做得出”的评价。
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徐小斌信心十足,伴随着原央视《神州风采》栏目主编李春华“不知是否绝后,但肯定空前”的赞美,徐小斌的刻纸被搬上了《神州风采·中华一绝》的节目中。
展览的成功。让徐小斌的刻纸有了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刻纸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系列《敦煌》,就有美商出高价购买。沉浸在创作喜悦中的徐小斌,考虑到所有作品都是一次性创作。只此一幅,拒绝了美商高价收购的要求。
每件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带着依恋和不舍,徐小斌把自己的作品装入巨大的纸盒。每当有新的作品加入这只巨大的纸盒时,她都用一张薄纸隔离自己的刻纸作品。纸质品是脆弱的,如何在阴凉的地方好好保存,已成为徐小斌关心的话题。
好东西,要分享
作为职业编剧,徐小斌写小说的时间却更多。从文的25年来,小说《羽蛇》、《双鱼星座》等作品都已经写进了中国的文学史,这些文字中的神秘主义色彩与她的刻纸作品风格一脉相承。
徐小斌的生活是精致的。她对自己的作品也同样挑剔。她希望自己的刻纸集,同自己的刻纸一样。如一匹丝绸,色泽明暗交替。像月光下的水一样柔滑冰凉。撕开它,会出现裂帛一样的断裂。
除了刻纸和绘画,徐小斌很早就已尝试过其他的手工创作。比如刺绣,比如蛋壳画葫芦画,比如玻璃丝编织和毛线编织。自己设计并制造一些美丽的东西,同刻纸作品被人赞同一样。是件充满成就感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小斌的观念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现在有人出价购买她的刻纸,她已不再拒绝。
在聊起刻纸的产业前景,徐小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把这样的作品装裱成框。既便于收纳,也方便购买者的收藏,还可以让刻纸走一条艺术的市场路。”这样的回答,和17年前拒绝美商收购自己作品的她已判若两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徐小斌的写作跌入低谷。文字的表述像笼中困兽一般得不到释放,而创作的欲望却一日高过一日。在这段低迷的日子里,徐小斌迷上了刻纸,包相纸的黑纸、小学生削铅笔的足刀,废旧的过气挂历都成为她施展技艺的工具。放上轻缓的音乐,在锋利的刀尖上。一个个比文字更有力量的节奏与韵律蹦越而出,幻化为一幅幅崭新的刻纸。
这是一个奇妙的自由世界。黑色的硬纸在尖刀下逐渐丰满,而废弃的挂历,则以出人意料的神秘色彩带给徐小斌一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激情。
八十年代末的挂历大多是夸张的图案或浓妆艳抹的美女。而这些过气的挂历纸,经过徐小斌的妙手改造,也变得丰盈起来。
挂历上的大树让徐小斌修修剪剪。成为希腊神话中《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幻化为有着强烈斑纹和迷离色彩的神;挂历纸中小姑娘的蝴蝶结也摇身一变,成为《飘逝》中黑人女孩子手里随风飞去的丝带和礼物;还有那些呆板的黑色硬纸,也在刻刀下成为一个个窃符救赵、买椟还珠等生动的成语故事。
除了头脑中意随刀行的创作和对历史故事的演绎,自己的家人也常常成为徐小斌刻刀下的模特。在《河里小鱼游啊游》作品中,憨态可掬对着池塘撒尿的小孩便是徐小斌的儿子。那时孩子只有5岁,但仅凭着一幅黑白刻纸,所有见过孩子的人,都从这幅刻纸里认出了他!这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但孩子大脑袋长睫毛的可爱模样,却让这幅刻纸在徐小斌和家人的心里有了特殊的地位。
艾青:你应拿去发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徐小斌的个人刻纸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廊中举办。当时的中国美协副主席周思聪等大批画家、教授前来参观。连因为身体不便已很少出门的著名作家艾青老人也坐着轮椅亲临现场。艾老先生有着很深的美术和手工艺方面的造诣。他望着满墙的刻纸作品,在《水之年轮》、《沉思的老树及其倒影》前良久不语,最后才看着徐小斌很认真地说: “你这每一幅都是创作,想法很独特。应当拿去发表。”
在徐小斌的刻纸里,《水之年轮》、《关于盛开的蔷薇》、《沉思的老树及其倒影》都被赋予了自然的现代派抽象手法。这是一种单纯的线的炫耀,没想到却受到艾青老人的肯定,并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
著名画家姚志华教授则直接给出了:“想法新奇,线条自由飘逸,学院派的人不一定做得出”的评价。
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徐小斌信心十足,伴随着原央视《神州风采》栏目主编李春华“不知是否绝后,但肯定空前”的赞美,徐小斌的刻纸被搬上了《神州风采·中华一绝》的节目中。
展览的成功。让徐小斌的刻纸有了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刻纸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系列《敦煌》,就有美商出高价购买。沉浸在创作喜悦中的徐小斌,考虑到所有作品都是一次性创作。只此一幅,拒绝了美商高价收购的要求。
每件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带着依恋和不舍,徐小斌把自己的作品装入巨大的纸盒。每当有新的作品加入这只巨大的纸盒时,她都用一张薄纸隔离自己的刻纸作品。纸质品是脆弱的,如何在阴凉的地方好好保存,已成为徐小斌关心的话题。
好东西,要分享
作为职业编剧,徐小斌写小说的时间却更多。从文的25年来,小说《羽蛇》、《双鱼星座》等作品都已经写进了中国的文学史,这些文字中的神秘主义色彩与她的刻纸作品风格一脉相承。
徐小斌的生活是精致的。她对自己的作品也同样挑剔。她希望自己的刻纸集,同自己的刻纸一样。如一匹丝绸,色泽明暗交替。像月光下的水一样柔滑冰凉。撕开它,会出现裂帛一样的断裂。
除了刻纸和绘画,徐小斌很早就已尝试过其他的手工创作。比如刺绣,比如蛋壳画葫芦画,比如玻璃丝编织和毛线编织。自己设计并制造一些美丽的东西,同刻纸作品被人赞同一样。是件充满成就感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小斌的观念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现在有人出价购买她的刻纸,她已不再拒绝。
在聊起刻纸的产业前景,徐小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把这样的作品装裱成框。既便于收纳,也方便购买者的收藏,还可以让刻纸走一条艺术的市场路。”这样的回答,和17年前拒绝美商收购自己作品的她已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