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9月27日,默尔克领导的联盟党与自民党组成的竞选联盟赢得大选组建德国联邦政府,执政至今任期刚刚过半。进入执政中期,执政联盟却遭遇了严重信任危机,2011年8月份民调显示执政两党的民众支持度仅有35%左右,为任内最低点。本文将尝试分析本届德国执政联盟遭遇信任危机的原因,以及当前德国政党政治形势的特点和走向。
执政联盟的信任危机爆发于其成立伊始
上一届(2005—2009年)德国联邦政府是默克尔总理的第一任期,是一届“大联盟”政府。所谓“大联盟”,是指由德国最大的两个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共同组建执政联盟的组阁形式。而两党通常处于主要执政党与主要反对党这一竞争关系中,这一联手执政形式在德国政坛十分罕见。
在其任期内,德国遭遇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默克尔总理的领导下,联盟党与社民党摒弃前嫌、同心协力带领德国走出了危机的阴霾,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就业率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德国民众认可。不过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由于联盟党和社民党在意识形态、核心利益等固有立场的分歧严重,政府内部对于有关就业政策调整、税务改革措施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争论异常激烈,许多法案、政策、改革措施迟迟不能出台,这与德国民众所普遍期望的一个稳定、高效的政府不相符合。联盟党把这一问题,归结为政府中的社民党在“拖后腿”,而如与其传统的政治盟友——自民党联合执政,类似现象就不会发生。当时在野的自民党在批评政府“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一再宣称,该党历史上就是联盟党的“最佳搭档”,与联盟党有许多相近的政治观点和执政主张,特别是该党明白以大局为重的道理,既会坚持本党的核心立场,又能保证政府的效能,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都是由联盟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这一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在2009年9月举行的德国大选中,两党的宣传得到了回报,尽管联盟党得票率差强人意,但自民党却获得了该党历史上最高的得票率14.6%,在自民党的 “鼎力相助”下两党所获议会席位刚好过半,得以联合组建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
然而,接下来两党间的联合执政谈判却旷日持久,与之前两党在投票前表现出的亲密无间的竞选宣传截然相反,也与选民们建立一个稳定、高效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在经历了德国历史上最长的四周谈判时间之后,一份同样创纪录的长达134页的《联合执政协议》终于得以签署。最终,自民党在新一届政府中前所未有地获得了15个部长中的5席。
漫长的等待与最终的结果激起了德国选民的不满,当初许多选民投票给自民党,是出于对一个团结、稳定、高效政府的期待,并不希望看到该党以此作为与联盟党讨价还价的资本,更不希望看到又一届争论不休、效能低下的政府。大选后的短短两个月内,自民党的支持率就下降了三分之一。
在随后的联合执政中,联盟党与自民党又逐渐显露出了两党在降低税收、医疗保障改革、土耳其加入欧盟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德国民众对新一届政府越来越失去信心,执政联盟的民意支持度继续走低。
政府迎合民意制定政策,民众并不“领情”
进入2011年之后,尽管国民经济情况运转良好,但执政联盟的民众支持率仍难有起色。特别是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危机后,民众担心德国的核设施发生同样危机,政府不得以立即废止才刚刚颁布的《延长德国核电站使用年限》;德国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问题的1973号决议表决中投出的被普遍称为“不负责任”的弃权票后,政府的执政能力再度遭到质疑,支持率逐渐降入冰点。
默克尔政府关于核电政策的“朝令夕改”,在利比亚问题上急于“撇清”的态度,反映了面对不断加剧的信任危机,执政联盟迫不得已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即迎合民意来制定政策。然而德国民众对此却并不买账。
从历史上看,德国民众早已习惯了一个立场坚定、决断果敢、充满个人魅力的领导人——一位“铁腕公爵”,从近代的俾斯麦,到战后历任总理阿登纳、科尔、施罗德等都符合这一定义。但默克尔总理,却与她的几位前任不同,作为首位女总理,尽管默克尔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有着“铁娘子”的称号,但是德国许多民众却并不这样看待她。在民调中,65%的受访者认为默克尔总是避免表露个人的真实观点;85%的受访者希望默克尔在执政中表现出有清晰、明确的执政方针和立场。在默克尔的上一任期中,由于政府面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一切决策都以带领德国走出困境为前提,目标明确,民众对默克尔决策能力质疑之声不强。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过去,对默克尔是否具备足够领导能力的质疑声,越发高涨。
当前,德国民众清醒地看到,尽管德国自身的经济运转良好,但是欧元区内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随时都会蔓延到德国。届时经济上严重依赖出口,政治上倚仗欧美同盟的德国,再也难以独善其身。出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担心,德国民众对国家和自身的前景都充满了不确定与忧虑。许多民眾和反对党都认为,欧盟内部解决希腊等国债务危机的方案中,德国出钱最多,却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对于希腊是否能够按照援助协议进行缩减开支改革也深表怀疑,强烈质疑政府是否能够在欧盟中承担好领导者的角色。
执政党深陷信任危机,德国政党政治恐将重新洗牌
当前本届默克尔政府进入了执政中期,根据德国政党政治传统,自这一时期开始,执政党派就要开始考虑调整政策、招揽民心,为争取两年后的连任做好准备。可在执政中期,深陷信任危机,使执政党陷入了两难境地:为赢得民众支持,必须做出一些顺应民心的政治举措;可因此而做出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决策,却又引来了国内更为猛烈的指责与质疑。使得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面对镜头与媒体时,默克尔总理只得保留自己的观点,遇到敏感性问题经常顾左右而言他或给予模棱两可的回答,这又引发了民众对其缺乏立场、领导力不足的疑虑。对于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来说情况则更为糟糕,作为德国外交机构的负责人,自民党前主席、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对于外交决策方面的过失难辞其咎,民众对其工作满意度仅有20%,迫不得已他辞去了党主席职务。再加上该党在核电、就业与税收等政策上的观点不得人心,自民党支持率跌落到德国政党进入议会的5%门槛以下,这意味着在下届大选中该党再度赢得大选、进入政府的难度很大。
当前的民调结果并不能说明默克尔及其联盟党无法蝉联下届大选,毕竟离真正投票还有两年时间,联盟党目前也还是德国支持率最高的政党。然而,从当前德国政党形势和支持率的走势中可以看出,德国政党政治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在历史上,二战后的联邦德国政党政治走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二战结束到两德统一,基本格局是走中间偏右路线的联盟党和走中间偏左路线的社民党两大党轮流同自民党组建执政联盟组阁执政,由于长期作为德国议会中 “第三股势力”而存在,自民党多次在选举中扮演 “关键先生”的角色。因此自联邦德国成立至今62年的时间内,自民党作为“伙伴党”参与执政43年,是参政时间最长的党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西方环保意识的涌现,以环保、公正、平等、反战为核心纲领的绿党逐渐形成、建立并迅速崛起,终于在1998年大选中与社民党组建竞选联盟赢得了大选,首次成为了执政党。此后直到上届大选,德国政党斗争的基本形式都是联盟党与自民党组成的竞选联盟,同社民党与绿党组成的竞选联盟,两个党团联盟之间的竞争,构成了战后德国政党政治第二阶段的基本局面。
由于当前自民党支持率不断跌落,不但失去了以往能够作为“关键先生”左右选举的能力,与联盟党合作赢得下届大选机会也渐渺茫。而随着环保、反战、人权等意识在德国的民众特别是中青年龄段和知识分子阶层中越发深入人心,绿党自身政治纲领的日趋成熟,执政经验的不断丰富,该党在德国民众中支持率不断攀升,渐渐脱离了单纯“伙伴党”的角色,已然紧随联盟党、社民党之后,成为德国今后最有影响力的第三大政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不断深化,一个以倡导网络资源自由共享、加强个人隐私、提高政府透明度的新兴党派——海盗党应运而生。海盗党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让党员们在网络世界里充分行使权利,由此确定政治立场;同时取消政党内常见的严格等级制度,在基层民主以及党务工作中建立“模糊的界限”。由于该党网络论政的意识形态与网络论政特性为广大中青年阶层所接受,在德国发展迅猛,自2006年9月成立至今,短短五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德国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政党。在9月刚刚结束的柏林地方选举中,海盗党获得了9%的选票,首次进入了德国地方议会。其后,全德范围民调也显示,海盗党拥有8%的支持率,数月间提高了三倍,有望在下一届大选中进入德国议会。
由此,今后的德国政党政治格局走向,将进入“两大一中三小”的基本形态,三大政党中联盟党拥有35%左右的支持率,社民党的基本支持率在30%左右,绿党有15-20%左右的支持率,而海盗党、左翼党与自民党的支持率在5-10%之间。
一段时间内联盟党仍能保住其德国第一大党的地位,但是由于自民党影响力下降,在下届大选中,两党将很难获得议会半数以上的席位,现在联盟党必须努力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并考虑与其他政党开展合作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其中间偏右的政党路线与绿党支持左派自由主义社会政策在众多核心观点上分歧严重,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很低,倒是与同是中间党派的社民党有一定合作空间,德国的上一届政府就是由该两大党共同组建的“大联盟”政府。
社民党自从党内左派人士分裂出去与原东德的民社党组建了左翼党后,也失去了一部分支持者,但现在该事件对社民党的负面影响渐已消退,该党有望在下届大选中与联盟党一较高下。鉴于该党与绿党有较好的政治合作基础,只要在下届大选中两党赢得过半议席,将可顺利组建新一届政府。
由于支持社民党与联盟党的选民数量十分接近,在下一届大选中绿党将会起到“关键先生”的作用,其得票的多寡将决定下一届德国联邦政府的组成。
外交政策饱受批评,地方选举遭遇惨败,领导能力受到质疑,政党和个人支持率跌入冰点,默克尔总理正经历着成为总理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而德国的政党政治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李瑞蔚)
执政联盟的信任危机爆发于其成立伊始
上一届(2005—2009年)德国联邦政府是默克尔总理的第一任期,是一届“大联盟”政府。所谓“大联盟”,是指由德国最大的两个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共同组建执政联盟的组阁形式。而两党通常处于主要执政党与主要反对党这一竞争关系中,这一联手执政形式在德国政坛十分罕见。
在其任期内,德国遭遇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默克尔总理的领导下,联盟党与社民党摒弃前嫌、同心协力带领德国走出了危机的阴霾,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就业率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德国民众认可。不过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由于联盟党和社民党在意识形态、核心利益等固有立场的分歧严重,政府内部对于有关就业政策调整、税务改革措施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争论异常激烈,许多法案、政策、改革措施迟迟不能出台,这与德国民众所普遍期望的一个稳定、高效的政府不相符合。联盟党把这一问题,归结为政府中的社民党在“拖后腿”,而如与其传统的政治盟友——自民党联合执政,类似现象就不会发生。当时在野的自民党在批评政府“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一再宣称,该党历史上就是联盟党的“最佳搭档”,与联盟党有许多相近的政治观点和执政主张,特别是该党明白以大局为重的道理,既会坚持本党的核心立场,又能保证政府的效能,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都是由联盟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这一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在2009年9月举行的德国大选中,两党的宣传得到了回报,尽管联盟党得票率差强人意,但自民党却获得了该党历史上最高的得票率14.6%,在自民党的 “鼎力相助”下两党所获议会席位刚好过半,得以联合组建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
然而,接下来两党间的联合执政谈判却旷日持久,与之前两党在投票前表现出的亲密无间的竞选宣传截然相反,也与选民们建立一个稳定、高效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在经历了德国历史上最长的四周谈判时间之后,一份同样创纪录的长达134页的《联合执政协议》终于得以签署。最终,自民党在新一届政府中前所未有地获得了15个部长中的5席。
漫长的等待与最终的结果激起了德国选民的不满,当初许多选民投票给自民党,是出于对一个团结、稳定、高效政府的期待,并不希望看到该党以此作为与联盟党讨价还价的资本,更不希望看到又一届争论不休、效能低下的政府。大选后的短短两个月内,自民党的支持率就下降了三分之一。
在随后的联合执政中,联盟党与自民党又逐渐显露出了两党在降低税收、医疗保障改革、土耳其加入欧盟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德国民众对新一届政府越来越失去信心,执政联盟的民意支持度继续走低。
政府迎合民意制定政策,民众并不“领情”
进入2011年之后,尽管国民经济情况运转良好,但执政联盟的民众支持率仍难有起色。特别是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危机后,民众担心德国的核设施发生同样危机,政府不得以立即废止才刚刚颁布的《延长德国核电站使用年限》;德国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问题的1973号决议表决中投出的被普遍称为“不负责任”的弃权票后,政府的执政能力再度遭到质疑,支持率逐渐降入冰点。
默克尔政府关于核电政策的“朝令夕改”,在利比亚问题上急于“撇清”的态度,反映了面对不断加剧的信任危机,执政联盟迫不得已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即迎合民意来制定政策。然而德国民众对此却并不买账。
从历史上看,德国民众早已习惯了一个立场坚定、决断果敢、充满个人魅力的领导人——一位“铁腕公爵”,从近代的俾斯麦,到战后历任总理阿登纳、科尔、施罗德等都符合这一定义。但默克尔总理,却与她的几位前任不同,作为首位女总理,尽管默克尔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有着“铁娘子”的称号,但是德国许多民众却并不这样看待她。在民调中,65%的受访者认为默克尔总是避免表露个人的真实观点;85%的受访者希望默克尔在执政中表现出有清晰、明确的执政方针和立场。在默克尔的上一任期中,由于政府面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一切决策都以带领德国走出困境为前提,目标明确,民众对默克尔决策能力质疑之声不强。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过去,对默克尔是否具备足够领导能力的质疑声,越发高涨。
当前,德国民众清醒地看到,尽管德国自身的经济运转良好,但是欧元区内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随时都会蔓延到德国。届时经济上严重依赖出口,政治上倚仗欧美同盟的德国,再也难以独善其身。出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担心,德国民众对国家和自身的前景都充满了不确定与忧虑。许多民眾和反对党都认为,欧盟内部解决希腊等国债务危机的方案中,德国出钱最多,却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对于希腊是否能够按照援助协议进行缩减开支改革也深表怀疑,强烈质疑政府是否能够在欧盟中承担好领导者的角色。
执政党深陷信任危机,德国政党政治恐将重新洗牌
当前本届默克尔政府进入了执政中期,根据德国政党政治传统,自这一时期开始,执政党派就要开始考虑调整政策、招揽民心,为争取两年后的连任做好准备。可在执政中期,深陷信任危机,使执政党陷入了两难境地:为赢得民众支持,必须做出一些顺应民心的政治举措;可因此而做出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决策,却又引来了国内更为猛烈的指责与质疑。使得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面对镜头与媒体时,默克尔总理只得保留自己的观点,遇到敏感性问题经常顾左右而言他或给予模棱两可的回答,这又引发了民众对其缺乏立场、领导力不足的疑虑。对于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来说情况则更为糟糕,作为德国外交机构的负责人,自民党前主席、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对于外交决策方面的过失难辞其咎,民众对其工作满意度仅有20%,迫不得已他辞去了党主席职务。再加上该党在核电、就业与税收等政策上的观点不得人心,自民党支持率跌落到德国政党进入议会的5%门槛以下,这意味着在下届大选中该党再度赢得大选、进入政府的难度很大。
当前的民调结果并不能说明默克尔及其联盟党无法蝉联下届大选,毕竟离真正投票还有两年时间,联盟党目前也还是德国支持率最高的政党。然而,从当前德国政党形势和支持率的走势中可以看出,德国政党政治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在历史上,二战后的联邦德国政党政治走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二战结束到两德统一,基本格局是走中间偏右路线的联盟党和走中间偏左路线的社民党两大党轮流同自民党组建执政联盟组阁执政,由于长期作为德国议会中 “第三股势力”而存在,自民党多次在选举中扮演 “关键先生”的角色。因此自联邦德国成立至今62年的时间内,自民党作为“伙伴党”参与执政43年,是参政时间最长的党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西方环保意识的涌现,以环保、公正、平等、反战为核心纲领的绿党逐渐形成、建立并迅速崛起,终于在1998年大选中与社民党组建竞选联盟赢得了大选,首次成为了执政党。此后直到上届大选,德国政党斗争的基本形式都是联盟党与自民党组成的竞选联盟,同社民党与绿党组成的竞选联盟,两个党团联盟之间的竞争,构成了战后德国政党政治第二阶段的基本局面。
由于当前自民党支持率不断跌落,不但失去了以往能够作为“关键先生”左右选举的能力,与联盟党合作赢得下届大选机会也渐渺茫。而随着环保、反战、人权等意识在德国的民众特别是中青年龄段和知识分子阶层中越发深入人心,绿党自身政治纲领的日趋成熟,执政经验的不断丰富,该党在德国民众中支持率不断攀升,渐渐脱离了单纯“伙伴党”的角色,已然紧随联盟党、社民党之后,成为德国今后最有影响力的第三大政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不断深化,一个以倡导网络资源自由共享、加强个人隐私、提高政府透明度的新兴党派——海盗党应运而生。海盗党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让党员们在网络世界里充分行使权利,由此确定政治立场;同时取消政党内常见的严格等级制度,在基层民主以及党务工作中建立“模糊的界限”。由于该党网络论政的意识形态与网络论政特性为广大中青年阶层所接受,在德国发展迅猛,自2006年9月成立至今,短短五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德国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政党。在9月刚刚结束的柏林地方选举中,海盗党获得了9%的选票,首次进入了德国地方议会。其后,全德范围民调也显示,海盗党拥有8%的支持率,数月间提高了三倍,有望在下一届大选中进入德国议会。
由此,今后的德国政党政治格局走向,将进入“两大一中三小”的基本形态,三大政党中联盟党拥有35%左右的支持率,社民党的基本支持率在30%左右,绿党有15-20%左右的支持率,而海盗党、左翼党与自民党的支持率在5-10%之间。
一段时间内联盟党仍能保住其德国第一大党的地位,但是由于自民党影响力下降,在下届大选中,两党将很难获得议会半数以上的席位,现在联盟党必须努力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并考虑与其他政党开展合作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其中间偏右的政党路线与绿党支持左派自由主义社会政策在众多核心观点上分歧严重,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很低,倒是与同是中间党派的社民党有一定合作空间,德国的上一届政府就是由该两大党共同组建的“大联盟”政府。
社民党自从党内左派人士分裂出去与原东德的民社党组建了左翼党后,也失去了一部分支持者,但现在该事件对社民党的负面影响渐已消退,该党有望在下届大选中与联盟党一较高下。鉴于该党与绿党有较好的政治合作基础,只要在下届大选中两党赢得过半议席,将可顺利组建新一届政府。
由于支持社民党与联盟党的选民数量十分接近,在下一届大选中绿党将会起到“关键先生”的作用,其得票的多寡将决定下一届德国联邦政府的组成。
外交政策饱受批评,地方选举遭遇惨败,领导能力受到质疑,政党和个人支持率跌入冰点,默克尔总理正经历着成为总理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而德国的政党政治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李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