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体制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当今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求公民应具备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合作、善于开拓进取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因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创新思维教育也由此成了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流。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之一。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与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课堂这一主体区域延伸开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摸索出如下方法。
一、开拓思维
有研究表明,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特别强烈,而好奇心总会引发人对求知、探索的渴望。新学期到了,学生们在领到新课本时总是迫不及待地翻阅着,这就是学生对新鲜事物表现出了好奇。在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引导他们进行阅读、探究与发现。在学生们阅读完新书后,他们一般会急于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观点拿来与别人分享。这时候,如果教师能组织一个活动,如在班上开个讨论会,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学生便会畅所欲言:在这本课本中最喜欢哪一篇,对哪一篇最感兴趣;在这些课文中有哪些文章是写景的,哪些是写物的,哪些文章是写事的;书中哪几幅插图最漂亮、最有趣;课文中的哪个故事最好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等。这种拓展性的引导顺应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规律与心理需求。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全册课本的大概内容,感知了课文,这为他们今后的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放胆预习
所谓的放胆预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放开胆子去预先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想怎么预习就怎么预习。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预先学习课文。学生可以通过钩、圈、点、画来标注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课文重点;在自己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上“?”,甚至可以对课文提出质疑,在对材料有意见的地方标上“!”。这样的放胆预习,学生不受旁人干扰,完全是在开放的空间里自主地学习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预习中的质疑,学生就会迫切希望能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采集资料
在当今的社会中,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主流,信息作为一种社会媒介,在经济生产中越来越凸显出它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运用便利、快捷的信息技术,对信息材料进行采集、运用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小学教育重点学科的语文,理所应当的要把搜集资料、采集信息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容来进行。
在课前预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方式来采集、处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信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创新品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如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类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黄果树瀑布相关的材料:图片照片、人文风情、地势地貌、景物特点等。这不仅能为课堂上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还可以使学生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学习古诗词时,我们可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生活朝代、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和历代学者对作者的评价等,为学生读懂诗词,体会其中的深刻情感作铺垫。
当然,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一个前奏。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坚持整体协同观,要把学科创新与活动创新、课堂创新与课外创新的培养协同起来,让学生在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中形成创新能力。
(责编 刘宇帆)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之一。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与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课堂这一主体区域延伸开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摸索出如下方法。
一、开拓思维
有研究表明,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特别强烈,而好奇心总会引发人对求知、探索的渴望。新学期到了,学生们在领到新课本时总是迫不及待地翻阅着,这就是学生对新鲜事物表现出了好奇。在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引导他们进行阅读、探究与发现。在学生们阅读完新书后,他们一般会急于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观点拿来与别人分享。这时候,如果教师能组织一个活动,如在班上开个讨论会,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学生便会畅所欲言:在这本课本中最喜欢哪一篇,对哪一篇最感兴趣;在这些课文中有哪些文章是写景的,哪些是写物的,哪些文章是写事的;书中哪几幅插图最漂亮、最有趣;课文中的哪个故事最好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等。这种拓展性的引导顺应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规律与心理需求。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全册课本的大概内容,感知了课文,这为他们今后的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放胆预习
所谓的放胆预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放开胆子去预先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想怎么预习就怎么预习。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预先学习课文。学生可以通过钩、圈、点、画来标注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课文重点;在自己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上“?”,甚至可以对课文提出质疑,在对材料有意见的地方标上“!”。这样的放胆预习,学生不受旁人干扰,完全是在开放的空间里自主地学习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预习中的质疑,学生就会迫切希望能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采集资料
在当今的社会中,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主流,信息作为一种社会媒介,在经济生产中越来越凸显出它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运用便利、快捷的信息技术,对信息材料进行采集、运用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小学教育重点学科的语文,理所应当的要把搜集资料、采集信息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容来进行。
在课前预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方式来采集、处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信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创新品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如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类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黄果树瀑布相关的材料:图片照片、人文风情、地势地貌、景物特点等。这不仅能为课堂上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还可以使学生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学习古诗词时,我们可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生活朝代、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和历代学者对作者的评价等,为学生读懂诗词,体会其中的深刻情感作铺垫。
当然,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一个前奏。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坚持整体协同观,要把学科创新与活动创新、课堂创新与课外创新的培养协同起来,让学生在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中形成创新能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