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验教学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而新课程标准中也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实现课程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现在这个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究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此来提升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一个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有效性 精心设计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69-01
引言
生物科学涉及广泛,广存许多未知的领域,但编入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出现,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这些纷繁复杂的结论式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要一点一滴地接受那些枯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则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并将结果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则能够使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和强大的成就感,从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围绕“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向大家介绍我实验教学的两个课例:
一、课例1:《观察细胞结构》实验
在讲细胞结构时,我没有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结构的理论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将重点放在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课上,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观察细胞结构,使学生在显微镜视野中直观地观察细胞的各个结构,并可以交换玻片观察,以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细胞的主体结构,然后通过自己查阅课本找出各部分的名称。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随机提问学生,如:细胞的结构包括哪些?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别的学生补充或修正,最后师生一起来总结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节课,学生们就像生物学家那样观察细胞思考生物,最后将结果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作长久性保存,而且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此时,学生们的各种疑问也产生了,他们很想知道“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有没有比细胞更小的生命体?”等等问题。通过这一节实验观察课,学生怀着好奇好玩的心情进入了一个探究微观生物的世界,为本单元往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例2:《制作甜酒》实验
再回顾本学期我上的一节公开课《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我后来发觉自己在“制作甜酒”这一块设计得不够好。当时,我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方法步骤,然后看我在讲台上操作酿制甜酒,后让他们思考我投影出的几个问题。片刻后我提问,结果同学们几乎都答不到点子上,后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答案引导出来。我发觉这种效果不够好。因为学生在看我操作时,他们会认为我做的每一步骤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时他们就像在看电视或者看表演一样,脑子停止转动,后来又被迫被动地思考问题,大脑就只能迟钝地运转了。公开课后的第三天,我要上另外一个班的同一节课,可是我改了这一块的设计,讓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甜酒。我煮了一大煲糯米饭,买了4包酒曲,并拿了一卷保鲜袋进教室。学生则分四人小组,每小组各带一个酿酒的器具来。在进行卫生教育后,各小组成员开始忙起来了,拿材料的,制作甜酒的,讨论的,指导的,大家都不亦乐乎。期间,很多学生问:“为什么要用糯米饭来酿,用生糯米或者米行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冲糯米饭?”、“为什么要在糯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为什么要密封?”、“放在冰箱里酿酒行不行?”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我惊讶地发现这些问题本是我准备好到后面要提问他们的问题,却被他们先提出来反问我了。原来这班家伙动脑子了。我不急于回答,而是提示他们:“从酵母菌发酵所需条件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很快同学们就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着,不久就得出了我们大家都认同的答案。制作好后的甜酒编了号交了上来由我保管,第二个星期大家一起品酒,评出酿得比较好的组进行奖励。这节课我们师生都感觉到很轻松很愉快,而且大家(包括我)的收获也很多。重要的是,我感觉学生们真的学进去了!
实验的结果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去操作去找结论,然后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我们只要精心设计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很快提起他们的兴趣,也能很好地增强他们的内驱力,从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互动探究课堂在初中生物实验的运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097)】
[ 参 考 文 献 ]
[1]孔凡哲.“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教育科学研究2012(9):27-30.
[2]袁维新.认知建构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探.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10月第五期:37-40.
[3]高凌飚、梁爽.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19-23.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有效性 精心设计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69-01
引言
生物科学涉及广泛,广存许多未知的领域,但编入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出现,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这些纷繁复杂的结论式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要一点一滴地接受那些枯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则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并将结果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则能够使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和强大的成就感,从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围绕“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向大家介绍我实验教学的两个课例:
一、课例1:《观察细胞结构》实验
在讲细胞结构时,我没有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结构的理论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将重点放在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课上,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观察细胞结构,使学生在显微镜视野中直观地观察细胞的各个结构,并可以交换玻片观察,以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细胞的主体结构,然后通过自己查阅课本找出各部分的名称。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随机提问学生,如:细胞的结构包括哪些?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别的学生补充或修正,最后师生一起来总结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节课,学生们就像生物学家那样观察细胞思考生物,最后将结果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作长久性保存,而且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此时,学生们的各种疑问也产生了,他们很想知道“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有没有比细胞更小的生命体?”等等问题。通过这一节实验观察课,学生怀着好奇好玩的心情进入了一个探究微观生物的世界,为本单元往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例2:《制作甜酒》实验
再回顾本学期我上的一节公开课《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我后来发觉自己在“制作甜酒”这一块设计得不够好。当时,我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方法步骤,然后看我在讲台上操作酿制甜酒,后让他们思考我投影出的几个问题。片刻后我提问,结果同学们几乎都答不到点子上,后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答案引导出来。我发觉这种效果不够好。因为学生在看我操作时,他们会认为我做的每一步骤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时他们就像在看电视或者看表演一样,脑子停止转动,后来又被迫被动地思考问题,大脑就只能迟钝地运转了。公开课后的第三天,我要上另外一个班的同一节课,可是我改了这一块的设计,讓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甜酒。我煮了一大煲糯米饭,买了4包酒曲,并拿了一卷保鲜袋进教室。学生则分四人小组,每小组各带一个酿酒的器具来。在进行卫生教育后,各小组成员开始忙起来了,拿材料的,制作甜酒的,讨论的,指导的,大家都不亦乐乎。期间,很多学生问:“为什么要用糯米饭来酿,用生糯米或者米行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冲糯米饭?”、“为什么要在糯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为什么要密封?”、“放在冰箱里酿酒行不行?”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我惊讶地发现这些问题本是我准备好到后面要提问他们的问题,却被他们先提出来反问我了。原来这班家伙动脑子了。我不急于回答,而是提示他们:“从酵母菌发酵所需条件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很快同学们就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着,不久就得出了我们大家都认同的答案。制作好后的甜酒编了号交了上来由我保管,第二个星期大家一起品酒,评出酿得比较好的组进行奖励。这节课我们师生都感觉到很轻松很愉快,而且大家(包括我)的收获也很多。重要的是,我感觉学生们真的学进去了!
实验的结果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去操作去找结论,然后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我们只要精心设计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很快提起他们的兴趣,也能很好地增强他们的内驱力,从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互动探究课堂在初中生物实验的运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097)】
[ 参 考 文 献 ]
[1]孔凡哲.“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教育科学研究2012(9):27-30.
[2]袁维新.认知建构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探.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10月第五期:37-40.
[3]高凌飚、梁爽.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