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在个人素质能力中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笔者认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实际贯彻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改变教学方式
以往简单的讲授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更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努力研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创新能力,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落实好创新教育。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习研究才能顺利进行。在教学之余,我们要多看一些教改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其他教师的课,努力充实自己。在教学方式方面,我认为主要涉及以下两点。
(一)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意识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应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起引导作用。我们在设计好教学内容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由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和调控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思维的正确性。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当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保证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框架内学习,如果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对教学内容已经基本掌握,那么我们就应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或者是开展新的教学内容。
(二)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注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交流更利于学生去信任和认同教师。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我们的教学开展起来才能更有效,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情感沟通才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幽默的语言和亲切的语气开展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是有效开展物理教学的前提,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方法
很多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过程,都体现出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异的科学品质,积极创新的人格素质。教师要通过课堂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热爱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物理规律的发现与完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新方法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宝贵财富,这不是在创新中发现,而是通过发现创新。
在科学发展的漫长进程中,涌现出了大批有创新意识,敢于发现规律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历尽千辛万苦,遭受各种磨难,为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受到种种刁难,有些还因为触犯了某集团、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献出宝贵的生命。通过对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学习,学生要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科学献身,以创新、追求真理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以为民族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为自己的目标。同时学习科学家坚强的意志,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精神,以及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惯性定律”时,全程介绍惯性定律的发现过程,向学生介绍亚里士多德对社会的贡献和科学地位。在当时怀疑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异端,就要受到打击。伽利略在巨大的压力下,以科学实验为基础,以理想化方法为指针,运用严格的逻辑与数学推理,开辟了新科學方法的道路。爱因斯坦评价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从学习物理的认知过程看,形象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否则,学生由于缺乏感性材料而难以开展思维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注重物理实验。我国著名的物理学教育家朱正元教授说过:“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要简单易做、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生活化和趣味化,特别是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例如,分析物体的浮力,可把两个染红的鸡蛋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注入清水和浓盐水,注入清水的容器,鸡蛋没有上浮,而注入浓盐水的容器内鸡蛋上浮,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情绪高涨。又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连接,例如“三灯并联的变形”,(见下图)学生大多弄不清楚,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我们可以在演示线路板上先串联三只小灯泡,然后再依次并联两根导线,连一根时有两只小灯泡短路了,然而当两根导线都连上时,三灯都工作,并且开路其中任一只时,对其他两只灯泡都没有影响。学生很直观地得到了“三灯并联”的结论。这样做,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加深了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
对于学生实验,可直接引导学生设计和操作,以“三让”为基本原则,就是“能让学生想的尽量让学生去想,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例如“测小灯泡的功率”这个实验,先让学生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学生可各尽所能,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图,自己选择器材(包括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择),自己编排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自领或自制器材并具体操作,学生实验时可以互相交流、对比,分析优劣。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想象力、拓宽思维广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式。我们每一名物理教师都应在完善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努力研究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大胆思维创新的能力。
(责编 赵建荣)
一、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改变教学方式
以往简单的讲授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更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努力研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创新能力,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落实好创新教育。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习研究才能顺利进行。在教学之余,我们要多看一些教改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其他教师的课,努力充实自己。在教学方式方面,我认为主要涉及以下两点。
(一)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意识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应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起引导作用。我们在设计好教学内容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由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和调控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思维的正确性。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当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保证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框架内学习,如果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对教学内容已经基本掌握,那么我们就应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或者是开展新的教学内容。
(二)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注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交流更利于学生去信任和认同教师。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我们的教学开展起来才能更有效,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情感沟通才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幽默的语言和亲切的语气开展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是有效开展物理教学的前提,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方法
很多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过程,都体现出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异的科学品质,积极创新的人格素质。教师要通过课堂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热爱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物理规律的发现与完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新方法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宝贵财富,这不是在创新中发现,而是通过发现创新。
在科学发展的漫长进程中,涌现出了大批有创新意识,敢于发现规律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历尽千辛万苦,遭受各种磨难,为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受到种种刁难,有些还因为触犯了某集团、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献出宝贵的生命。通过对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学习,学生要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科学献身,以创新、追求真理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以为民族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为自己的目标。同时学习科学家坚强的意志,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精神,以及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惯性定律”时,全程介绍惯性定律的发现过程,向学生介绍亚里士多德对社会的贡献和科学地位。在当时怀疑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异端,就要受到打击。伽利略在巨大的压力下,以科学实验为基础,以理想化方法为指针,运用严格的逻辑与数学推理,开辟了新科學方法的道路。爱因斯坦评价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从学习物理的认知过程看,形象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否则,学生由于缺乏感性材料而难以开展思维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注重物理实验。我国著名的物理学教育家朱正元教授说过:“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要简单易做、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生活化和趣味化,特别是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例如,分析物体的浮力,可把两个染红的鸡蛋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注入清水和浓盐水,注入清水的容器,鸡蛋没有上浮,而注入浓盐水的容器内鸡蛋上浮,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情绪高涨。又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连接,例如“三灯并联的变形”,(见下图)学生大多弄不清楚,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我们可以在演示线路板上先串联三只小灯泡,然后再依次并联两根导线,连一根时有两只小灯泡短路了,然而当两根导线都连上时,三灯都工作,并且开路其中任一只时,对其他两只灯泡都没有影响。学生很直观地得到了“三灯并联”的结论。这样做,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加深了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
对于学生实验,可直接引导学生设计和操作,以“三让”为基本原则,就是“能让学生想的尽量让学生去想,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例如“测小灯泡的功率”这个实验,先让学生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学生可各尽所能,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图,自己选择器材(包括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择),自己编排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自领或自制器材并具体操作,学生实验时可以互相交流、对比,分析优劣。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想象力、拓宽思维广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式。我们每一名物理教师都应在完善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努力研究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大胆思维创新的能力。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