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感,而且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信息。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利用插图,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插图在历史课本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信息,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利用历史插图,那么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把握,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就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或感到好奇,就会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和冲动,主动地去探究。而在历史教学中,形象、直观、生动的历史插图比文字说明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课中的战国七雄时,按照课本说经过争霸战争,只剩下“齐、楚、燕、秦、赵、韩、魏”是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比较乏味,下课后也没有几个同学能真正把这七个国家完整的记下来。可是如果我们利用课本中“战国七雄形势图”根据七国的地理位置来记,则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图文并茂的学习情境中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知道“最东边的是齐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东。最南边的是楚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易记住这七个国家,而且知道了这七个国家的大致范围。
又如在讲《原始农耕文化》时,先让学生观察“半坡尖底瓶”这幅插图,然后提问“半坡人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取水瓶?你能设计出一个既省力又方便的取水瓶吗?”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吸收了,他就会主动地去探索这些问题。
二、有利于激发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课程强调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而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以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例如讲指南针的发明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学生就能够由此深刻体会到指南针的发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后来指南针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欧洲早日进入近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历史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好历史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情感基础。
三、有利于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破思维定式需要创新,而创新要从学生的好奇开始。历史插图比起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一幅图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有利于激活课堂,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的定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讲述《统一国家的巩固》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五铢钱图”,看谁发现的信息多。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以下发现:(1)五铢钱的形状是圆形方孔。(2)圆形方孔反映了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3)钱面上的“五铢”两字是篆体。(4)这种形状便于固定。(5)减轻了重量,便于携带。(6)节约了材料。(7)说明古代铸造技术提高了。通过这些历史信息的收集,可以知道汉武帝采用五铢钱的币制改革蕴含了很高的科技含量,接下来可以指出推行五铢钱对西汉政府的重要影响。
利用课本上一幅小小的插图,就能营造一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力,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如《原始农耕文化》有关北坡人和河姆渡人居住方式的内容,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半穴居房屋复原图”和“干栏式房屋建筑和示意图”,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两种不同的房屋构造,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成的这一结论。又如《画地图讲历史》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观察“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鸦片战争后的地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地图”、“甲午战争后的地图”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地图”,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这样,中国近代以来列强是如何一步步蚕食我国领土的,学生一目了然,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总之,历史新教材中丰富的图片资源,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是对文字内容不可缺少的补充,留给历史教学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重文轻图”的观念,用心去开发历史图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因势利导,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插图在历史课本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信息,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利用历史插图,那么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把握,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就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或感到好奇,就会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和冲动,主动地去探究。而在历史教学中,形象、直观、生动的历史插图比文字说明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课中的战国七雄时,按照课本说经过争霸战争,只剩下“齐、楚、燕、秦、赵、韩、魏”是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比较乏味,下课后也没有几个同学能真正把这七个国家完整的记下来。可是如果我们利用课本中“战国七雄形势图”根据七国的地理位置来记,则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图文并茂的学习情境中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知道“最东边的是齐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东。最南边的是楚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易记住这七个国家,而且知道了这七个国家的大致范围。
又如在讲《原始农耕文化》时,先让学生观察“半坡尖底瓶”这幅插图,然后提问“半坡人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取水瓶?你能设计出一个既省力又方便的取水瓶吗?”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吸收了,他就会主动地去探索这些问题。
二、有利于激发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课程强调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而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以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例如讲指南针的发明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学生就能够由此深刻体会到指南针的发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后来指南针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欧洲早日进入近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历史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好历史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情感基础。
三、有利于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破思维定式需要创新,而创新要从学生的好奇开始。历史插图比起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一幅图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有利于激活课堂,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的定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讲述《统一国家的巩固》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五铢钱图”,看谁发现的信息多。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以下发现:(1)五铢钱的形状是圆形方孔。(2)圆形方孔反映了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3)钱面上的“五铢”两字是篆体。(4)这种形状便于固定。(5)减轻了重量,便于携带。(6)节约了材料。(7)说明古代铸造技术提高了。通过这些历史信息的收集,可以知道汉武帝采用五铢钱的币制改革蕴含了很高的科技含量,接下来可以指出推行五铢钱对西汉政府的重要影响。
利用课本上一幅小小的插图,就能营造一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力,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如《原始农耕文化》有关北坡人和河姆渡人居住方式的内容,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半穴居房屋复原图”和“干栏式房屋建筑和示意图”,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两种不同的房屋构造,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成的这一结论。又如《画地图讲历史》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观察“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鸦片战争后的地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地图”、“甲午战争后的地图”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地图”,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这样,中国近代以来列强是如何一步步蚕食我国领土的,学生一目了然,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总之,历史新教材中丰富的图片资源,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是对文字内容不可缺少的补充,留给历史教学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重文轻图”的观念,用心去开发历史图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因势利导,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