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实施“青马工程”成效初显,但也存在着重点不清、缺乏统筹、针对性和长效性不高、制度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该项工程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任务,以梯队分层为基本格局,以课程体系为科学统筹,以优化机制为主攻方向,以协同合作为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培养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高校 青马工程 质量提升 思考
2007年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工作愈加重视,对“青马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开展“青马工程”的主阵地。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青马工程”工作机制,提升培养质量和工作实效,是最近高校思政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提出了提升“青马工程”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意义
《实施纲要》指出:实施“青马工程”,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实施“青马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党的事业要传承,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迫切需要 “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和内生动力,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迫切需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成真。
(二)实施“青马工程”是实现高校育人、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要求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不仅要塑造有一技之长的“才”,更要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型、为国家和民族立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寄予了殷切希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将个人发展、学校发展和国家发展有机统一,是个人成才的最高价值体现。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
11年来, 32 个省级团委均已组建了省级“青马班”,超过 1700所高校举办了校级“青马班”,共培养大学生骨干超过120万。“青马工程”已在高校落地生根,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之中。高校对“青马工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效果逐渐提升。2017 年国务院颁布了新中国历史上第1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将“青马工程”列为10大重点工程之一,制定了每年培养不少于20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高校“青马工程”初显成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分级培养初步形成,但是梯队和重点不清晰。二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缺乏科学的统筹管理。三是培养形式丰富多样,但针对性和长效性有待提高。四是政策支持日益增加,但制度保障仍需完善。这些问题影响了“青马工程”的培养效果和质量,有待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解决。
三、进一步提升“青马工程”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实施“青马工程”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任务,以梯队分层为基本格局,以课程体系为科学统筹,以优化机制为主攻方向,以协同合作为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培养效果和质量。
(一)构建院校两级培养格局,打造“四维一体”的人才梯队。要提高培养覆盖面,需要构建院校联动、分层培养的格局。依托学院培养低年级班团学生干部——“储备人才”,重点培训党团基础知识,可以覆盖上千人。依托校级学生组织培养学生组织骨干——“骨干人才”,重点培训管理工作方法,可以覆盖上百人。依托团校集中优势资源培训几十名学生领袖——“精英人才”,重点培训领导能力。依托党校开展“青年教师”培训,重点培训师德师风。打造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金字塔”梯队。
(二)突出思想引领,引入学分制管理,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培养梯队的成长需求量身制定培养计划: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参照“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理论学习、参观调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挂职实习、课题研究等综合培训课程,通过“精品必修课+特色选修课”的方式提高针对性和个性化。通过学分制统筹管理不同课程的比重,使课程既丰富多样又层次分明、轻重有别,为成绩考核和推优淘汰提供量化参考。
(三)延长学制,分散学习,加强跟踪,优化培养机制。目前,“青马工程”培训时间普遍在集中在几周或几个月。“青马工程”的高级别班可以尝试将学制延长到2年以上,第一年集中学习,第二年推荐挂职实习等实践锻炼。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划分兴趣小组,聘请专业老师、知名校友、党政领导担任小组导师,开展分散学习。通过新媒体工具等实施长期跟踪培养,继续为学员的成长实时指导,创造机会,建立良好的反馈调整机制,为“青马工程”把好质量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三全育人”,多方协同,在联合保障的基础上探索创新。“青马工程”是在校黨委领导下,校团委牵头,各学院、各部门配合开展的全校性系统工程。各级部门都应该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为“青马工程”的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经费、人员保障,并积极合作探索“青马工程”实施的创新路径。例如,校团委可以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开设“思政二专”,联合国际处等部门探讨“青马工程”学员的海外游学项目,联合建立“青马工程”研究中心开展课题研究等。
【参考文献】
【1】林丹萍.新时代“青马工程”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新路径[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2):25-29.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 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1).
【关键词】:高校 青马工程 质量提升 思考
2007年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工作愈加重视,对“青马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开展“青马工程”的主阵地。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青马工程”工作机制,提升培养质量和工作实效,是最近高校思政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提出了提升“青马工程”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意义
《实施纲要》指出:实施“青马工程”,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实施“青马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党的事业要传承,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迫切需要 “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和内生动力,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迫切需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成真。
(二)实施“青马工程”是实现高校育人、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要求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不仅要塑造有一技之长的“才”,更要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型、为国家和民族立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寄予了殷切希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将个人发展、学校发展和国家发展有机统一,是个人成才的最高价值体现。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
11年来, 32 个省级团委均已组建了省级“青马班”,超过 1700所高校举办了校级“青马班”,共培养大学生骨干超过120万。“青马工程”已在高校落地生根,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之中。高校对“青马工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效果逐渐提升。2017 年国务院颁布了新中国历史上第1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将“青马工程”列为10大重点工程之一,制定了每年培养不少于20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高校“青马工程”初显成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分级培养初步形成,但是梯队和重点不清晰。二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缺乏科学的统筹管理。三是培养形式丰富多样,但针对性和长效性有待提高。四是政策支持日益增加,但制度保障仍需完善。这些问题影响了“青马工程”的培养效果和质量,有待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解决。
三、进一步提升“青马工程”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实施“青马工程”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任务,以梯队分层为基本格局,以课程体系为科学统筹,以优化机制为主攻方向,以协同合作为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培养效果和质量。
(一)构建院校两级培养格局,打造“四维一体”的人才梯队。要提高培养覆盖面,需要构建院校联动、分层培养的格局。依托学院培养低年级班团学生干部——“储备人才”,重点培训党团基础知识,可以覆盖上千人。依托校级学生组织培养学生组织骨干——“骨干人才”,重点培训管理工作方法,可以覆盖上百人。依托团校集中优势资源培训几十名学生领袖——“精英人才”,重点培训领导能力。依托党校开展“青年教师”培训,重点培训师德师风。打造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金字塔”梯队。
(二)突出思想引领,引入学分制管理,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培养梯队的成长需求量身制定培养计划: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参照“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理论学习、参观调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挂职实习、课题研究等综合培训课程,通过“精品必修课+特色选修课”的方式提高针对性和个性化。通过学分制统筹管理不同课程的比重,使课程既丰富多样又层次分明、轻重有别,为成绩考核和推优淘汰提供量化参考。
(三)延长学制,分散学习,加强跟踪,优化培养机制。目前,“青马工程”培训时间普遍在集中在几周或几个月。“青马工程”的高级别班可以尝试将学制延长到2年以上,第一年集中学习,第二年推荐挂职实习等实践锻炼。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划分兴趣小组,聘请专业老师、知名校友、党政领导担任小组导师,开展分散学习。通过新媒体工具等实施长期跟踪培养,继续为学员的成长实时指导,创造机会,建立良好的反馈调整机制,为“青马工程”把好质量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三全育人”,多方协同,在联合保障的基础上探索创新。“青马工程”是在校黨委领导下,校团委牵头,各学院、各部门配合开展的全校性系统工程。各级部门都应该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为“青马工程”的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经费、人员保障,并积极合作探索“青马工程”实施的创新路径。例如,校团委可以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开设“思政二专”,联合国际处等部门探讨“青马工程”学员的海外游学项目,联合建立“青马工程”研究中心开展课题研究等。
【参考文献】
【1】林丹萍.新时代“青马工程”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新路径[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2):25-29.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 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