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将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知识点的教学与巩固方面,而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较为忽视,导致学生频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的状况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严重相悖,必须在教学中进行纠正,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一、初中语文“重知识轻能力”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改革与考核环节,眼睛紧盯着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没有重视对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汉语发音、情感朗读、思维分析、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状态。许多学生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卷面成绩,但是语文基础能力存在短腿现象,自主学习与思维分析能力呈现滞后状态,没有能够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的状况与过去一段时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机制体系不科学具有一定联系,主要为三个方面:
1.应试压力让学生精力集中于知识点掌握。在中考应试教育模式下,分数成了学生的最高追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将全部精力用于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无暇顾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语文能力出现短腿倾向。
2.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有些语文教师的眼中,只有传授全部知识点,才算是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教师没有注重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与空间,一味地以灌输模式组织语文教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维的深度发掘与训练,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3.现行教学考核机制缺乏学生能力的考查。在大多数初中学校,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检查停留于一张试卷,以成绩论英雄,没有在教学考核中增加对学生相应语文综合能力方面的考察内容,缺乏考查检测这样的方向引导,学生对于能力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更低下。
二、突破初中语文“重知识轻能力”的措施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业进入了全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同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上文所述教学中出现的“重知识轻能力”现象,应当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着力进行优化。
1.科学优化考查体系,涵盖学生能力发展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考查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检测,是学生学习成效的反映。考查的内容、机制、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引领整个语文教学的方向,是教学工作的风向标。要想改变“重知识轻能力”教学状态,有必要从考查体系的改革入手,教师要转变单纯考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体系,将学生能力培养充分融入进去,在考查中增加学生普通话发音、情感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一般以下等不同的等第,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也可以采取分阶段过关的形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进行细化,每学期应当达到哪些标准、完成哪些内容,按照目标要求设定考核过关标准,对全部学生逐一过关考查。在考查过程中要体现差异性,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难度系数的过关门槛标准,既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考查,又要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灌输教学模式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没有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研究,制约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没有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协作探究的良好习惯。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单向灌输的方式,要以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启发引导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首先应当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不再单纯地以教师讲解为主,而要设计为以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为主。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引领作用的思考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学生编成一定人数的合作小组,进一步提高学生集体合作的成效。在学生开展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到各个小组进行查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掌握了这些方面信息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进行思维点拨,对于共性问题予以启发引导,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性,有效增强他们突破重难点的能力。其次,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平台让他们学会相互点评,逐步完善、自主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的学习答案并非完全科学全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或者讨论,进一步聚合集体的智慧,通过一人汇报、多人完善的方式,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强化理解效果。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参与表达机会,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分析研究、辩论明晰,不仅能够获得问题的答案,而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提高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发挥活动培养能力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机渗透,还要向课外延伸。教师应当充分整合各类课外活动资源,将学生组织起来独立自主地开展各类趣味活动,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例如,针对古诗词学习难点,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古诗词专题研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诗人、不同类型作品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社会发展大背景、作者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因素,更加全面深刻地领会古诗作品的情感意境,从而增强理解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交流写作技巧,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作文写作具有更多的真情实感,充分发挥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必须得到有效遏制,教师应当从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考查体系和拓展教学空间等方面入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初中语文“重知识轻能力”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改革与考核环节,眼睛紧盯着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没有重视对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汉语发音、情感朗读、思维分析、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状态。许多学生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卷面成绩,但是语文基础能力存在短腿现象,自主学习与思维分析能力呈现滞后状态,没有能够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的状况与过去一段时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机制体系不科学具有一定联系,主要为三个方面:
1.应试压力让学生精力集中于知识点掌握。在中考应试教育模式下,分数成了学生的最高追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将全部精力用于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无暇顾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语文能力出现短腿倾向。
2.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有些语文教师的眼中,只有传授全部知识点,才算是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教师没有注重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与空间,一味地以灌输模式组织语文教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维的深度发掘与训练,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3.现行教学考核机制缺乏学生能力的考查。在大多数初中学校,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检查停留于一张试卷,以成绩论英雄,没有在教学考核中增加对学生相应语文综合能力方面的考察内容,缺乏考查检测这样的方向引导,学生对于能力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更低下。
二、突破初中语文“重知识轻能力”的措施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业进入了全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同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上文所述教学中出现的“重知识轻能力”现象,应当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着力进行优化。
1.科学优化考查体系,涵盖学生能力发展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考查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检测,是学生学习成效的反映。考查的内容、机制、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引领整个语文教学的方向,是教学工作的风向标。要想改变“重知识轻能力”教学状态,有必要从考查体系的改革入手,教师要转变单纯考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体系,将学生能力培养充分融入进去,在考查中增加学生普通话发音、情感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一般以下等不同的等第,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也可以采取分阶段过关的形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进行细化,每学期应当达到哪些标准、完成哪些内容,按照目标要求设定考核过关标准,对全部学生逐一过关考查。在考查过程中要体现差异性,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难度系数的过关门槛标准,既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考查,又要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灌输教学模式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没有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研究,制约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没有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协作探究的良好习惯。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单向灌输的方式,要以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启发引导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首先应当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不再单纯地以教师讲解为主,而要设计为以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为主。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引领作用的思考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学生编成一定人数的合作小组,进一步提高学生集体合作的成效。在学生开展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到各个小组进行查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掌握了这些方面信息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进行思维点拨,对于共性问题予以启发引导,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性,有效增强他们突破重难点的能力。其次,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平台让他们学会相互点评,逐步完善、自主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的学习答案并非完全科学全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或者讨论,进一步聚合集体的智慧,通过一人汇报、多人完善的方式,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强化理解效果。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参与表达机会,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分析研究、辩论明晰,不仅能够获得问题的答案,而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提高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发挥活动培养能力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机渗透,还要向课外延伸。教师应当充分整合各类课外活动资源,将学生组织起来独立自主地开展各类趣味活动,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例如,针对古诗词学习难点,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古诗词专题研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诗人、不同类型作品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社会发展大背景、作者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因素,更加全面深刻地领会古诗作品的情感意境,从而增强理解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交流写作技巧,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作文写作具有更多的真情实感,充分发挥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必须得到有效遏制,教师应当从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考查体系和拓展教学空间等方面入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