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电磁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fengl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秘电磁”项目是依托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基于基础科学展厅磁电展区展品开展的系列探究课程。课程以电磁学发展史为线索,在“做中学,玩中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再现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体现情景式教学,充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更加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补充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
  项目概况
  重庆科技馆的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自2015年10月正式实施以来,以满足学校需求为导向,以启迪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發创造力为目标,依托科技馆展品资源,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展教产品线,现累计已有117门自主研发的课程项目。同时,采用科技馆特色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学校学科方向、课程标准、课时和班级组织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满足学校1—9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中,“探秘电磁”系列课程就是馆校结合项目打造的精品课程之一。
  探秘电磁项目系列课程的目标受众为7 9年级的初中学生。课程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电和磁部分的内容为基础,着重把电和磁的科学史及知识点进行融合拓展。例如:奥斯特和法拉第是如何发现电和磁的关系的,安培如何发现安培定则……收集这一时期各个科学家的发现与成果并设计相应课程,学习探素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帮助学生了解电磁学发展史的整个构架,辅助学生在学校电磁课程的学习。同时注重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了解电磁学的发展对生活社会的巨大影响。
  系列课程介绍
  探秘电磁
  探秘电磁课程基于展品“不听话的小磁针”“直导线切割磁力线”等开展探究活动,再现奥斯特电生磁、法拉第磁生电的经典实验。通过课程让青少年获取直接经验,并结合课堂探究与生活经验制作简易电动机模型,培养学生的STEAM素养。
  第1阶段:激发兴趣。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线圈、电池、磁铁,现场展示“电池小火车”在线圈中奔跑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探究电池小火车可以奔跑的原因,通过观察分析使用的制作材料,找到电和磁2种能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2阶段:提出问题。电和磁有没有关联?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第3阶段:实验探究。教师介绍约200年以前人类对于电和磁的关系的认识,当时的科学家和现在的同学们一样深陷谜团。请同学们运用实验道具,即展品“不听话的小磁针”和“直导线切割磁力线”进行实验,再现奥斯特与法拉第的实验,探究电和磁的关系并完成学习单,总结讨论得出电能生磁、磁能生电的关系。
  第4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会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结合工程学、数学建模,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并制作电动机模型。
  “电学中的牛顿”——安培
  课程以探秘电磁课程为起点,在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后,引导学生思考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9年级的初中学生已知永磁铁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既然电能生磁,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又存在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呢?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科学家安培的伟大发现,并学习其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1阶段: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研究问题。教师演示通电锡箔纸可以隔空相斥或相吸的实验现象,且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这与学生已知的磁极间相互作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相互矛盾。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好奇,从而提出研究问题:通电导体问的相互作用与磁铁问的相互作用是否为一种作用力?为什么与磁极间相互作用相反?
  第2阶段:实验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磁铁的明显特征,如可以与另外的磁铁相互作用、可以使小磁针转动等,如果通电导体问的相互作用与磁铁间相互作用是一种作用力,则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也具备磁铁的性质。为学生提供条形磁铁、小磁针、电池、螺线管等道具,鼓励学生自主制订研究方案并进行实验。
  第3阶段:总结规律。通过记录不同电流方向、不同缠绕方向时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分布,尝试总结右手螺旋定则,解释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的问题。
  “对话”电磁波
  课程以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和收音机为切入点,寻找能够屏蔽手机信号的材料,解释生活中如电梯里手机没有信号的原因,再通过重要线索寻找电磁波大家族的成员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电磁波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家赫兹与麦克斯韦作出的卓越贡献。
  第1阶段:问题引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寻找收音机和手机的共同点,如都需要接收信号。提出问题:为什么手机会出现没信号的情况?哪些材料会阻挡手机信号的传播?
  第2阶段:学生制订方案并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泡沫盒、硬纸盒、塑料盒、锡箔纸、铁盒等材料,分别测试这些材料能否使手机拨打不通。
  第3阶段:认识电磁波。教师介绍电磁波及人类认识电磁波的过程,了解科学家赫兹和麦克斯韦对电磁理论建立所作出的贡献。
  第4阶段:寻找电磁波大家族的成员。通过展品“电磁波大家族”视频观看,以游戏的形式寻找电磁波大家族的成员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总结与反思
  教师与学生评价反馈
  每次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学生和学校负责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馆校结合教学活动观众满意度调查表”包含活动的总体满意度和知识性、趣味性、亲和力、课时达标等分项。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教师对课程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育模式充分肯定,通过课程的体验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动手能力等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希望课程能更紧密联系课程标准,为学生在学校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调查相对详细,为了解课程是否做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加深了学生对电磁体系的认识,是否对学生学习电磁学科有所帮助,我们为每一门课程分别设计了“学生反馈意见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课程体验均能使学生对该时期电磁学发展有相应的认知和了解,而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环节多为实验探究环节。
  后期课程实施中我们将结合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反馈,保持优势,弥补欠缺,逐步完善项目课程。
  系统课程开展的连续性
  探秘电磁项目系列课程现已开发3门,每门课程均已实施多次,但同一个班级体验全部3门课程的情况较少。分析原因,一是初中学生课外实践学习机会较少,二是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1次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中学出行半天,只能体验2门课程。后期在系列课程的连续性开展问题上还要加强与学校沟通,确保更加连续完整地开展项目课程。
其他文献
用不了多久,这个星球上活着的最大陆地“巨兽”,可能只有人类饲养的肉牛了。  ——费丽萨·史密斯(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生物学家)  远古杀戮——掷向北美巨兽的第一支矛枪  2万年前,一个宁静的午后,一群美洲乳齿象正在广袤的北美洲丛林深处漫步觅食。其中一头青年乳齿象发现附近一处繁茂的草地,走过去开始专注享用起来。它并没有察觉到,身边象群已经渐渐走远。  忽然,不远处的草丛中传来一阵窸窣之声,乳齿象好奇地抬
摘要: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和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基于STEM教育理念,依托区域科技教育创新联合体这一跨组织(机构)载体,聚焦独特的多学段社会化育人方式,开展了相应的实践研究。其对区域科技教育创新联合体的创建与运作方式之探索,值得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进行借鉴和推广。  关键字:创新人才 科技教育 创新联合体 运作方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核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营以“兴趣为翼,探究科学”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营队活动。名家大师讲坛——邀请院士、教授们为营员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讲座,与营员交流互动,拓展学生的科技知识,促进他们对科技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科研参观体验——带领营员参观火灾科学、同步辐射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研究环境、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思
和叶谦博士相识30多年了,从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到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再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从中国防灾减灾到联合国减灾计划,到后来的国际“未来地球计划”,万水千山,千变万化,叶谦博士的工作都没有离开过气候变化这个主旋律。  叶谦博士发邮件给我说为青少年普及气候变化科学的知识写了一本书,问答式,由72个问题引出72个故事,可否为此书写一个序?随即发过来全书,即《地球气候演化小史》。飛快地浏览了目录,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