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观念对当代人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也可以从古典文学中挖掘出一些绿色观念来进行学习,深入研究东方绿色思想和哲学观念。本篇文章从古典文学中探究出了归纳理论、虚拟静态理论等,这些理论中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相关的绿色观念,让人们与自然和谐一体,同自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希望人类能从中受益。过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但是当下人们对自然的破坏非常严重,不断的向自然索取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我们应该从古典文学中学习绿色思想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绿色觀念;中国古典文学;联系
由于工业时代的到来,我们使用煤、石油的频率越来越高,过去100年内,大家都在争相发展工业,对环境保护不甚重视,导致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大家对绿色观念提及的也越来越频繁,社会上对保护环境的宣扬不断增加,大家对世界上各个地区频发的环境问题关注度直线上升。但是,现在所宣扬的绿色观念并不是因为环境破坏之后新出现的现代观念,而是在古代就已经被提出了,我们应不断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学习古人思想,从而得到更多更深刻的绿色思想资源。
一、从古典文学中挖掘绿色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地球历史非常漫长,生命秩序的演化也经历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人与自然相处的非常和谐,但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渐渐的从农业社会迈入了工业社会,尤其是18世纪至今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自然环境恶化,各种灾难接踵而至,这种严重的后果是不曾想到的,所以我们要主张绿色发展,学习古人思想,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除了近代由于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之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和心理转变的越来越快,变得更加格式化,这样的变化有利有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其负面效果不可忽视,人们的生活方式被各种传播技术改变,从有线电视到无线电视再到互联网技术,我们会感觉祖国越来越小,地球村形成,各种交通工具不断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在地理上的距离,但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距离。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写作文字和制作工艺时效率更高了,赋予了文化一定的工业色彩,成了流水线复制的产物。文化和文艺创作需要灵感,当他们一旦能够被复制流水线生产出来,就失去了他们原本的色彩和作者赋予他们的感情,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时候,文学艺术注重大音量和快餐化,文学艺术创作相较于之前来说刺激性较强,但是由于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对文化的感知越来越迟钝。这种现象在各地愈演愈烈,我们应想办法改变这种现象,所以要挖掘古典文学,在挖掘绿色观念之外,还要学习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哲学观念。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有一定的思考,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生活的各方面我们不难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影响巨大,这种影响非常广泛,甚至涉及到了我们的思想和思维观念。在古代,人们对自然是崇敬的;在现代,人们把大自然当成自己获取利益的工具,不知节制的奴役自然,与自然为敌,保护大自然的观念越来越淡薄,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好在人们开始渐渐地反思自己,开始考虑生态主义,并在世纪之交时进行绿色运动,在生态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加入生态运动,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今天,我们在宣传绿色观念,生态观念,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表明了绿色观念需要越来越多的思想资源,不能仅仅依靠资本主义,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较快,近代的生态观念也由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兴起,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较为忽视。生态运动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兴起的一种运动,其中还包含着社会观念,文化观念。因此,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挖掘绿色观念非常有必要且很重要,我们也可以就这一话题进行持续研究。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1、古典文学中的绿色植物
在探究绿色观念时,不能够把绿色观念仅仅局限于环境科学方面,研究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需要从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出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绿色有表达赞美喜悦的意思,很多文人在诗词中写到绿色时,难掩自己的喜悦之情,从绿色这一词中也可以看到整个作品洋溢着昂扬的生命力,表达文人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举几个例子,在《陋室铭》这一文中,作者刘禹锡描述自己陋室的环境,认为苔藓碧绿,草色青葱,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达了陋室环境简陋,但却生机昂扬。在《闲居初夏午睡起》这一诗中,作者杨万里描述了芭蕉新长出来时的绿色,这些新长出的芭蕉将绿色映到了窗纱上,即“芭蕉分绿与窗纱”。在《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这一诗中,作者王安石描述了绿绿的农田,一条小河围着农田,保护着农田,两座山打开来为人们送来了绿色,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中国古代诗词中这些绿色元素比比皆是,绿色也充斥着古代文人书画的作品。
古代的诗歌有很多,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便可以发现,古人向往的绿色是同村田地的绿色,对城市喧嚣的绿色描述较少。陶渊明生性淡泊,不好名利,喜欢田园环境,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曾说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对世俗的厌恶,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许多文人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越来越多人远离官场,远离城市,大家对充满绿色的田园环境描述的也就越来越多,绿色代表着活力生机和心静,这也是绿色在古代诗词中的一个标志。
2、古典文学中绿色观念与生命的联系
在古典文学中,绿色与生命联系紧密,文人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也可以解释为对生命的热爱,在有些诗词中,可以把绿色当成生命的代名词。王维描写山时使用青山,描写水时使用绿水,在《别辋川别业》中表达了对青山绿水的不舍,他把青山和绿水当成了一种生命形式,喜爱绿色,用绿色表达自己所喜爱的生命形式,在另一首诗中也描述了人与鸟之间的关系,因为生命都是平等的,人和鸟能够很好的相处,这也是一种深刻的绿色观念。除了王维之外,还可以《鸥鹭忘机》这篇文章为例,古时候有海鸥鸥鹭忘机这一故事,大概意思就是,海边上有一个人很喜欢海鸥,每天都来海边与海鸥玩耍,其父亲见状,便让他捉几只海鸥同其父亲一起游玩,然而海鸥却不肯再飞下来与其游玩。从中可以看出与海鸥玩耍的美好场景,人与自然可以很亲近,万物平等,不应随意捕杀、乱砍滥伐。
结束语:
要想真正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必须转变现在的观念,不断的从古代文学中吸取好的知识,好的观念,尊重自然,保护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让人们对绿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加愿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参考文献
[1] 周晓琳. 自然地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78-86.
[2] 廖可斌. 构建古代文学研究的健康生态[J]. 文学遗产,2019,682(02):6-7.
[3] 徐玉凤. 生态伦理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体现[J]. 湘潮(下半月),2010.
关键词:绿色觀念;中国古典文学;联系
由于工业时代的到来,我们使用煤、石油的频率越来越高,过去100年内,大家都在争相发展工业,对环境保护不甚重视,导致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大家对绿色观念提及的也越来越频繁,社会上对保护环境的宣扬不断增加,大家对世界上各个地区频发的环境问题关注度直线上升。但是,现在所宣扬的绿色观念并不是因为环境破坏之后新出现的现代观念,而是在古代就已经被提出了,我们应不断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学习古人思想,从而得到更多更深刻的绿色思想资源。
一、从古典文学中挖掘绿色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地球历史非常漫长,生命秩序的演化也经历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人与自然相处的非常和谐,但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渐渐的从农业社会迈入了工业社会,尤其是18世纪至今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自然环境恶化,各种灾难接踵而至,这种严重的后果是不曾想到的,所以我们要主张绿色发展,学习古人思想,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除了近代由于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之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和心理转变的越来越快,变得更加格式化,这样的变化有利有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其负面效果不可忽视,人们的生活方式被各种传播技术改变,从有线电视到无线电视再到互联网技术,我们会感觉祖国越来越小,地球村形成,各种交通工具不断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在地理上的距离,但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距离。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写作文字和制作工艺时效率更高了,赋予了文化一定的工业色彩,成了流水线复制的产物。文化和文艺创作需要灵感,当他们一旦能够被复制流水线生产出来,就失去了他们原本的色彩和作者赋予他们的感情,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时候,文学艺术注重大音量和快餐化,文学艺术创作相较于之前来说刺激性较强,但是由于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对文化的感知越来越迟钝。这种现象在各地愈演愈烈,我们应想办法改变这种现象,所以要挖掘古典文学,在挖掘绿色观念之外,还要学习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哲学观念。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有一定的思考,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生活的各方面我们不难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影响巨大,这种影响非常广泛,甚至涉及到了我们的思想和思维观念。在古代,人们对自然是崇敬的;在现代,人们把大自然当成自己获取利益的工具,不知节制的奴役自然,与自然为敌,保护大自然的观念越来越淡薄,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好在人们开始渐渐地反思自己,开始考虑生态主义,并在世纪之交时进行绿色运动,在生态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加入生态运动,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今天,我们在宣传绿色观念,生态观念,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表明了绿色观念需要越来越多的思想资源,不能仅仅依靠资本主义,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较快,近代的生态观念也由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兴起,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较为忽视。生态运动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兴起的一种运动,其中还包含着社会观念,文化观念。因此,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挖掘绿色观念非常有必要且很重要,我们也可以就这一话题进行持续研究。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1、古典文学中的绿色植物
在探究绿色观念时,不能够把绿色观念仅仅局限于环境科学方面,研究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需要从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出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绿色有表达赞美喜悦的意思,很多文人在诗词中写到绿色时,难掩自己的喜悦之情,从绿色这一词中也可以看到整个作品洋溢着昂扬的生命力,表达文人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举几个例子,在《陋室铭》这一文中,作者刘禹锡描述自己陋室的环境,认为苔藓碧绿,草色青葱,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达了陋室环境简陋,但却生机昂扬。在《闲居初夏午睡起》这一诗中,作者杨万里描述了芭蕉新长出来时的绿色,这些新长出的芭蕉将绿色映到了窗纱上,即“芭蕉分绿与窗纱”。在《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这一诗中,作者王安石描述了绿绿的农田,一条小河围着农田,保护着农田,两座山打开来为人们送来了绿色,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中国古代诗词中这些绿色元素比比皆是,绿色也充斥着古代文人书画的作品。
古代的诗歌有很多,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便可以发现,古人向往的绿色是同村田地的绿色,对城市喧嚣的绿色描述较少。陶渊明生性淡泊,不好名利,喜欢田园环境,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曾说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对世俗的厌恶,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许多文人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越来越多人远离官场,远离城市,大家对充满绿色的田园环境描述的也就越来越多,绿色代表着活力生机和心静,这也是绿色在古代诗词中的一个标志。
2、古典文学中绿色观念与生命的联系
在古典文学中,绿色与生命联系紧密,文人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也可以解释为对生命的热爱,在有些诗词中,可以把绿色当成生命的代名词。王维描写山时使用青山,描写水时使用绿水,在《别辋川别业》中表达了对青山绿水的不舍,他把青山和绿水当成了一种生命形式,喜爱绿色,用绿色表达自己所喜爱的生命形式,在另一首诗中也描述了人与鸟之间的关系,因为生命都是平等的,人和鸟能够很好的相处,这也是一种深刻的绿色观念。除了王维之外,还可以《鸥鹭忘机》这篇文章为例,古时候有海鸥鸥鹭忘机这一故事,大概意思就是,海边上有一个人很喜欢海鸥,每天都来海边与海鸥玩耍,其父亲见状,便让他捉几只海鸥同其父亲一起游玩,然而海鸥却不肯再飞下来与其游玩。从中可以看出与海鸥玩耍的美好场景,人与自然可以很亲近,万物平等,不应随意捕杀、乱砍滥伐。
结束语:
要想真正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必须转变现在的观念,不断的从古代文学中吸取好的知识,好的观念,尊重自然,保护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让人们对绿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加愿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参考文献
[1] 周晓琳. 自然地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78-86.
[2] 廖可斌. 构建古代文学研究的健康生态[J]. 文学遗产,2019,682(02):6-7.
[3] 徐玉凤. 生态伦理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体现[J]. 湘潮(下半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