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喜欢邀请朋友们来家里用晚餐,可是他总是在最后一刻才通知亚萍。其实,妻子并不反对他和朋友聚会,她只是希望丈夫早点告诉她,因为作为职业女性,亚萍得妥善安排好业余时间,可马里的活动往往使她措手不及。于是气恼的亚萍就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发泄怒气。
一天,她正在厨房忙活晚餐,正巧马里走进厨房,手忙脚乱的妻子发现面包烤糊了,她就向丈夫甩去一句:“瞧!这都是你的过错。”而马里则耿耿于怀,他也想寻找时机给予还击。一个周末,马里正在修车,亚萍催他快去吃午饭,马里在匆忙中碰翻了一罐机油,这下他可有把柄了:“瞧吧,这都是你的过错!”
由于缺乏沟通和理解,夫妇之间不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心理游戏”便应运而生了。“心理游戏”也像任何其他游戏一样,它需要有对手,不同的是,任何竞技总是有胜有负,而“心理游戏”的结局却是双双败北。也就是说,只有夫妻双方认识到他们的“游戏”十分无聊,决定坐下来平心静气地交流、耐心地倾听并相互谅解,这场恶战方会平息。否则,一来一往,有发球的就有接球的,你推,我挡,互不相让,任何裁判都无法令其休战。
除了马里和亚萍的“游戏”以外,我们还常常接触到其他几种常见的“游戏”。
“我为你做出了那么多牺牲,而你却……”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情感讹诈,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使用这一武器。尤其是父母,当子女长大了、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意志限定自己时,父母就会搬出这句话,以求继续左右已成年的子女。进行情感讹诈的一方往往是自卑的人。他的个人生活很空洞乏味,他总是试图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塑造别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忠诚,希望别人按照他的意志办事。如果“游戏”的另一方不买账,他就会感到被出卖、被遗弃。因此说“我为你做出了那么多牺牲,而你却如何如何”,这是在设法让对方有歉疚感。
“没问题。但是……”
人们在推卸责任时常常先说“没问题”,承认自己是有某些责任和义务的,接着又在“但是”上做文章,提出种种理由,把本来应该承担的义务推得一干二净。玩弄这类“心理游戏”的人就是要引起旁观者的同情。其实,只要细心地观察和分析,人们不难区分出哪些理由是成立的,哪些是托辞,毫无真诚可言。
“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
一些懒惰的人、无责任心的人、缺乏组织能力的人,要想向别人表明本来他们应该做而实际上并未做到的事,他们就借口“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这样即可推卸责任又能赢得他人的同情。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使用“心理游戏”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有人都有局限性,有其脆弱的一面。于是人们发明出一些借口来摆脱自己不愿干的事、不想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值得指出的是,“心理游戏”极大地损坏了人际关系。如果只是偶尔地“游戏”一下倒也无碍大局,但有些人几乎将“游戏”变成了行为模式,这就糟了。他周围的人总有一天会厌倦、会抵制。因为谁也不甘心受到摆布或愚弄。
要想维护自己的形象,就让我们直接地、真诚地表达情感和心愿,而不要借助“心理游戏”来掩饰。当你丈夫提出性要求而你不感兴趣时,请坦率地向他解释为什么,而不要说“你只对性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周末要求你做出某种特殊努力,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请你不要说“没问题,但是”,也不要说“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最好是直接地,明确地告诉他:“对不起,我太累了。这个周末我想和孩子在一起,我不想让任何其他事情改变这一计划。”如果对方因此而不满,那是他的过错,不是你的责任。当别人未按你的意愿行事时,请接受事实。要尊重他人的选择,不要试图用“游戏”来讹诈对方。
在人际关系上,正直、真诚是行为之本,而“心理游戏”则闪烁其词,欲盖弥彰,让我们摒弃这种糟糕的“游戏”,还自己以本来面目。
责编/沫菲
一天,她正在厨房忙活晚餐,正巧马里走进厨房,手忙脚乱的妻子发现面包烤糊了,她就向丈夫甩去一句:“瞧!这都是你的过错。”而马里则耿耿于怀,他也想寻找时机给予还击。一个周末,马里正在修车,亚萍催他快去吃午饭,马里在匆忙中碰翻了一罐机油,这下他可有把柄了:“瞧吧,这都是你的过错!”
由于缺乏沟通和理解,夫妇之间不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心理游戏”便应运而生了。“心理游戏”也像任何其他游戏一样,它需要有对手,不同的是,任何竞技总是有胜有负,而“心理游戏”的结局却是双双败北。也就是说,只有夫妻双方认识到他们的“游戏”十分无聊,决定坐下来平心静气地交流、耐心地倾听并相互谅解,这场恶战方会平息。否则,一来一往,有发球的就有接球的,你推,我挡,互不相让,任何裁判都无法令其休战。
除了马里和亚萍的“游戏”以外,我们还常常接触到其他几种常见的“游戏”。
“我为你做出了那么多牺牲,而你却……”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情感讹诈,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使用这一武器。尤其是父母,当子女长大了、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意志限定自己时,父母就会搬出这句话,以求继续左右已成年的子女。进行情感讹诈的一方往往是自卑的人。他的个人生活很空洞乏味,他总是试图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塑造别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忠诚,希望别人按照他的意志办事。如果“游戏”的另一方不买账,他就会感到被出卖、被遗弃。因此说“我为你做出了那么多牺牲,而你却如何如何”,这是在设法让对方有歉疚感。
“没问题。但是……”
人们在推卸责任时常常先说“没问题”,承认自己是有某些责任和义务的,接着又在“但是”上做文章,提出种种理由,把本来应该承担的义务推得一干二净。玩弄这类“心理游戏”的人就是要引起旁观者的同情。其实,只要细心地观察和分析,人们不难区分出哪些理由是成立的,哪些是托辞,毫无真诚可言。
“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
一些懒惰的人、无责任心的人、缺乏组织能力的人,要想向别人表明本来他们应该做而实际上并未做到的事,他们就借口“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这样即可推卸责任又能赢得他人的同情。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使用“心理游戏”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有人都有局限性,有其脆弱的一面。于是人们发明出一些借口来摆脱自己不愿干的事、不想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值得指出的是,“心理游戏”极大地损坏了人际关系。如果只是偶尔地“游戏”一下倒也无碍大局,但有些人几乎将“游戏”变成了行为模式,这就糟了。他周围的人总有一天会厌倦、会抵制。因为谁也不甘心受到摆布或愚弄。
要想维护自己的形象,就让我们直接地、真诚地表达情感和心愿,而不要借助“心理游戏”来掩饰。当你丈夫提出性要求而你不感兴趣时,请坦率地向他解释为什么,而不要说“你只对性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周末要求你做出某种特殊努力,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请你不要说“没问题,但是”,也不要说“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最好是直接地,明确地告诉他:“对不起,我太累了。这个周末我想和孩子在一起,我不想让任何其他事情改变这一计划。”如果对方因此而不满,那是他的过错,不是你的责任。当别人未按你的意愿行事时,请接受事实。要尊重他人的选择,不要试图用“游戏”来讹诈对方。
在人际关系上,正直、真诚是行为之本,而“心理游戏”则闪烁其词,欲盖弥彰,让我们摒弃这种糟糕的“游戏”,还自己以本来面目。
责编/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