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推动全区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由我区初中数学教研员和部分“高效课堂”实验学校优秀数学教师于2014年暑假期间共同编写了“课程资源研发系列丛书”《初中数学教程》。本套丛书是推进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和有力保障,是集导读、导学、导思、导练等功能于一体的思维路线图。正确使用导学案,既有利于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主演者和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和效率,从而有效达成“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帮助教师专业成功”的双重目标。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本套丛书的应有作用,是当下每位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理清一个体系
本套丛书的编写以教学课时为基本单位,以“定、学、展、讲、练、结”六个教学环节为框架,每课时主体部分均由“自主学习案”“合作探究案”和“当堂检测及课后作业案”三个部分组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每个部分各有侧重。
“自主学习案”重点落实四个步骤。一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读文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案”所涉及的问题。此项任务最好课前完成。二是各小组长课前检查组员自主学习情况,上课时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三是组内对学,解决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组内不能解决,提出来在班上解决。四是教师评价各小组自主学习情况。
“合作探究案”在课堂上实施,主要有六个步骤。一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独立思考。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先对学,再群学即合作交流。三是教师分配任务,分小组展示任务型问题。四是其他小组质疑辩析,补充完善。五是及时点评、揭示规律、沉淀方法、科学评价,点评范围主要包括各小组的板书质量、口头表述、答案解析、补充质疑等。六是教师从课堂纪律、展示情况、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点拨、小结。
“当堂检测及课后作业案”的使用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二是教师只针对普遍存在问题的题目作适当点拨,以达“点铁成金”“拨云见日”之效;三是拓展提升的题目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尽力完成,鼓励其他学生大胆尝试,从中体验到超越自我的喜悦。
二、做实二次备课
在本套丛书的编写过程中,虽然编写组考虑到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在教学要求和内容设置上均有一定弹性,给教师自主发挥留下了较大空间,但是无法一一兼顾千差万别的学情。教师不能用本导学案代替教案,课前一定要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对本导学案进行必要的资源重组和内容增减,使其更加符合各自班级“教”与“学”的实际,以实现导学案的作用最大化。需要提醒的是,在二次备课时要遵循“四个相统一”原则,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相统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分层落实要求相统一、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与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相统一。
三、避免三大误区
一是要避免“重学轻导,教师主导销声匿迹”的误区。二是要避免“重新轻旧,全盘否定传统方法”的误区。三是要避免“重练轻思,导学案成为练习册”的误区。
四、敢于四个放手
在使用本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力求做到“四个敢于放手”。一是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新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走进“最近发展区”,独立解决新知的基本问题,并能大致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是敢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重难点和疑惑点,在“独学”的基础上开展“对学”或“群学”活动,使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碰撞出充满智慧的思维火花。三是敢于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一知半解”,用个性化的语言或概括出自己引以为豪的“重大科学发现”,或揭示出当堂教学内容的结论或规律,或构建出知识结构网络图,在“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作用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理解和内化。四是敢于放手让学生晒出“疑难杂症”和“旁门左道”,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疑惑,又要用心对待学生提出的异类见解,其中,有些认识免不了是错误的。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从中捕捉到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给予高度评价,并以此为契机,即时引导学生进行独辟蹊径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做到五个重视
“课程资源研发系列丛书”立足于“学”,着眼于“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重视”。一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善于创设饶有兴趣的问题情境和开展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神奇的数学世界中探索知识的奥秘、寻找知识的瑰宝。二是要重视基本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积极参与、学会倾听、自主学习、敢于发言、珍惜时间等基本规则,对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加强考核评比,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规则的良好习惯。三是要重视学习方法和合作技能的指导,引导学生优选学习方法、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四是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不同见解,又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头到尾”地思考问题。五是要重视学生课堂表现的正确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
总之,在使用本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矛盾、困惑、经验、方法走出自我、走向同伴、走近教师,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认知结构,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打造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理清一个体系
本套丛书的编写以教学课时为基本单位,以“定、学、展、讲、练、结”六个教学环节为框架,每课时主体部分均由“自主学习案”“合作探究案”和“当堂检测及课后作业案”三个部分组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每个部分各有侧重。
“自主学习案”重点落实四个步骤。一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读文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案”所涉及的问题。此项任务最好课前完成。二是各小组长课前检查组员自主学习情况,上课时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三是组内对学,解决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组内不能解决,提出来在班上解决。四是教师评价各小组自主学习情况。
“合作探究案”在课堂上实施,主要有六个步骤。一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独立思考。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先对学,再群学即合作交流。三是教师分配任务,分小组展示任务型问题。四是其他小组质疑辩析,补充完善。五是及时点评、揭示规律、沉淀方法、科学评价,点评范围主要包括各小组的板书质量、口头表述、答案解析、补充质疑等。六是教师从课堂纪律、展示情况、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点拨、小结。
“当堂检测及课后作业案”的使用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二是教师只针对普遍存在问题的题目作适当点拨,以达“点铁成金”“拨云见日”之效;三是拓展提升的题目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尽力完成,鼓励其他学生大胆尝试,从中体验到超越自我的喜悦。
二、做实二次备课
在本套丛书的编写过程中,虽然编写组考虑到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在教学要求和内容设置上均有一定弹性,给教师自主发挥留下了较大空间,但是无法一一兼顾千差万别的学情。教师不能用本导学案代替教案,课前一定要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对本导学案进行必要的资源重组和内容增减,使其更加符合各自班级“教”与“学”的实际,以实现导学案的作用最大化。需要提醒的是,在二次备课时要遵循“四个相统一”原则,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相统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分层落实要求相统一、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与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相统一。
三、避免三大误区
一是要避免“重学轻导,教师主导销声匿迹”的误区。二是要避免“重新轻旧,全盘否定传统方法”的误区。三是要避免“重练轻思,导学案成为练习册”的误区。
四、敢于四个放手
在使用本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力求做到“四个敢于放手”。一是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新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走进“最近发展区”,独立解决新知的基本问题,并能大致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是敢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重难点和疑惑点,在“独学”的基础上开展“对学”或“群学”活动,使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碰撞出充满智慧的思维火花。三是敢于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一知半解”,用个性化的语言或概括出自己引以为豪的“重大科学发现”,或揭示出当堂教学内容的结论或规律,或构建出知识结构网络图,在“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作用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理解和内化。四是敢于放手让学生晒出“疑难杂症”和“旁门左道”,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疑惑,又要用心对待学生提出的异类见解,其中,有些认识免不了是错误的。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从中捕捉到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给予高度评价,并以此为契机,即时引导学生进行独辟蹊径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做到五个重视
“课程资源研发系列丛书”立足于“学”,着眼于“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重视”。一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善于创设饶有兴趣的问题情境和开展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神奇的数学世界中探索知识的奥秘、寻找知识的瑰宝。二是要重视基本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积极参与、学会倾听、自主学习、敢于发言、珍惜时间等基本规则,对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加强考核评比,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规则的良好习惯。三是要重视学习方法和合作技能的指导,引导学生优选学习方法、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四是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不同见解,又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头到尾”地思考问题。五是要重视学生课堂表现的正确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
总之,在使用本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矛盾、困惑、经验、方法走出自我、走向同伴、走近教师,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认知结构,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打造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