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白山市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积极构建需求侧与供给侧相适应、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相匹配、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农业发展新方式,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围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效,走出了具有白山特色的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绿色转型发展动力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
(一)以农村土地确权为先,稳定改革发展成果
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稳定农村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白山市以靖宇县作为国家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单位为契机,全力推进确权工作开展,完成了49个乡(镇、街),435个村入户调查和外业实测工作,确权面积114.7万亩。通过确权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推动了土地规范流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壮大。
(二)以林权制度改革为要,拓宽林权融资渠道
白山市2010年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有65个乡(镇、街),476个行政村,11万农户明确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面积205万亩。2012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238个村开展配套改革,127个村完成配套改革任务。2015年白山市在中国人民银行白山支行的支持下,成立了林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人保吉林分公司合作开展了林权抵押“金钥匙”工程,实行评估抵押“一条龙”、窗口服务“一站式”、保险融资“一家做”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全市林权流转累计面积35万亩,流转金额6246万元,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面积9万亩,累计贷款金额1.2亿元,有效解决林农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三)以综合配套改革为本,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4900户农民流转农村土地面积76440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72个,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273个。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强农惠农补贴,乡镇政策性保险实现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6%。设立了农村金融支付服务进村入户“绿色通道”和“申贷热线”、“阳光办贷窗口”,建立了“农户固定资产+惠农补贴收入+其他预期收入”的信用评定模式。
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潜力
近年来,白山市深入实施“退粮进特”战略,强力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日益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架构基本形成。2015年全市特色产业产值达到了115亿元,特色产业占农业比重达70%。
(一)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突出区域特色,采取典型示范拉动、龙头企业带动、政策扶持推动等举措,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蓝莓和黑果花楸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市退粮面积40万亩,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60个,粮、经、菜比例由8∶1∶1调整到6∶3∶1,高效作物占有率和农作物优质品率分别达到60%以上。
(二)因特施策,推进集约发展
高标准建设林蛙、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33个,基地面积达12万亩。培育特色产业专业村70个。建立人参GAP标准化种植小区40个,人参留存面积达到2450万平方米,水参年产量达到1.4万吨,林下参发展面积达54万亩。林蛙标准化放养面积190万亩,中药材生产面积30万亩,山野菜人工栽培面积2.6万亩,食用菌生产面积2750万平方米,山珍果业种植面积6万亩。建立规模养殖场(小区)500个,规模生产比重达70%。建设休闲旅游示范村70个,培育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566家。
(三)因势利导,加快产业升级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50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8家,建立了浑江大山合食用菌园、靖宇健康产业园、抚松人参产业园等10个产业园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快新产品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出大山合高钙富晒木耳、大自然人参滴丸等一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税收贡献大的深加工特色产品。全市拥有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8个,吉林名牌55个,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总量达到200项,年产量180万吨。
三、突出改革发展重点,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实力
“十三五”期间,白山市将进入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以“三农”发展为总抓手,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深度挖掘长白山特色农业资源潜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夯实发展基础,深化城乡统筹,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支持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壮大特色农产品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综合体、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人参、中药材、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流通、森林旅游“五大产业”,建设中国“五大基地”。着力打造人参生产加工基地。借助国家将白山市人参产业列入50个重点培育的接续替代产业和吸纳就业产业集群,以及省部共建国家级长白山人参专业市场,加大人参产业园区、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升“长白山人参”品牌竞争力。积极推进省国资集团40亿元人参产业集群、养生堂集团长白山野山参产业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北药生产加工基地。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长白山医药和野生资源健康产业发展,着力建设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和“六区多园”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北佳公司与上海鑫海集团合作在“新三板”上市。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把握天然、营养、无公害的消费趋势,积极开发“山野菜、食用菌、山珍果业系列特色食品”、“人参、林蛙系列绿色保健品”、“森林猪、森林鸡系列畜牧精品”三大链条,加快绿色食品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着力打造特色产品交易基地。依托万良国家级长白山人参专业市场、长白山特产城,加快推动全国性中药材市场建设,打造大宗中药材交易平台。借助阿里巴巴、京东、渤商所,建立“长白山馆”、人参网、木耳网等电商平台,创建全国“互联网+长白山特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城市。着力打造森林健康旅游圣地。充分利用白山市森林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采摘体验、旅游观光、养生养老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培育森林旅游支柱产业,建成森林健康城市和森林旅游目的地。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绿色转型发展动力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
(一)以农村土地确权为先,稳定改革发展成果
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稳定农村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白山市以靖宇县作为国家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单位为契机,全力推进确权工作开展,完成了49个乡(镇、街),435个村入户调查和外业实测工作,确权面积114.7万亩。通过确权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推动了土地规范流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壮大。
(二)以林权制度改革为要,拓宽林权融资渠道
白山市2010年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有65个乡(镇、街),476个行政村,11万农户明确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面积205万亩。2012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238个村开展配套改革,127个村完成配套改革任务。2015年白山市在中国人民银行白山支行的支持下,成立了林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人保吉林分公司合作开展了林权抵押“金钥匙”工程,实行评估抵押“一条龙”、窗口服务“一站式”、保险融资“一家做”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全市林权流转累计面积35万亩,流转金额6246万元,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面积9万亩,累计贷款金额1.2亿元,有效解决林农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三)以综合配套改革为本,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4900户农民流转农村土地面积76440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72个,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273个。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强农惠农补贴,乡镇政策性保险实现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6%。设立了农村金融支付服务进村入户“绿色通道”和“申贷热线”、“阳光办贷窗口”,建立了“农户固定资产+惠农补贴收入+其他预期收入”的信用评定模式。
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潜力
近年来,白山市深入实施“退粮进特”战略,强力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日益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架构基本形成。2015年全市特色产业产值达到了115亿元,特色产业占农业比重达70%。
(一)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突出区域特色,采取典型示范拉动、龙头企业带动、政策扶持推动等举措,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蓝莓和黑果花楸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市退粮面积40万亩,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60个,粮、经、菜比例由8∶1∶1调整到6∶3∶1,高效作物占有率和农作物优质品率分别达到60%以上。
(二)因特施策,推进集约发展
高标准建设林蛙、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33个,基地面积达12万亩。培育特色产业专业村70个。建立人参GAP标准化种植小区40个,人参留存面积达到2450万平方米,水参年产量达到1.4万吨,林下参发展面积达54万亩。林蛙标准化放养面积190万亩,中药材生产面积30万亩,山野菜人工栽培面积2.6万亩,食用菌生产面积2750万平方米,山珍果业种植面积6万亩。建立规模养殖场(小区)500个,规模生产比重达70%。建设休闲旅游示范村70个,培育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566家。
(三)因势利导,加快产业升级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50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8家,建立了浑江大山合食用菌园、靖宇健康产业园、抚松人参产业园等10个产业园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快新产品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出大山合高钙富晒木耳、大自然人参滴丸等一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税收贡献大的深加工特色产品。全市拥有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8个,吉林名牌55个,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总量达到200项,年产量180万吨。
三、突出改革发展重点,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实力
“十三五”期间,白山市将进入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以“三农”发展为总抓手,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深度挖掘长白山特色农业资源潜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夯实发展基础,深化城乡统筹,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支持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壮大特色农产品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综合体、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人参、中药材、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流通、森林旅游“五大产业”,建设中国“五大基地”。着力打造人参生产加工基地。借助国家将白山市人参产业列入50个重点培育的接续替代产业和吸纳就业产业集群,以及省部共建国家级长白山人参专业市场,加大人参产业园区、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升“长白山人参”品牌竞争力。积极推进省国资集团40亿元人参产业集群、养生堂集团长白山野山参产业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北药生产加工基地。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长白山医药和野生资源健康产业发展,着力建设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和“六区多园”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北佳公司与上海鑫海集团合作在“新三板”上市。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把握天然、营养、无公害的消费趋势,积极开发“山野菜、食用菌、山珍果业系列特色食品”、“人参、林蛙系列绿色保健品”、“森林猪、森林鸡系列畜牧精品”三大链条,加快绿色食品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着力打造特色产品交易基地。依托万良国家级长白山人参专业市场、长白山特产城,加快推动全国性中药材市场建设,打造大宗中药材交易平台。借助阿里巴巴、京东、渤商所,建立“长白山馆”、人参网、木耳网等电商平台,创建全国“互联网+长白山特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城市。着力打造森林健康旅游圣地。充分利用白山市森林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采摘体验、旅游观光、养生养老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培育森林旅游支柱产业,建成森林健康城市和森林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