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公路建设技术水平,改善公路施工质量,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中,软土路基的问题较为突出。我国软土分布广泛,软土路基成为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由于软土的存在,公路承载力相对降低,从而导致软土分布区域的公路下沉现象较为显著,如果没能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交通,甚至还会导致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和经济损失。为提高公路服务质量,保障车辆通行安全,必须做好软土路基的处理工作。
【关键词】公路路基;软基;处理
1.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的特征和土质内部的成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土壤中包含的元素种类非常多,土质的稳定性就一定会受到一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土质的固定性相对较差,如果在雨天容易出现渗漏的情况,这样就会使某些部分的土粒大量流失,同时,软土结构中不具有符合道路施工标准的石英,所以给道路施工带来了一些不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土的夯实施工,我国的一些地区软土分布非常广,在这些地区进行施工时就一定要更加仔细小心,同时还要经过相应的处理,保证路基稳定性。
2.软土路基处理原则
2.1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还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便按分區不同在区别地予以处理。在勘察设计时如地质工作做的不够深,在施工时一旦发现,可作些补充勘察及勘探工作,对地质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2.2设计方案要经济又要合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
2.3所用材料数量要够、质量要保证;施工机械数量、规格、性能均要满足要求。
2.4施工时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以保证良好的质量,软土地段特别要注意控制填土速率,避免和产生路堤滑移或发生其它意外事情。如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将上述几项工作做好,应该说软土路基施工,可以达到安全、优质的目的。
3.软土路基对道路的损害
软土路基成因剖析软土路基是影响路基下沉的主要地质类型,是道路建设中多见的病害之一。
软土路基因为其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多呈软塑或半流塑状况,天然含水量常到达30%一70%,有时甚至更高。透水性差,在加载前期,路基中空地水压力较高,影响路基强度,施工中表现为压实艰难.不方便行车和施工工作。因为其空地比大.土颗粒间构造不稳定,具有压缩性等特色。
在施工进程中以一向填筑完成后,软土路基在路堤的自重效果下也会发生沉降,这种沉降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持续发展,大大超越通常路堤的沉降量。严峻是在靠近填土部位的挡土墙.边沟排水设备也会遭到沉降或水平移动的影响。即便完成路面工程后,还也许持续发生沉降,导致路面构造的损坏。
4.软土路基处理办法
在了解软土的三大特点以后,联系平日的实际施工情况,要点介绍几种软土路基的处理办法,供有关技术人员参阅。下面要点介绍前几种的适用规模、施工办法和效果。
4.1抛石挤淤
适用规模:路基坐落水塘、鱼塘、藕田、泥砂、流砂或不易抽干水或无法挖除淤泥或淤泥较深或水不能自流的当地。
处理办法:在其上面直接抛填大块径不易被水侵泡软化的石块,石块块径控制在50-80cm之间,并在大块石缝隙内填筑20—50cm的不易被水侵软化的小块石,抛填高度控制在常水位以上50cm摆布,铺平后,用轮式压路机或拖式压路机振荡压实,直到淤泥被挤出路基坡脚外,没有显着的再下沉表象停止;假如抛填深度较深,一定要分层抛填压实,其每层厚度控制在50—80cm,整段处理完后,在其上面铺一层10cm厚的碎石有必要时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再进行填筑土石方。并把此进程称为路基的原地上处理。
效果:因为抛填了大块径的石块,可将路基底的大大都淤泥挤出,在路基底部构成一个坚固的骨架构造,并在大石块间填筑了小的石块,通过压路机振荡碾压,石块与石块间嵌固的更紧,全体接受荷载的才能增强,对今后接受路堤的全体压力能起到极好的效果。
4.2敷设盲沟
适用规模:通常水田或淤泥深度在2米以下的稻田或不易自流干水的当地。
效果:通过敷设盲沟,能大大降低土体的水位,能将土体内的许多水分排入盲沟,并通过盲沟排出路基以外,并通过日晒,使土体到达对比干的状况。
盲沟的构造方式有两种:矩形盲沟和梯形盲沟。
处理办法:首要沿公路横向每10米距离用人工或机具挖成矩形沟或梯形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上的选用150╳150cm的盲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下的可根据情况选用别的几种方式。其次,沿公路纵向设置纵向盲沟,其距离控制在10米摆布;第三,在挖好的盲沟中填充块径在30—50cm的不易被水泡软化的石块,填满后在其上面铺设10cm的碎石,并在碎石上铺一层土工布,避免盲沟内水上溢,避免土尘下漏,堵塞盲沟,影响排水效果;第四,在上面回填一层土石混和料,摊平压实直至合格。把此进程称为路基原地上处理。
4.3换填软土
适用规模:路堤填方高度小于3米且软土层不厚,通常软土层厚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路基段。
处理办法:将深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挖掉运往弃土场堆积或倾倒,然后使用挖方出来的好料或从借土场取来的好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直至合格。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气候的改变,需求每个换填段有必要在同一个工作日完成,对面积大或长度长的阶段需求有必要分段进行换填,否则未完成遇雨将全功尽弃。同样将此进程称为路基的原地上处理。
效果:通过换填好的填方资料,通过压实到达路基基底的承载力需求,能有效接受车辆荷载的效果力和路堤的自重,是最简略的施工办法。
4.4碎石桩
适用规模:软土深度在15米以内且路基处于高填方地段。
效果:(1)挤密效果,对土体发生两个方向的横向揉捏力。一个是成桩进程中沉管对周围土层发生较大的横向揉捏力;另一个是在填入孔内碎石振荡揉捏时对土体周围发生的横向揉捏力,使桩周围的孔隙减小,添加密实度;(2)散失孔隙水,加速路基固结。碎石桩的资料可使桩因土体的浸透才能高出许多的优势,能构成竖向排水管,让土体内的水排出地上,排出路基外,加速路基排水固结。
施工办法:
(1)碎石桩的几大控制目标:
平面方位——应按正三角形或梅化形部置
桩的直径——大都选用50-100cm
桩的长度——其长度不能大于15米
桩的部置规模——通常不少于路基款度的1.2倍
(2)用于碎石桩径一样或挨近的钻孔机依照事前部置好的方位进行钻孔,并铲除孔内的泥浆或水,边倒入碎石边进行振荡使碎石到达密实;
(3)在碎石顶设置一层30-50cm的碎石垫层,使附加应力合理地传递到复合路基上。
因为此种施工较为杂乱,且费用较高,在软土路基处理中较少使用,而多用于涵洞的软土路基处理上。
结束语
软土路基段路基加宽工程由于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以及质量要求高,容易产生路基失稳、路面损坏以及路面整体性能下降等病害。因此,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施工环境、地质条件的等进行选择,主要处理方法有垫层处理、反压护坡道、填土预压及慢速加载法、排水固结法、碎石桩加固法、水泥桩路基加固法等方法。
参考文献:
[1]易琳富.公路软基处理方法及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7:148-149.
[2]王崇利.公路软基处理方法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8:188-189.
[3]张涛.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
[4]孙清华.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浅析[J].青海科技,2010(3):106-108.
[5]张景柱.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7):204-205.
【关键词】公路路基;软基;处理
1.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的特征和土质内部的成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土壤中包含的元素种类非常多,土质的稳定性就一定会受到一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土质的固定性相对较差,如果在雨天容易出现渗漏的情况,这样就会使某些部分的土粒大量流失,同时,软土结构中不具有符合道路施工标准的石英,所以给道路施工带来了一些不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土的夯实施工,我国的一些地区软土分布非常广,在这些地区进行施工时就一定要更加仔细小心,同时还要经过相应的处理,保证路基稳定性。
2.软土路基处理原则
2.1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还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便按分區不同在区别地予以处理。在勘察设计时如地质工作做的不够深,在施工时一旦发现,可作些补充勘察及勘探工作,对地质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2.2设计方案要经济又要合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
2.3所用材料数量要够、质量要保证;施工机械数量、规格、性能均要满足要求。
2.4施工时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以保证良好的质量,软土地段特别要注意控制填土速率,避免和产生路堤滑移或发生其它意外事情。如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将上述几项工作做好,应该说软土路基施工,可以达到安全、优质的目的。
3.软土路基对道路的损害
软土路基成因剖析软土路基是影响路基下沉的主要地质类型,是道路建设中多见的病害之一。
软土路基因为其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多呈软塑或半流塑状况,天然含水量常到达30%一70%,有时甚至更高。透水性差,在加载前期,路基中空地水压力较高,影响路基强度,施工中表现为压实艰难.不方便行车和施工工作。因为其空地比大.土颗粒间构造不稳定,具有压缩性等特色。
在施工进程中以一向填筑完成后,软土路基在路堤的自重效果下也会发生沉降,这种沉降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持续发展,大大超越通常路堤的沉降量。严峻是在靠近填土部位的挡土墙.边沟排水设备也会遭到沉降或水平移动的影响。即便完成路面工程后,还也许持续发生沉降,导致路面构造的损坏。
4.软土路基处理办法
在了解软土的三大特点以后,联系平日的实际施工情况,要点介绍几种软土路基的处理办法,供有关技术人员参阅。下面要点介绍前几种的适用规模、施工办法和效果。
4.1抛石挤淤
适用规模:路基坐落水塘、鱼塘、藕田、泥砂、流砂或不易抽干水或无法挖除淤泥或淤泥较深或水不能自流的当地。
处理办法:在其上面直接抛填大块径不易被水侵泡软化的石块,石块块径控制在50-80cm之间,并在大块石缝隙内填筑20—50cm的不易被水侵软化的小块石,抛填高度控制在常水位以上50cm摆布,铺平后,用轮式压路机或拖式压路机振荡压实,直到淤泥被挤出路基坡脚外,没有显着的再下沉表象停止;假如抛填深度较深,一定要分层抛填压实,其每层厚度控制在50—80cm,整段处理完后,在其上面铺一层10cm厚的碎石有必要时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再进行填筑土石方。并把此进程称为路基的原地上处理。
效果:因为抛填了大块径的石块,可将路基底的大大都淤泥挤出,在路基底部构成一个坚固的骨架构造,并在大石块间填筑了小的石块,通过压路机振荡碾压,石块与石块间嵌固的更紧,全体接受荷载的才能增强,对今后接受路堤的全体压力能起到极好的效果。
4.2敷设盲沟
适用规模:通常水田或淤泥深度在2米以下的稻田或不易自流干水的当地。
效果:通过敷设盲沟,能大大降低土体的水位,能将土体内的许多水分排入盲沟,并通过盲沟排出路基以外,并通过日晒,使土体到达对比干的状况。
盲沟的构造方式有两种:矩形盲沟和梯形盲沟。
处理办法:首要沿公路横向每10米距离用人工或机具挖成矩形沟或梯形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上的选用150╳150cm的盲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下的可根据情况选用别的几种方式。其次,沿公路纵向设置纵向盲沟,其距离控制在10米摆布;第三,在挖好的盲沟中填充块径在30—50cm的不易被水泡软化的石块,填满后在其上面铺设10cm的碎石,并在碎石上铺一层土工布,避免盲沟内水上溢,避免土尘下漏,堵塞盲沟,影响排水效果;第四,在上面回填一层土石混和料,摊平压实直至合格。把此进程称为路基原地上处理。
4.3换填软土
适用规模:路堤填方高度小于3米且软土层不厚,通常软土层厚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路基段。
处理办法:将深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挖掉运往弃土场堆积或倾倒,然后使用挖方出来的好料或从借土场取来的好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直至合格。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气候的改变,需求每个换填段有必要在同一个工作日完成,对面积大或长度长的阶段需求有必要分段进行换填,否则未完成遇雨将全功尽弃。同样将此进程称为路基的原地上处理。
效果:通过换填好的填方资料,通过压实到达路基基底的承载力需求,能有效接受车辆荷载的效果力和路堤的自重,是最简略的施工办法。
4.4碎石桩
适用规模:软土深度在15米以内且路基处于高填方地段。
效果:(1)挤密效果,对土体发生两个方向的横向揉捏力。一个是成桩进程中沉管对周围土层发生较大的横向揉捏力;另一个是在填入孔内碎石振荡揉捏时对土体周围发生的横向揉捏力,使桩周围的孔隙减小,添加密实度;(2)散失孔隙水,加速路基固结。碎石桩的资料可使桩因土体的浸透才能高出许多的优势,能构成竖向排水管,让土体内的水排出地上,排出路基外,加速路基排水固结。
施工办法:
(1)碎石桩的几大控制目标:
平面方位——应按正三角形或梅化形部置
桩的直径——大都选用50-100cm
桩的长度——其长度不能大于15米
桩的部置规模——通常不少于路基款度的1.2倍
(2)用于碎石桩径一样或挨近的钻孔机依照事前部置好的方位进行钻孔,并铲除孔内的泥浆或水,边倒入碎石边进行振荡使碎石到达密实;
(3)在碎石顶设置一层30-50cm的碎石垫层,使附加应力合理地传递到复合路基上。
因为此种施工较为杂乱,且费用较高,在软土路基处理中较少使用,而多用于涵洞的软土路基处理上。
结束语
软土路基段路基加宽工程由于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以及质量要求高,容易产生路基失稳、路面损坏以及路面整体性能下降等病害。因此,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施工环境、地质条件的等进行选择,主要处理方法有垫层处理、反压护坡道、填土预压及慢速加载法、排水固结法、碎石桩加固法、水泥桩路基加固法等方法。
参考文献:
[1]易琳富.公路软基处理方法及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7:148-149.
[2]王崇利.公路软基处理方法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8:188-189.
[3]张涛.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
[4]孙清华.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浅析[J].青海科技,2010(3):106-108.
[5]张景柱.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7):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