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变化,要求师生关系由被动、服从转变为互动、平等、和谐。而双主体教学模式能够满足这一教学要求,强调“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双主体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概述双主体教学模式入手,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双主体教学;主体地位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涵义和作用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涵义
双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教学和学生都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处于“教”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载体,处于客体地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构成了完整的双主体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承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重视学生情感控制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之间表现为单向运动,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下:教师灌输,学生吸收;教师板书,学生笔记;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观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教”与“学”相脱节的问题,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双主体教学模式对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进行了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作为不同层次中的主体,可以实现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二是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树立为学生主体服务的意识;三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全方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而且要确保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中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其作为实现双主体教学重要的途径。教师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布置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各小组学生讨论探究,得出问题答案。在讨论之后,教师要求每一组学生选取一名代表说出自己小组得出的结论,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对结论做出适当点评。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主谈论,而是要发挥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组织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给予他们指导。同时,教师还要留意小组合作學习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将其作为最后总评中的重点讲解内容。
(二)组织梯度层次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受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让所有学生最大化地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成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重构,运用梯度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主体在梯度知识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取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难度较高的习题讲解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学习过程:
例题1:从两地之间运输一批货物,使用甲、乙、丙三种不同型号的货车,甲单独完成运货需要2a次,乙单独完成运货需要a次,如果甲、丙合运相同次数运完所有货,那么甲运180吨,如果乙、丙合运相同次数运完所有货,那么乙运270吨。问:甲、乙、丙合运相同次数运完所有货物,货主应支付甲、乙、丙车主各多少运费(每吨30元)?
1.引入简单练习:①设这批货物为总体1,甲车每次的运量为多少?乙车每次的运量为多少?②按照这样计算,甲车运180吨需要运输多少次?乙运完270吨需要运多少次?
2.突破解题难点:①设丙车单独运完货物需x次,那么丙车每次运量为多少?甲与丙合运的方程如何表示?乙与丙合运的方程如何表示?②由已列出的方程,求出x。
3.探寻问题本质:①甲与丙合运,甲运180吨,丙运多少吨?②乙与丙每次运量相等,那么甲、乙、丙的运量比为1:2:2,将540平均分为5份,每一份是多少?
教师通过设计梯度性的问题,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一步一步解决难题,降低解题难度,加深学生对习题解题思路的理解。
(三)贴近生活、活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双主体教学模式要始终贯穿新课改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实用化、实际化,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增强创新意识。
例题2:某校七年1班和2班组织去动植物园游玩,共104人,其中1班人比2班人少。动植物园的购票标准为:1~50人,每人收13元;51~100人,每人收11元;100人以上,每人收9元。如果两个班级各自去购票,一共支付1240元。请问同学如何能够省钱?可以省多少钱?1班和2班各自有多少名学生?
通过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两班合为一个团体购票最省钱,能够省1240-104×936=304元。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1班人数设为x人,并对x的3种情况进行讨论,即x≤4,4 结论:
总而言之,双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又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入双主体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叶春生.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科技信息.2011(5).
[2]汤永林.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国农村教育.2011(6).
[3]王孝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双主体”教学模式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7).
[4]宁亚媛.谢桂芝.“双主体”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1).
关键词:中学数学;双主体教学;主体地位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涵义和作用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涵义
双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教学和学生都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处于“教”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载体,处于客体地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构成了完整的双主体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承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重视学生情感控制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之间表现为单向运动,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下:教师灌输,学生吸收;教师板书,学生笔记;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观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教”与“学”相脱节的问题,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双主体教学模式对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进行了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作为不同层次中的主体,可以实现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二是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树立为学生主体服务的意识;三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全方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而且要确保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中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其作为实现双主体教学重要的途径。教师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布置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各小组学生讨论探究,得出问题答案。在讨论之后,教师要求每一组学生选取一名代表说出自己小组得出的结论,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对结论做出适当点评。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主谈论,而是要发挥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组织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给予他们指导。同时,教师还要留意小组合作學习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将其作为最后总评中的重点讲解内容。
(二)组织梯度层次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受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让所有学生最大化地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成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重构,运用梯度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主体在梯度知识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取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难度较高的习题讲解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学习过程:
例题1:从两地之间运输一批货物,使用甲、乙、丙三种不同型号的货车,甲单独完成运货需要2a次,乙单独完成运货需要a次,如果甲、丙合运相同次数运完所有货,那么甲运180吨,如果乙、丙合运相同次数运完所有货,那么乙运270吨。问:甲、乙、丙合运相同次数运完所有货物,货主应支付甲、乙、丙车主各多少运费(每吨30元)?
1.引入简单练习:①设这批货物为总体1,甲车每次的运量为多少?乙车每次的运量为多少?②按照这样计算,甲车运180吨需要运输多少次?乙运完270吨需要运多少次?
2.突破解题难点:①设丙车单独运完货物需x次,那么丙车每次运量为多少?甲与丙合运的方程如何表示?乙与丙合运的方程如何表示?②由已列出的方程,求出x。
3.探寻问题本质:①甲与丙合运,甲运180吨,丙运多少吨?②乙与丙每次运量相等,那么甲、乙、丙的运量比为1:2:2,将540平均分为5份,每一份是多少?
教师通过设计梯度性的问题,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一步一步解决难题,降低解题难度,加深学生对习题解题思路的理解。
(三)贴近生活、活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双主体教学模式要始终贯穿新课改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实用化、实际化,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增强创新意识。
例题2:某校七年1班和2班组织去动植物园游玩,共104人,其中1班人比2班人少。动植物园的购票标准为:1~50人,每人收13元;51~100人,每人收11元;100人以上,每人收9元。如果两个班级各自去购票,一共支付1240元。请问同学如何能够省钱?可以省多少钱?1班和2班各自有多少名学生?
通过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两班合为一个团体购票最省钱,能够省1240-104×936=304元。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1班人数设为x人,并对x的3种情况进行讨论,即x≤4,4
总而言之,双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又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入双主体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叶春生.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科技信息.2011(5).
[2]汤永林.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国农村教育.2011(6).
[3]王孝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双主体”教学模式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7).
[4]宁亚媛.谢桂芝.“双主体”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