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家黄虎威于十九世纪50年代末创作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在对汉藏两族的六首民族民歌没有失去这些民歌原有的民族特色和音律的同时以极具视觉表现力,对标题对进行了改编。本文对《巴蜀之画》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进行深入分析以及独有的美进行阐述,让我们一起走入美丽的《巴蜀之画》以便了解其独有的民族风情。
关键词:《巴蜀之画》;钢琴组曲;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黄虎威作为我国一名十分有序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其对我国传统民族民歌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同时将我国特有的民歌民曲与西方的音乐技巧相融合,创作出具有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巴蜀之画》为代表的的一众优秀的钢琴作品。黄虎威凭着在四川生活许多年的经历,对巴蜀的风光和当地的民族风情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知,这些独特的认知也成为其创作《巴蜀之画》的重要灵感之一。黄虎威在1958年创作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其中包括《晨歌》、《空谷回声》、《弦子舞》、《抒情小曲》、《阿坝夜会》和《蓉城春郊》六首小曲将四川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表现的惟妙惟肖的同时,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黄虎威对巴蜀故区的浓浓思念之情。
1.《巴蜀之画》创作特色
能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其想要抒写的独特风景,具有灵动美,能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走入曲中世界,进而走进作曲者的世界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巴蜀之画》是其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抒写的十分生动的同时,通过西方乐器钢琴对我国的民间音调进行弹奏,具有强烈的艺术通感和感染力,能让人通过听音乐就能感受到《巴蜀之画》中所描写的意境。
音乐中的“神韵”玄妙之音,即:只能通过人的感官走进音符描写的世界,不能用言语对其进行描述的,也就是说所谓音乐中的“神韵”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我国的钢琴音乐具有淡景重情的美学倾向,这正是玄妙之音在钢琴音乐思维中的典型。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创作里面有一个重要元素——玄妙之音,也是民族音乐传统的音乐文化作品。因此,我们在鉴赏《巴蜀之画》时,应将其“神韵”和音乐技巧作为重点之一,不能只拘泥对其民族特色尽心分析。《巴蜀之画》的作曲者黄虎威研究我国的民族音乐多年,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理解可谓入木三分,其创作《巴蜀之画》是将西方的钢琴弹奏方法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进行融合,六首小曲具有极强的艺术性,都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描绘的出神入化,值得我们深入鉴赏[1]。
2.《巴蜀之画》民族音乐特色
2.1《巴蜀之画》民间题材
黄虎威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因此《巴蜀之画》的独特风格在于其蕴含着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特征。黄虎威曾经说过:创作音乐作品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作曲家会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写作目的和兴趣爱好。我在写这些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时,首先是把作品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表现。”。《巴蜀之画》的六首小曲全都来源于四川汉藏两族的民歌素材的同时还将四川藏族舞蹈的特有节奏融入其中用来表现巴蜀地区的独特风情。
2.2《巴蜀之画》的音律贴近人文生活和大自然
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是我国传统的民歌旋律中较常见的音色处理方式,自然景物、民族乐器音色、民间舞蹈、自然界的声音等方面进行模仿,《巴蜀之画》就将该种处理方式体现的淋漓尽致。《巴蜀之画》将民族风格旋律和五声性和民族民间素材进行融合,并使用传统转调手法,将《巴蜀之画》所蕴含的民族特色生动展现。《巴蜀之画》除了对传统民歌的旋律和音色进行模仿外,还运用钢琴的不同音区和节奏变化展现我国民族乐器的特色,并将我国传统民族传统器乐特色融入其中,将不同的民俗画面赋予生命力,让听者能够感受曲子的独特意境。
3.结论
《巴蜀之画》钢琴组曲融入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以及浓郁的民族乡情内蕴。既对巴蜀风景风情进行生动描绘,又对巴蜀敌区的民间歌曲歌舞进行传承与表现。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是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洋创造技巧成功结合的经典 之作,它的成功创作,表示中国钢琴音乐正朝向民族化发展。也正是因为其中浓郁的民族性及高度的艺术性使它自创作以来被广泛演奏与流传。黄虎威的钢琴音乐为后辈的作曲家创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为中国钢琴音乐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巴蜀之画》时,不仅需要将其中的钢琴技巧掌握,还因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与意境,将这些民族特色和意境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让自己的演奏能够深入人心,进而让听者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巴蜀之画》的民族风格与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张盈盈.钢琴组曲《巴蜀之画》艺术特色的民族性論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5):105-109.
[2]青柯利. 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的民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雅迪(1990.3.1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教育研究
关键词:《巴蜀之画》;钢琴组曲;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黄虎威作为我国一名十分有序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其对我国传统民族民歌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同时将我国特有的民歌民曲与西方的音乐技巧相融合,创作出具有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巴蜀之画》为代表的的一众优秀的钢琴作品。黄虎威凭着在四川生活许多年的经历,对巴蜀的风光和当地的民族风情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知,这些独特的认知也成为其创作《巴蜀之画》的重要灵感之一。黄虎威在1958年创作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其中包括《晨歌》、《空谷回声》、《弦子舞》、《抒情小曲》、《阿坝夜会》和《蓉城春郊》六首小曲将四川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表现的惟妙惟肖的同时,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黄虎威对巴蜀故区的浓浓思念之情。
1.《巴蜀之画》创作特色
能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其想要抒写的独特风景,具有灵动美,能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走入曲中世界,进而走进作曲者的世界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巴蜀之画》是其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抒写的十分生动的同时,通过西方乐器钢琴对我国的民间音调进行弹奏,具有强烈的艺术通感和感染力,能让人通过听音乐就能感受到《巴蜀之画》中所描写的意境。
音乐中的“神韵”玄妙之音,即:只能通过人的感官走进音符描写的世界,不能用言语对其进行描述的,也就是说所谓音乐中的“神韵”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我国的钢琴音乐具有淡景重情的美学倾向,这正是玄妙之音在钢琴音乐思维中的典型。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创作里面有一个重要元素——玄妙之音,也是民族音乐传统的音乐文化作品。因此,我们在鉴赏《巴蜀之画》时,应将其“神韵”和音乐技巧作为重点之一,不能只拘泥对其民族特色尽心分析。《巴蜀之画》的作曲者黄虎威研究我国的民族音乐多年,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理解可谓入木三分,其创作《巴蜀之画》是将西方的钢琴弹奏方法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进行融合,六首小曲具有极强的艺术性,都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描绘的出神入化,值得我们深入鉴赏[1]。
2.《巴蜀之画》民族音乐特色
2.1《巴蜀之画》民间题材
黄虎威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因此《巴蜀之画》的独特风格在于其蕴含着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特征。黄虎威曾经说过:创作音乐作品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作曲家会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写作目的和兴趣爱好。我在写这些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时,首先是把作品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表现。”。《巴蜀之画》的六首小曲全都来源于四川汉藏两族的民歌素材的同时还将四川藏族舞蹈的特有节奏融入其中用来表现巴蜀地区的独特风情。
2.2《巴蜀之画》的音律贴近人文生活和大自然
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是我国传统的民歌旋律中较常见的音色处理方式,自然景物、民族乐器音色、民间舞蹈、自然界的声音等方面进行模仿,《巴蜀之画》就将该种处理方式体现的淋漓尽致。《巴蜀之画》将民族风格旋律和五声性和民族民间素材进行融合,并使用传统转调手法,将《巴蜀之画》所蕴含的民族特色生动展现。《巴蜀之画》除了对传统民歌的旋律和音色进行模仿外,还运用钢琴的不同音区和节奏变化展现我国民族乐器的特色,并将我国传统民族传统器乐特色融入其中,将不同的民俗画面赋予生命力,让听者能够感受曲子的独特意境。
3.结论
《巴蜀之画》钢琴组曲融入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以及浓郁的民族乡情内蕴。既对巴蜀风景风情进行生动描绘,又对巴蜀敌区的民间歌曲歌舞进行传承与表现。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是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洋创造技巧成功结合的经典 之作,它的成功创作,表示中国钢琴音乐正朝向民族化发展。也正是因为其中浓郁的民族性及高度的艺术性使它自创作以来被广泛演奏与流传。黄虎威的钢琴音乐为后辈的作曲家创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为中国钢琴音乐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巴蜀之画》时,不仅需要将其中的钢琴技巧掌握,还因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与意境,将这些民族特色和意境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让自己的演奏能够深入人心,进而让听者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巴蜀之画》的民族风格与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张盈盈.钢琴组曲《巴蜀之画》艺术特色的民族性論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5):105-109.
[2]青柯利. 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的民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雅迪(1990.3.1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