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下,迫切需要应用、复合、国际型金融人才,针对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京津冀金融协同發展 金融人才 校企合作
一、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一)应用复合型金融人才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需要投融资类人才、风控类人才、信贷政策人才、融资租赁人才、绿色金融人才等,这些人才需具备“学术型+技能型”,掌握金融专业知识、互联网技术、会计等应用型复合人才,这些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还需具备经济、管理、会计、统计、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同时需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并能坚守金融从业职业操守,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国际型金融人才
京津冀金融协调发展中,具有国际理念和国际竞争意识的金融人才是发展北京金融决策管理中心、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和自由贸易示范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必要选择。目前各类跨国投资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等的发展,都急需国际化金融人才,所以要求京津冀金融从业人员要具备国际化意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沟通能力。
二、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下金融人才培养面临新形势
“一带一路”倡议下,京津冀金融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金融理论与业务功底以及积极的创新精神。同时随着全球金融业混业趋势增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共享其他部门的资源;客户定制及个性化服务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机构需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综上,京津冀需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
(二)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足
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但是因为高校教材建设的滞后性,导致理论课程内容未能跟上金融业发展;实践课是在理论课程基础上设置的,难免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且大部分高校实践课未能与金融企业的岗前培训课程相结合,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思政课程”背景下,很多实践课忽视职业操守的培养。
2.教学手段创新不足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新形势变化的需要,也不利于跳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京津冀三地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存在不足和不均衡的特点
北京拥有金融学专业的高校数量明显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高校人才引进也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天津市和河北省拥有金融学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且存在一部分教师理论功底较强,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不足,一部分教师科研能力较强但教学水平不足。
三、京津冀金融协调发展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知识方面,京津冀三地高校应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广度、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在能力方面,应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素质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格遵守金融从业职业操守,培养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较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在培养理念方面,吸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培养出适应京津冀金融发展要求的国际型金融人才。
(二)建立适应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设置需与国际接轨。京津冀三地应引进世界知名高校先进的金融教育理念,课程的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如:加强建设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产学研、校企合作等,加强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培养国际化、应用复合型的人才。(2)优化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模块,加大实训课程课程,在实训中加入职业道德培训,考虑京津冀金融发展特色,加入融资租赁课程以服务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加入互联网金融课程服务京津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紧跟京津冀金融发展脚步,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所学知识保持前沿状态,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学课程体系。同时,改革课程总课时,加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模拟、讨论法、案例法、开展专题讲座等方法;采用“教师”走出去、“校外专家”请进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训操作、论文写作、调研报告等;鼓励学生参加金融专业技能比赛;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3.京津冀三地高校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面向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在国内外招聘优秀金融人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的学术层次和整体实力。
强调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教师需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应当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社会实践技能和较高的应用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岱,辛文.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方式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7):133-134.
[2] 毛薇.“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学院金融学实验班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3(149):147-159.
[3] 李海申,苗绘等.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中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20):24-26.
【关键词】 京津冀金融协同發展 金融人才 校企合作
一、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一)应用复合型金融人才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需要投融资类人才、风控类人才、信贷政策人才、融资租赁人才、绿色金融人才等,这些人才需具备“学术型+技能型”,掌握金融专业知识、互联网技术、会计等应用型复合人才,这些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还需具备经济、管理、会计、统计、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同时需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并能坚守金融从业职业操守,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国际型金融人才
京津冀金融协调发展中,具有国际理念和国际竞争意识的金融人才是发展北京金融决策管理中心、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和自由贸易示范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必要选择。目前各类跨国投资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等的发展,都急需国际化金融人才,所以要求京津冀金融从业人员要具备国际化意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沟通能力。
二、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下金融人才培养面临新形势
“一带一路”倡议下,京津冀金融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金融理论与业务功底以及积极的创新精神。同时随着全球金融业混业趋势增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共享其他部门的资源;客户定制及个性化服务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机构需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综上,京津冀需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
(二)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足
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但是因为高校教材建设的滞后性,导致理论课程内容未能跟上金融业发展;实践课是在理论课程基础上设置的,难免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且大部分高校实践课未能与金融企业的岗前培训课程相结合,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思政课程”背景下,很多实践课忽视职业操守的培养。
2.教学手段创新不足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新形势变化的需要,也不利于跳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京津冀三地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存在不足和不均衡的特点
北京拥有金融学专业的高校数量明显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高校人才引进也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天津市和河北省拥有金融学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且存在一部分教师理论功底较强,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不足,一部分教师科研能力较强但教学水平不足。
三、京津冀金融协调发展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知识方面,京津冀三地高校应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广度、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在能力方面,应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素质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格遵守金融从业职业操守,培养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较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在培养理念方面,吸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培养出适应京津冀金融发展要求的国际型金融人才。
(二)建立适应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设置需与国际接轨。京津冀三地应引进世界知名高校先进的金融教育理念,课程的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如:加强建设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产学研、校企合作等,加强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培养国际化、应用复合型的人才。(2)优化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模块,加大实训课程课程,在实训中加入职业道德培训,考虑京津冀金融发展特色,加入融资租赁课程以服务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加入互联网金融课程服务京津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紧跟京津冀金融发展脚步,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所学知识保持前沿状态,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学课程体系。同时,改革课程总课时,加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模拟、讨论法、案例法、开展专题讲座等方法;采用“教师”走出去、“校外专家”请进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训操作、论文写作、调研报告等;鼓励学生参加金融专业技能比赛;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3.京津冀三地高校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面向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在国内外招聘优秀金融人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的学术层次和整体实力。
强调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教师需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应当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社会实践技能和较高的应用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岱,辛文.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方式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7):133-134.
[2] 毛薇.“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学院金融学实验班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3(149):147-159.
[3] 李海申,苗绘等.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中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