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忆佳,12岁,陕西省作家协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陕西分会副主席,酷爱写作、绘画,在学校里是小有名气的“小才女”、“小作家”。
欣赏+鼓励,助推写作兴趣
所谓“家庭出版社”,就是把孩子当作“签约作家”,父母做“社长”、“主编”,定期编辑、“出版”女儿的习作集。在王安忆佳口中,这可是“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作为孩子的第一读者,家长的反应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写作热情。父亲王吉彦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家长作为社长、主编,得有敏锐的洞察力,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3岁时,小忆佳就对文字和图画比较敏感,显得很有领悟力。那时,她还不认识几个字,每次大人给她讲读绘本童话两遍后,下次再讲读,大人漏一个字或错一个字,她都能当场指出来。不仅如此,她还能指着图画一字一句地“念”给大家听。
小艺佳在语言文字和美术方面表现出的天赋,让王吉彦很欣喜,他决定发展女儿的兴趣。不过,他没有给小艺佳报辅导班,而是投其所好。小忆佳喜欢绘本童话、寓言、自然百科、漫画、游戏等方面的书,于是,周末的书城里多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博物馆、科技馆、公园也留下父女俩许许多多的足迹,甚至农村、山野、街头,都是父亲带女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好去处。待王安忆佳长大了些,父女俩不再满足本地和近郊,只要有时间就出去旅行,上海、绍兴、成都……各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和名胜古迹,都印在了她脑海里,写作文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跃上她的笔尖。
王吉彦对女儿写的每一个字都如获至宝,不光珍藏手稿,还做义务打字员,将其存进电脑里,哪怕只是一两段话,哪怕写得很糟糕,都一字不落收藏起来。
有一天,王安忆佳放学回来,眼泪汪汪地对爸爸说,语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篇作文,主题是关爱、感动。她当堂写了一篇《雨中的故事会》,结果老师当着全体同学面说,“写得很好——但问题是,考场上允许你那么天马行空吗?所以你得重写一篇。”虽然她重新写了一篇《拾荒老人》,但心中委屈极了:写得好还让人重写,不公平!王吉彦一边将两篇作文打进电脑,一边对女儿说:“《雨中的故事会》是你自由发挥,确实想象力丰富,但《拾荒老人》中的这些词句用得也很好啊……”父母这样珍视和欣赏,是对王安忆佳最好的肯定和激励。
创新+执著,造就小作家
2008年夏天,王安忆佳从自己的作文中挑出两篇,投给了当地的《华商报》,却如泥牛入海,令人沮丧,王安忆佳好多天都沉默寡言。王吉彦鼓励她:“宝贝,尽管这次投稿失败了,但爸爸知道,你一直在努力,而且进步非常明显。总有一天,你的作品会敲开一家家报刊社的门!”
父亲的苦口婆心,让王安忆佳破涕为笑,并说了一句让王吉彦记忆犹新的话:“只要能在老爸这里发表就行!”
这是女儿对父亲的信任,也启发了王吉彦夫妇,他们商量要给女儿一个惊喜。夫妻俩苦战几天,将女儿一到三年级的92篇、约2.5万字的习作全部整理出来,排版、装帧设计,还配上了精美的插图,激光彩印,装订成书。
元旦,由“家庭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丹妮和她的魔法书》摆在了小忆佳面前。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让小姑娘惊喜万分,并大声宣布:“爸爸妈妈,总有一天,我要让我的作文上报纸、上杂志,我还要大出版社出版我的书!”这本家庭出版的书在同学老师中反响强烈,女儿的写作兴趣重新被点燃了!
王安忆佳凭着自己的兴趣坚持写,王吉彦夫妇凭着他们的爱坚持收集。至今,王安忆佳已陆续“出版”了5本习作集。
随着王安忆佳读得多了,见得多了,写得多了,“家庭出版社”已满足不了她的心愿,她渴望在更宽广的天空展示自己的作品。王吉彦便指导女儿在新浪网建立博客,及时上传习作。很快,她的博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有粉丝,有报刊社编辑,甚至有知名作家。一年来,王安忆佳写出了近300篇博文,达20万字,其中约七成的文章被国内多家报刊发表。
2011年对王安艺佳来说是个收获年。3月,西安《华商报》为王安忆佳开办个人专栏;她的《丹妮和她的魔法书》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她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并担任该学会陕西分会副主席;7月末,她荣获第12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8月,她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成为陕西省年龄最小的作协会员。
王安忆佳的成长,有“家庭出版社”的创新和浇灌,也有她自己的痴迷和坚持。有道是快乐写作,写作快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欣赏+鼓励,助推写作兴趣
所谓“家庭出版社”,就是把孩子当作“签约作家”,父母做“社长”、“主编”,定期编辑、“出版”女儿的习作集。在王安忆佳口中,这可是“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作为孩子的第一读者,家长的反应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写作热情。父亲王吉彦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家长作为社长、主编,得有敏锐的洞察力,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3岁时,小忆佳就对文字和图画比较敏感,显得很有领悟力。那时,她还不认识几个字,每次大人给她讲读绘本童话两遍后,下次再讲读,大人漏一个字或错一个字,她都能当场指出来。不仅如此,她还能指着图画一字一句地“念”给大家听。
小艺佳在语言文字和美术方面表现出的天赋,让王吉彦很欣喜,他决定发展女儿的兴趣。不过,他没有给小艺佳报辅导班,而是投其所好。小忆佳喜欢绘本童话、寓言、自然百科、漫画、游戏等方面的书,于是,周末的书城里多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博物馆、科技馆、公园也留下父女俩许许多多的足迹,甚至农村、山野、街头,都是父亲带女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好去处。待王安忆佳长大了些,父女俩不再满足本地和近郊,只要有时间就出去旅行,上海、绍兴、成都……各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和名胜古迹,都印在了她脑海里,写作文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跃上她的笔尖。
王吉彦对女儿写的每一个字都如获至宝,不光珍藏手稿,还做义务打字员,将其存进电脑里,哪怕只是一两段话,哪怕写得很糟糕,都一字不落收藏起来。
有一天,王安忆佳放学回来,眼泪汪汪地对爸爸说,语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篇作文,主题是关爱、感动。她当堂写了一篇《雨中的故事会》,结果老师当着全体同学面说,“写得很好——但问题是,考场上允许你那么天马行空吗?所以你得重写一篇。”虽然她重新写了一篇《拾荒老人》,但心中委屈极了:写得好还让人重写,不公平!王吉彦一边将两篇作文打进电脑,一边对女儿说:“《雨中的故事会》是你自由发挥,确实想象力丰富,但《拾荒老人》中的这些词句用得也很好啊……”父母这样珍视和欣赏,是对王安忆佳最好的肯定和激励。
创新+执著,造就小作家
2008年夏天,王安忆佳从自己的作文中挑出两篇,投给了当地的《华商报》,却如泥牛入海,令人沮丧,王安忆佳好多天都沉默寡言。王吉彦鼓励她:“宝贝,尽管这次投稿失败了,但爸爸知道,你一直在努力,而且进步非常明显。总有一天,你的作品会敲开一家家报刊社的门!”
父亲的苦口婆心,让王安忆佳破涕为笑,并说了一句让王吉彦记忆犹新的话:“只要能在老爸这里发表就行!”
这是女儿对父亲的信任,也启发了王吉彦夫妇,他们商量要给女儿一个惊喜。夫妻俩苦战几天,将女儿一到三年级的92篇、约2.5万字的习作全部整理出来,排版、装帧设计,还配上了精美的插图,激光彩印,装订成书。
元旦,由“家庭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丹妮和她的魔法书》摆在了小忆佳面前。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让小姑娘惊喜万分,并大声宣布:“爸爸妈妈,总有一天,我要让我的作文上报纸、上杂志,我还要大出版社出版我的书!”这本家庭出版的书在同学老师中反响强烈,女儿的写作兴趣重新被点燃了!
王安忆佳凭着自己的兴趣坚持写,王吉彦夫妇凭着他们的爱坚持收集。至今,王安忆佳已陆续“出版”了5本习作集。
随着王安忆佳读得多了,见得多了,写得多了,“家庭出版社”已满足不了她的心愿,她渴望在更宽广的天空展示自己的作品。王吉彦便指导女儿在新浪网建立博客,及时上传习作。很快,她的博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有粉丝,有报刊社编辑,甚至有知名作家。一年来,王安忆佳写出了近300篇博文,达20万字,其中约七成的文章被国内多家报刊发表。
2011年对王安艺佳来说是个收获年。3月,西安《华商报》为王安忆佳开办个人专栏;她的《丹妮和她的魔法书》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她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并担任该学会陕西分会副主席;7月末,她荣获第12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8月,她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成为陕西省年龄最小的作协会员。
王安忆佳的成长,有“家庭出版社”的创新和浇灌,也有她自己的痴迷和坚持。有道是快乐写作,写作快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