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招搞定“苹果女”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妞妞是个小小的“苹果控”,她能够熟练地独自操作像“Talking Tom”“切水果”这样的简单游戏,常常自己抱着ipad、iphone玩上很久,我也乐在其中,她玩她的游戏,我玩我的游戏,互不干扰。当我俩都陶醉于这样的“快乐时光”时,一篇育儿文章敲醒了我。育儿专家认为把苹果产品当成早教机坏处多多,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还会影响他们在智力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正常发展。我的心一沉,开始反省这几个月来自己对待妞妞的教育方式。其实电子产品的确有弊端,我也早该想到,可是潜意识里贪图轻松的思想始终在作怪。
  我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她外出活动的时间。因为“苹果控”的缘故,她之前的户外活动时间远少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也很少与小伙伴们交往,即使在外面玩,她往往也是闷头玩自己的,对其他伙伴没有任何兴趣。有一次,我带她在公园玩,看到几个小朋友在玩沙滩玩具,妞妞难得的表示出了兴趣,但她胆小而羞涩,完全不知道如何表达想加入其中的意愿。于是我使出浑身解数,鼓励她、开导她,好不容易说服她勇敢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见妞妞走上前,非常小声地说:“玩具给妞妞玩玩好吗?”见那几个小朋友完全没有反应,妞妞就自己伸手去抓其中的一个玩具。突然,一个小朋友推开妞妞的手,很大声地喊:“不许动我的东西!”女儿被吓坏了,立刻跑到我的怀里,委屈地大哭,边哭边喊:“我再也不要出来和小朋友玩,我要玩ipad!小朋友凶,ipad好!”
  此后,小小的心灵似乎真的受伤了,无论我怎么夸张地描绘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妞妞始终不愿意出门,而更沉醉于i-pad里那个虚幻的世界。看来,我必须彻底戒掉妞妞的“苹果控”。我禁止妞妞玩电子产品。无论她哭闹、哀求,我都不为所动,将家里所有的电子产品都藏了起来。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妞妞与我的亲子关系降到了冰点,她的情绪变得焦躁、低落,以前那个活泼顽皮、阳光可爱的女儿似乎变成了一个“闹人精”。
  一番思考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做法,既不能让孩子变成“苹果控”,又不能完全不让她接触这些电子产品。所以,我规定妞妞每天玩ipad的时间,绞尽脑汁运用各种“计谋”和她摆事实、讲道理。第一招,“苦肉计”。一个周末,我专门带着妞妞来到儿童医院的眼科。妞妞算是大开了眼界,看着那些小朋友哭闹着被拉到各种“可怕”的仪器面前检查,妞妞的脸上满是沉重,我则在一旁添油加醋地描绘那些检查的“可怕”。末了,我对妞妞说:“ipad不能多看,多看眼睛就要坏,坏了妈妈只能带妞妞来这里检查,到时候妈妈会心疼的。”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郑重地说:“妞妞少看ipad,就不用到这里来了!”第二招,“高帽子”。妞妞在“苦肉计”的作用下真的开始服从我的安排,每当她表现好时,我会毫不吝啬给她最高级别的赞美,“妞妞最可爱,最懂事,最能干!”再配合着给她一个最温暖的拥抱和最甜蜜的吻,小家伙很是受用。在这两个恩威并重的“计谋”之下,妞妞慢慢适应了规则,生活也丰富起来,往日阳光可爱的性格又回来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又带着她去公园玩。巧的是,妞妞又遇见了上次那个让她“很受伤”的小朋友。正当我担心的时候,只见妞妞拿着自己的玩具鸭走上前对那个小朋友说:“我的玩具鸭给你玩,你的小水壶能给我玩吗?我们一起玩,好吗?”于是,和谐而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回家的路上,妞妞猛然对我说:“妈妈,我下次还要来这里和小朋友一起玩!”
  编辑 朱璐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前一段时间,北京朝阳区一小学试点的性教育教材《成长的脚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国大部分的家长来说,对性教育的态度还是比较传统、保守的,甚至还有些扭捏。但在国外,性教育一般从小学时就开始了,有的更早则从幼儿园开始。  其实,对于性教育,家长们大可不必诚惶诚恐,避而不谈,也不必刻意为之。当孩子有这方面的疑问或困惑,需要你的解答时,不妨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认识性、了解性,告诉孩子正确的性知识,
期刊
儿子佳佳刚上大班,活泼好动,特别爱看动画片《西游记》,看后感觉自己就是美猴王,常常拿着家里的棒状物当“金箍棒”耍来耍去,表演的动作还挺像模像样。佳佳的同龄玩伴蕾蕾,是邻家小女孩,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街坊都喜欢逗他:“佳佳,你的女朋友哪里去了?”  那天下午,我发现佳佳在房间里摆弄玩具好长时间了,忽然记起中午孩子回来时情绪不太好,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走过去问他:“佳佳,今天怎么啦,是不是同学欺
期刊
颜色:五彩缤纷的水果    水果对宝宝绝对有诱惑力,这些漂亮的“东西”可以让宝宝馋得直流口水。先别忙着给水果去皮或开壳,水果的表皮可是宝宝认识颜色最好的载体哦。黄色的是梨子、红色的是枣儿、绿色的是西瓜、褐色的是小椰子、紫色的是葡萄、青色的是还未成熟的苹果……还有呢?让宝宝自己去想!可是,宝宝怎么也想不出来,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注意过呢。不过,下一次你再问的时候,他肯定会说出许多,因为你的一次小小提问,
期刊
英国两岁男孩弗莱迪林斯基用番茄酱和颜料随手涂抹了一些“画作”,他母亲则将这些“画作”放在一个著名的网站明码标价出售。一些不知情的评论家认为他的画作具有某种“原始主义”风格,并将他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提香相提并论,随后就有画廊慕名邀请他去举办个人画展。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令人大跌眼镜的笑话,但是,如果我们抛开那些偏见,静下心来思索,难道那些艺术评论家真的全都疯了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在这个艺术多元化
期刊
1996年8月中旬,外面骄阳似火,我的心却如置冰窟,送走了与病魔斗争4年的丈夫,看着身患重度自闭症的女儿晶晶,我的心在滴血。  女儿两岁多时,被医院诊断为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因为当时丈夫生病需要我全身心的照顾,无可奈何,我们错过了女儿康复的最佳干预期(0-6周岁),致使7岁的晶晶成了重度自闭症孩子。恰恰此时,单位面临改制,自己即将下岗。三重压力,让我难以想象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当时我很茫然,看
期刊
人世间最奇妙的相逢,是父母逢着自己的孩子吧?我认为,遇见一个女儿,就是遇见了一座玫瑰园。  在那些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有孩子的泪水和欢笑,有家长的纠结与思索。最后,我终于明白,长大是一次旅行。在每一个转弯的路口,每一次时光的倾斜,都有玫瑰悄然绽放,明艳照眼。    我的孩子幼时最不爱哭:打针输液、跌破膝盖甚至弄丢了最心爱的玩具,从不轻易掉一滴泪。因此常常被左邻右舍拿来作榜样,教育自家儿女:看看人家一
期刊
天气炎热,我的心情也有点冒热气出燥汗哩,对着电脑敲敲打打,敲打得心也坐不定了。“叮咚,叮叮咚咚……”客厅里幽静清凉的音乐传来。旋律里,小星星飘满了屋,清凉也飘到我心上。  我惊讶地发现,9岁的女儿,古筝刚学习了月余,已会弹奏这么多的曲目。从练习曲一二三四到《春天到》《小星星》《北京的金山上》……都弹奏得有模有样。   女儿的琴声,让我燥热的心感受到一片清凉。  1  在女儿小的时候,我曾经带她去学
期刊
班上新转来一个男孩,经常眉头紧锁,别的孩子不小心碰到他,他就会挥起小拳头。有时他会呆呆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游戏,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看得出他很羡慕。  一次我让小朋友听歌曲《好妈妈》,他竟然发出非常难听的怪声,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我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竟走到我身旁,同样挥起小拳头。我好不生气,真想好好批评他一下,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自己,必须冷静。  经过了解,我知道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期刊
什么样的爸爸妈妈是好的,什么样的爸爸妈妈是坏的?好爸好妈正直仁爱,坏爸坏妈行为不端;好爸好妈爱孩子,坏爸坏妈宠孩子;好爸好妈温和宽容,坏爸坏妈脾气暴躁。但是,很多时候,“好”与“坏”并不是非此即彼。    一次有预谋的“生病”  妈妈: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女儿:袅袅(故事发生在袅袅8岁时,女儿现已获得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硕士学位)    女儿袅袅做了小学生后,还是一个夜
期刊
啄木鸟是森林王国医术高超的医生,他为大松树、小杨树还有许多的树治好了病。“你把我们身体里的害虫捉走了,还给我们健康,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呀!”树木们都很感激啄木鸟。  “你应该开个诊所,因为森林里好多动物生病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小白兔建议道。  “好啊,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远离病痛,我就开个诊所吧!”啄木鸟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经过一番紧张筹备,啄木鸟的诊所很快就开张了。  第一个来就诊的是小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