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当下午的点心有香蕉时,我班的生活老师潘老师都非常头疼,为什么呢?每天下午,孩子们的午点都有三类:一是牛奶或豆浆;二是饼干或面包等面食类;三是水果类。我们班的孩子吃其它类点心或水果时,都还不错,人人都抢着吃。而每次一轮到吃香蕉时,只有几个孩子会吃,大部分孩子看着香蕉都摇摇头说不吃。
【关键词】浅谈;香蕉
曾经有一次,潘老师试着请孩子们先吃香蕉,结果香蕉大部分是吃完了,可是当天却留下了许多蛋糕。校医每天的点心安排都是按照孩子的生长需要的量来进行搭配的,不可能让孩子只吃这样,不吃那样,最好的是让孩子把属于自己的那份都吃下去。看着眼前的香蕉,潘老师对我说:“要不今天还是让孩子们先吃香蕉。”为了让孩子吃午点时更有成就感,我们班每次吃点心时,豆浆或牛奶是事先倒好放在桌子上,孩子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而水果总是让孩子吃完面食类的食品再来老师这儿取。听了潘老师的建议,我摇了摇头,想了想,对孩子们说:“今天的点心有豆奖、面包和香蕉。吃了香蕉我们会很有力量。不是有许多小朋友跑步时总是跑不快,而且还总是摔跤吗?那是因为他身体内没有力量。有一个叔叔有一次工作时忽然晕倒了,他手上脚上没有力气,站不起来。去医院后,医生告诉叔叔,他身体内少了一样维生素磷,导致全身没力气。而这种维生素磷香蕉里就有。小朋友想不想让自己充满力量,跑得快快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那你们吃完面包就来老师这儿拿香蕉吧!”“好。”有个叫王子的孩子很快就吃完面包,来拿香蕉,并说:“我要吃香蕉,我要有力量。”其他孩子听见后,也大口地吃起面包来,孩子们争着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我要吃香蕉。”每一个孩子都吃了一根香蕉,没有听见哪一个孩子说不要吃香蕉。吃完午点后,孩子们看了一会儿书,就要求去外面进行跑步比赛。于是,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声进行跑步比赛。孩子们都奋力地向前跑着,当跑到我身边时,超超、博博都对我说:“我们跑得很快,身上有很多力量。”看着孩子们开心地笑脸,我也很开心。当然,最开心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潘老师,她不会再对着一堆没人吃的香蕉发愁啦!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除非是身体对某些食物过敏,而不能吃以外,其他食物都应该适当摄入才能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而很多孩子挑食的原因都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怎样调动孩子吃的欲望,克服心里障碍,需要老师及家长的积极引导。通过吃香蕉这件事,也让我有了一些感悟:
一、做好餐前教育,激发孩子进食的欲望
3~6岁的孩子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如果营养素摄入的量不足或品种不全面,就容易产生营养素缺乏症。合理全面的营养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食前,老师可以用儿歌或故事的形式介绍各种食物的特征以及吃了这些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激发孩子进食的欲望。
二、根据孩子的情况,采用不同地进餐方式
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进餐的速度及食量的大小都不同。老师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予食物时可适量调整食物量的多少。比如说吃大包子时,食欲好的可直接给他一个,而平时食欲不佳的孩子可先给半个,吃完后再给半个。这样既可让孩子吃得更多些,也能增强孩子进餐的自信心。
三、树立好的榜样,用好的行为带动其他孩子
孩子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全班孩子的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也能促进孩子进餐的速度及加大其食欲。另外,老师也可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在孩子进餐时,老师可以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趣,边看孩子们吃边赞:“XX吃得真香,一定很好吃!”,“老师也很喜欢吃哟。”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后会主动地吃去品尝。
四、与家长沟通,争取家园同步教育
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并非生来就有,往往是父母本身缺乏营养知识、从小喂养不当、不注意烹调技术以及教育引导不正确而引起的。如有的父母本身不爱吃蔬菜,就很少会买蔬菜。有的父母天天给孩子吃“水煮蛋”,那么孩子很容易吃厭,甚至将来不喜欢吃蛋。有的父母无意的谈话,如韭菜臭、芹菜有药味,给孩子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影响,孩子不吃韭菜、芹菜。因此要纠正孩子挑食的恶习也要从此入手。因此,老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注意品种的搭配,经常改变食物的烹调方法,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鸡蛋除了做“水煮蛋”以外,还可以做炒蛋、荷包蛋、蒸蛋等。不吃肥肉和蔬菜的可以把肥肉、蔬菜剁碎后包在饺子里或馒头里吃,这样不吃肥肉和蔬菜的小儿也喜欢吃了。其次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在餐桌上以赞赏、鼓励的口气引导孩子去尝试新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时保持愉快、安静的气氛。切忌用“做一次规矩”的方法,强迫孩子把不爱吃的东西吃下去,这样反而会激起孩子对食物的反感。
古人云: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塑性也较强,我们老师更应帮助他做到“泛食”、“杂食”,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好身心。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时,要注意促进他的食欲。必须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况下实施纠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关键词】浅谈;香蕉
曾经有一次,潘老师试着请孩子们先吃香蕉,结果香蕉大部分是吃完了,可是当天却留下了许多蛋糕。校医每天的点心安排都是按照孩子的生长需要的量来进行搭配的,不可能让孩子只吃这样,不吃那样,最好的是让孩子把属于自己的那份都吃下去。看着眼前的香蕉,潘老师对我说:“要不今天还是让孩子们先吃香蕉。”为了让孩子吃午点时更有成就感,我们班每次吃点心时,豆浆或牛奶是事先倒好放在桌子上,孩子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而水果总是让孩子吃完面食类的食品再来老师这儿取。听了潘老师的建议,我摇了摇头,想了想,对孩子们说:“今天的点心有豆奖、面包和香蕉。吃了香蕉我们会很有力量。不是有许多小朋友跑步时总是跑不快,而且还总是摔跤吗?那是因为他身体内没有力量。有一个叔叔有一次工作时忽然晕倒了,他手上脚上没有力气,站不起来。去医院后,医生告诉叔叔,他身体内少了一样维生素磷,导致全身没力气。而这种维生素磷香蕉里就有。小朋友想不想让自己充满力量,跑得快快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那你们吃完面包就来老师这儿拿香蕉吧!”“好。”有个叫王子的孩子很快就吃完面包,来拿香蕉,并说:“我要吃香蕉,我要有力量。”其他孩子听见后,也大口地吃起面包来,孩子们争着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我要吃香蕉。”每一个孩子都吃了一根香蕉,没有听见哪一个孩子说不要吃香蕉。吃完午点后,孩子们看了一会儿书,就要求去外面进行跑步比赛。于是,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声进行跑步比赛。孩子们都奋力地向前跑着,当跑到我身边时,超超、博博都对我说:“我们跑得很快,身上有很多力量。”看着孩子们开心地笑脸,我也很开心。当然,最开心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潘老师,她不会再对着一堆没人吃的香蕉发愁啦!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除非是身体对某些食物过敏,而不能吃以外,其他食物都应该适当摄入才能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而很多孩子挑食的原因都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怎样调动孩子吃的欲望,克服心里障碍,需要老师及家长的积极引导。通过吃香蕉这件事,也让我有了一些感悟:
一、做好餐前教育,激发孩子进食的欲望
3~6岁的孩子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如果营养素摄入的量不足或品种不全面,就容易产生营养素缺乏症。合理全面的营养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食前,老师可以用儿歌或故事的形式介绍各种食物的特征以及吃了这些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激发孩子进食的欲望。
二、根据孩子的情况,采用不同地进餐方式
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进餐的速度及食量的大小都不同。老师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予食物时可适量调整食物量的多少。比如说吃大包子时,食欲好的可直接给他一个,而平时食欲不佳的孩子可先给半个,吃完后再给半个。这样既可让孩子吃得更多些,也能增强孩子进餐的自信心。
三、树立好的榜样,用好的行为带动其他孩子
孩子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全班孩子的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也能促进孩子进餐的速度及加大其食欲。另外,老师也可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在孩子进餐时,老师可以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趣,边看孩子们吃边赞:“XX吃得真香,一定很好吃!”,“老师也很喜欢吃哟。”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后会主动地吃去品尝。
四、与家长沟通,争取家园同步教育
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并非生来就有,往往是父母本身缺乏营养知识、从小喂养不当、不注意烹调技术以及教育引导不正确而引起的。如有的父母本身不爱吃蔬菜,就很少会买蔬菜。有的父母天天给孩子吃“水煮蛋”,那么孩子很容易吃厭,甚至将来不喜欢吃蛋。有的父母无意的谈话,如韭菜臭、芹菜有药味,给孩子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影响,孩子不吃韭菜、芹菜。因此要纠正孩子挑食的恶习也要从此入手。因此,老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注意品种的搭配,经常改变食物的烹调方法,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鸡蛋除了做“水煮蛋”以外,还可以做炒蛋、荷包蛋、蒸蛋等。不吃肥肉和蔬菜的可以把肥肉、蔬菜剁碎后包在饺子里或馒头里吃,这样不吃肥肉和蔬菜的小儿也喜欢吃了。其次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在餐桌上以赞赏、鼓励的口气引导孩子去尝试新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时保持愉快、安静的气氛。切忌用“做一次规矩”的方法,强迫孩子把不爱吃的东西吃下去,这样反而会激起孩子对食物的反感。
古人云: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塑性也较强,我们老师更应帮助他做到“泛食”、“杂食”,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好身心。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时,要注意促进他的食欲。必须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况下实施纠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