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可以没有婚姻,但不能没有恋爱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面对男女关系和婚姻方面的态度,远不如她们的经济水平发展得那么快。女人的一只脚在现在,另一只脚在过去。
  
  有人爱问连岳,得到有爱的敲打;有人爱问吴迪,得到有爱的鸡汤。
  吴迪,优家女性网总编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称“麻辣情医”。过去十年里,她驰骋于公关和时尚媒体行业,与剩女们为伍,开剩女讲座,写剩女宝典。过去十年里,她结了婚,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吴迪的剩女讲座是说给这样的一群女孩听的——她们有爱的意愿却在消极等待;“不良”的家庭教育(父母家太温暖,找男人没动力);狭隘的自相矛盾的择偶条件(譬如,男人要事业有成占据高位,但不能太忙,经常在家陪我看电视);保守苍白的生活方式(没有社交);把爱情当童话。
  吴迪她会开门见山地告诉台下的“恨嫁女”们,“我从来不认为结婚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有些人就不适合结婚,但我很肯定地认为每个人此生都需要学会恋爱”。
  
  剩女们的“恐惧”
  
  《新民周刊》:最初你是怎么开始观察到这群女孩的?
  吴迪:我本身就生活在她们中间,对于大城市里白领女性的生活状态了解得非常清楚,都不需要特别的调研。过去十几年里,我一直在外企工作,2001年开始做时尚媒体,这两个圈子里都是剩女成堆,读者主要都是年轻的80后女性,下属们也都是年轻的80后女性。而且我从2004年开始做心理咨询师,每周末接待预约的客人,一晃就7年了,80%的来访者都是找我谈男女关系的。来找我的人里,95%的都是女性,偶尔有男性来找我,谈的也都是男女问题,很少有人花钱来找我谈职业和人生。
  《新民周刊》:与女性们聊男女关系,你观察到了什么?
  吴迪:相对于十年前,女性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地位有很大的发展。但女性面对男女关系和婚姻方面的态度,远不如她们的经济水平发展得那么快。女人的一只脚在现在,另一只脚在过去,女性的经济收入和地位与她对男女关系的意识是不匹配的。
  
  《新民周刊》:怎么不匹配呢?
  
  吴迪:很简单,看看上海的任何一家公司,女的比男的挣得多,不是很正常嘛;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占据同一个职位,那收入就是一样的;同龄的男女挣得一样多,甚至女性挣得多一点,你不觉得是普遍现象吗?可是我们的女性在找老公时不由自主的,最谦虚的要求,就是男人的收入是自己的1.5倍。
  《新民周刊》:这个要求的提出可能是这些女性不希望降低结婚后的生活水平,至少不能比结婚前差。
  吴迪: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传统关系。如果一个女性赚3000,希望对方是自己的1.5倍,也就算了;问题是,很多女性已经赚到三五万了,还要求对方是自己的1.5倍。我去一家电视台参加过一档相亲节目,一家相亲网站组织了好几个大龄女青年,同台的还有与电视台签约的年轻小艺人。其中一个来相亲的大龄姑娘,姿色一般,略胖,从事金融行业,三十二岁,月收入五万,她还要求男性是她的1.5倍。我问她,你自己都赚那么多钱了,为什么还提出这个1.5倍的要求。她说,男人就应该比自己赚得多。在她的意识里,男性理当比女性优秀,这很要命的。凭什么呢?男性就是比女性更优秀的物种吗?我问过很多女性这个问题,她们都被问住了。
  《新民周刊》:如果一个30岁还未谈恋爱的女孩来找你,父母和親朋好友给了很大的压力,她不知道她这样是否就是失败。你会怎么劝解她?
  吴迪:为什么要劝解她?我只会替她分析,30岁还不结婚是她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否正确。别人说你?值得说吗,你又不是凤姐,整天有那么多可谈的,你不结婚而已,根本达不到谈资的级别。唯一为你担心的无非就是父母,说久了他们也就不说了。每个来找我的,一开始都会说亲朋好友的压力,我喜欢做小实验,给她一张纸,请写出来真的会说你的那些人的名字。除了父母,还真写不出来别的。二舅妈三大姨之类的也就逢年过节时问上一句,还没男朋友啊,我给你介绍啊,客套而已。你的同事会真正关心你结不结婚吗,你让人家给你介绍,人家都嫌烦呢。
  《新民周刊》:她们都愿意花钱来心理咨询了,肯定是因为某方面的压力承受到了一定的程度,是哪方面呢?
  吴迪:这种压力主要是自己恐慌,她们害怕被“剩下”,害怕一个人。她们认为没有婚姻就没有自己的家庭,没有男伴,没有性,连恋爱都没有。一旦离开了婚姻的目标,她们不知道怎么谈恋爱,不知道怎么和男人相处。如果面前没有一个叫“结婚”的目标,她们就会想,我和你耗什么耗呢?
  我在博客上说过一个故事,“40岁的女性要钱做什么?要男人”,一个41岁的女性面对一个50多岁的男性和一个30多岁的男性,选择了和年轻的那个在一起同居。很多人跟帖,但有些人没看懂,他们说这个女的虽然很潇洒,但她就是在“玩玩的”。为什么一看到40岁的女人和30岁的男人在一起,你就觉得他们在玩,如果她和那个50多岁的男人在一起,就是正常的了?这就是传统观念,他们不在意这个女性更爱谁。
  
  《新民周刊》:女孩们恐惧,是同样的理由吗?
  
  吴迪:找我咨询的人里,单身的剩女还不如婚姻出问题的女性多。而这些出了问题的婚姻,大多就是当初因为“恐惧”而结成的婚姻,她们恐惧自己会成为剩女,为结婚而结婚,当初就不应该结那个婚。我遇到一个从小地方过来的女性,25岁时结婚。爱他吗?不爱。为什么结婚?周围人都结了,我似乎也应该结了。结婚前谈过恋爱吗?没谈过。爸妈说这个人挺好的,找不出严重的“不好”,婚姻嘛不就是这个样子嘛。然后12年如一日的不满意,也不想生孩子。上周我见到她时,她已经37岁了,其实来找我时她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我好奇,你都凑合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现在忽然想变了呢?她说自己有一天站在镜子前,发现自己长白头发了,然后她想到了她妈妈,从小到现在一直都在向自己抱怨当初嫁错了人。
  《新民周刊》:自己有这种想法的妈妈,当初还会因为“这个男人看上去挺好”,就一定要女儿嫁人?还有我也发现,很多女孩读大学时,父母叮嘱千万别谈恋爱;大学刚毕业,父母恨不得她明天就嫁人。大人们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
  吴迪:很多的妈妈都是这样的想法,她们觉得婚姻就是这样的,做女人就是这样的,延续下一代嘛。为什么她们会这么认为,因为她们年轻时就是这么过来的,她们不用谈恋爱就可以结婚,而结婚也不需要谈恋爱,而婚姻质量可能就不那么的高。
  今天这个时代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的剩女,因为她们不想再走父母走过的那条路,他们希望谈恋爱,希望能有浪漫的恋情,希望能有心灵的沟通。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要有感觉。
  
  为什么成为“剩女”
  
  《新民周刊》:剩女问题不是从来都有的。
  吴迪:不是,是经济发展了,女性有钱了,要求高了。越发达的国家,女性收入越高的地区,剩女越多。
  《新民周刊》:自己收入越高,不需要结婚就可以过得很好,所以不需要结婚?
  吴迪:剩女现象的产生,表面上可能是各种新的观念,最深层次就是女人有钱了,她一个人就能过得不错。有些人说一个人会孤单,这是瞎扯,孤单那也是精神层面的。在他们的父母那代,不结婚连住的房子都没有。当时外面没有租房,不结婚就不能分房,和父母住在一起,兄弟姐妹又很多,爸妈就拼命赶着你出去,就是《贫嘴张大民的生活》里的那种生活状态。当时的年轻人不会想在家里长呆下去的,唯一可能解放的就是结婚一条路,我有好几个表姐都是这样和自己不爱的人结了婚,结婚前一天趴在床上哭。虽然后来的婚姻不够好,但她们没有别的出路,这就是50后的婚姻写照,婚姻是必需品。今天之所以有剩女,你没结婚,也可以有男朋友,可以自由地租房买房,可以自由地过舒适的日子。即使一夜情,也没人会管。
  《新民周刊》:还有就是宅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盛行,单身生活不可怕。
  吴迪:剩女的一大成因就是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而宅男宅女越来越多的原因就是大家自由了。自由是怎样的一种东西?没人管你,没人安排你。50后的那一代,一是社会舆论认为不结婚很糟糕,二是真的有太多被安排的机会,七大姑八大姨就不提了,工厂里的工会妇联团委不就是组织联谊的嘛,太多的人在帮你操心婚姻,所以父母那代人想不结婚都难。现在呢,自由赋予了你一种机会,你得自己把自己的生活给弄丰富了,这已经不是你的雇主和父母需要做的事情。有人说希望自然地产生感情,而不是由别人安排好(见面),那你得自己创造出这种自然产生感情的机会啊。
  
  《新民周刊》:什么是缘分?
  
  吴迪:缘分就是上天给了一个机会,但是要你自己来抓住它,没抓住就是有缘没份。大家都在等待转角遇到爱,地铁里踩你一脚的就是白马王子。如果你认为这才是缘分,那你只有等着了,这比撞车的几率还少。我见过太多的剩女,人的状态是松懈的,被动等待的,听天由命的,他们的眼睛里不传达“饥渴”和“搜索”的信息,也传达不出她内心的那种急切。特别是上海本地的女孩,和爸妈住在一起,被家庭温暖笼罩着,眼睛很安详,你一点都看不出她是单身的,你可能会以为她是孩子妈了。
  《新民周刊》:你一直生活在大城市,亲身体验到的也都是大城市里单身女性的笑与乐,可能小地方的单身女性还有更多的苦惱。
  吴迪:网上发帖的更多来自二三线城市。前几天遇到一个江苏小镇的女孩,她看了我的博客才知道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的。她问我为什么不早点开博客,原来我还有这么大的责任!她经常来上海出差,以前觉得这个城市太大,不方便。后来她发现了,大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没人管你,你爱干嘛就干嘛,和人家不一样也没关系。在很多小地方,没结婚会被人说,离婚会被人说,干什么和不干什么都会被人说,因为除此没什么可说的了。她们不远万里地坐飞机来找我,就因为在她的生活圈子里没人支持她。她们忽然发现无论她怎么想,我都会支持她们,这是她们人生中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新民周刊》:你说了很多独立自主的女性观点,你是否遇到过条件不那么好的剩女?
  吴迪:有过。经济条件不好,更重要的是连什么都不知道。比如34岁还没谈过恋爱的,没摸过男人的手;别人问她想找什么样的男人,她说条件好的,什么样的条件才叫好,不知道。其实更多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人格问题,社会经验实在太少了,对于爱情的所有理解都来自于韩剧和童话,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感受。
  《新民周刊》:不会谈恋爱的人多吗?
  吴迪:我常去大学讲座,和他们大谈恋爱的必要性,你没有谈过恋爱,你长不大。至今还有大学生对我说,谈恋爱是浪费时间,尤其是男大学生。直到我开了博客,才发现这么多的年轻人不喜欢谈恋爱,20多岁的人不分泌荷尔蒙?谁说90后很张狂?没有,完全没有超过我们当年大学时的生活。有些毒药式的教条,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今天90后的男生还受这种教条的毒害。这句话在说什么,男人只要有钱有权,不怕没有女人。他们把女人当作一样东西,有了钱就能拥有女人,他们根本不说理解女人,更谈不上精神上的沟通,是心灵伴侣。他们就觉得,根本不需要自己懂女人,只要自己有钱。如果真的是这样,就算你们结婚了,万一你没钱了,那女人是不是有权把你蹬了?
其他文献
达利认为人类不能依赖真实、无梦的世界,不能只是表现完全的真实。      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展览永远都是盛大的文化事件,这次在上海美術馆的展出,也是如此。这个展会将让我们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青铜雕刻“空间大象”、“超现实主义钢琴”、“时间的舞蹈”和“激情燃烧的女人”等作品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超现实主义智慧。  本次展览的萨尔瓦多·达利的原始雕塑的数量为有史以来之最。青铜雕塑是达利的雕塑作
尽管最近产业升级的话题热了起来,20多年来中国实际上却没有可执行的产业升级的政策和策略,只有自由贸易和FDI(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    “中国模式”是和“中国制造”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制造”如此广泛地改变了世界人口的日常生活,让中国的国家概念在西方变得直观可感;制造业吸收了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就业,促进了人的自由流动,带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这个过程创造了GDP,提升了人均收入,改善了
夏秋季节,蚊子最猖狂了,稍不注意,我们就会被它们叮得身上起包,瘙痒难耐。为了驱赶它们,各种驱蚊神器相继出现,现代蚊香就是其中的一种。  1885年,日本人上山英一郎开了一家专门售卖自家柑橘的商店。同年,经老师福泽谕吉介绍,他认识了美国旧金山一家植物公司的老板,一心想把自己家的柑橘销售到美国去。而这个老板想要一些珍贵的植物,于是上山英一郎给了他一些植物种子。  回国后,这个老板给上山英一郎寄来了除虫
如果说今年流行超人不会飞,那么李彦宏这位技术超人所做的是在帮助所有人飞。    当他站上舞台那一刻,台下的欢呼和惊叹声不绝于耳,未曾开口,李彦宏已然引爆了全场。  9月2日,互联网行业年度重头戏——2010百度世界的大幕终于拉开,这个被赋予了太多的标签、关键词的男人,他的每一个举动,都令粉丝发狂,对手抓狂。即使是做了充分的安保准备,现場还是肩摩袂接,站着的人们毫无怨言,因为还有更多没能进来的观众。
马拉多纳和许丁茂是南非世界杯上最熟悉的陌生人,到底是谁向谁复仇,其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有部得奖无数的片子叫《岁月神偷》,讲的是岁月才是最大的小偷,偷去青春,偷去亲情,也偷去了爱情。不过是否能够偷去记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每个人都留有对于世界杯的独特记忆,沧桑岁月容易让人感慨。一幅幅画面掠过眼前:贝肯鲍尔肩部脱臼在对抗意大利的半决赛中继续比赛;戈登·班克斯用他的一生扑出了球王贝利的精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参观者,老百姓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的。要去还是不要去?这个是见颜色的。”    叶蓉:施德容先生是上海世博會上海企业联合馆的总制作人。我想知道,您什么时候得到任务去承办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  施德容:我是在2008年的年初接到这个任务的,其实很突然。我感觉人生中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挑战的机会,非常有意义,所以我后来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它接下来了。在家门口办世博,交给我任务的领
“我对网友的所有看法都表示好奇,他们从表面的形式中找到很多雷同的因素,但是我更有兴趣了解他们对于审美的敏感度。”    影视造型界的“金字招牌”叶锦添遭到了来自民间的信任危机——新版《红楼梦》剧组提前公开了部分演员的定妆照,褒贬不一。叶锦添加盟《红楼梦》算是临时起意的,在《赤壁》之后他已经接了另一部电影,中间有4个月的空档期,恰好遇到了求贤若渴的李少红。  叶锦添和其他的影视造型设计大师最大的区别
相比之下,我希望任志强老师能在新浪开微博,他比较实诚,看不上我们这些穷人,每天被他醍醐灌顶的骂上一两句,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社会的残酷。    “饭否”不能用,“推特”不能用,但新浪网开了个微博,于是好多闲人就在上面七嘴八舌地聊天,新浪网的一大优势是有大把的名人把那里选作舆论阵地。上去一看,李开复干什么呢,潘石屹干什么呢,俞敏洪干什么呢,都知道。俞老师还是教师本色,除了报告自己的行程,经常来一段人生
有质疑:对外国人(暂且这般称呼),中国人可以说不;对自己,中国人怎么不说不?    屠岸的诗集,在中学年代就读过。至今,除了这个姓名,关于诗集名,还有什么佳句,都已毫无记忆。中国当代史上的一线诗人,说到李季,那就是《王贵与李香香》、《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说到郭小川,那就是《团泊洼的秋天》: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说到北岛,他对世界的鞭挞是:卑鄙
当全国国民都对他寄予无限希望时,过于频繁的社会活动使黄禹锡身心交瘁,他再也不能安心在实验室进行其一度非常有成就的研究了。    最近,曾经因学术造假而闻名全球的韩国教授黄禹锡,在低调中迎来了一审判决书。  10月26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前首尔大学兽医学院教授黄禹锡一审宣判,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对黄的研究团队其他成员,也根据不同罪责,分别给予了缓刑和罚金的惩罚。此案一审长达三年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