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患者在房颤发作时给以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负荷量后,继之再用600μg.min静滴维持24h。总量为600~1200mg。同时加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 用药后24h内复律成功者38例,转复成功率为88.4%。43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少数为原因不明的孤立性房颤,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及时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使房颤患者明显获益。为进一步了解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我们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胺碘酮复律治疗,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3例房颤患者均除外甲状腺机能亢进、明显心力衰竭及既往栓塞史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42~75(57.5±4.5)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7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心绞痛5例。左房内径为31~49(35.5±7.3)mm,43例患者房颤持续时间均在8~48h。
1.2 方法 胺碘酮静脉及口服制剂均由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所有患者在房颤时给以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液20~40ml中于10min内静推完毕)负荷量后,继之再用600μg.min静滴,维持24h。总量为600~1200mg。同时加口服胺碘酮。以往未曾服用胺碘酮者给予600mg.d,连续7d,此后减至400mg.d或200mg.d维持,以往服用至今者可酌减为200mg.d。发病后纪录心电图,并行心电和血压监护至房颤转复。若胺碘酮静脉维持24h仍未转复律者则给予电转复。
1.3 观察指标 ①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情況;②分析负荷量后心室率及血压变化情况;③药物不良反应。复律成功疗效判定:阵发性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但时间<1h.次。
2 结果
2.1 房颤转复情况 复律成功者38例,余5例后经电转复成功。胺碘酮成功转复率为88.4%,其中4h内转复律为4例,4~24h内转复律为22例,24~48h内转复律为12例。
2.2 用药后心室率及血压变化 43例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用药前心室率为(145.2±24.2)次.min,用药后30min心室率为(127.1±10.5)次.min,较用药前已有显著下降(P<0.01);用药后1h、4h、24h、48h心室率分别为(116.3±7.6)、(107.1±7.2)、(89.7±7.5)、(86.6±8.4)次.min。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 2例分别于用药后2、3h出现长RR间歇,减少胺碘酮静脉药量后长间歇消失。
3 讨论
房颤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4%,在>60岁人群中为2%~5%。房颤发生后可不同程度地损伤心脏。房颤对患者的危害有:①由于心房丧失收缩能力,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发生晕厥和心衰;②心室率不规则或过快可影响左室充盈,进一步降低泵血能力;③长期房颤可引起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并脱落致脑栓塞的危险加大。所以对房颤患者要积极干预,对于符合复律条件的患者,要尽可能转为窦性心律。房颤发现后,除外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往未曾行复律者,且符合下列指征:①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②心功能Ⅰ~Ⅱ级(NYHA);③心胸比例<0.55;④左心房内径≤50mm;同时年龄最好<75岁,既往无明显栓塞史者,均主张复律,争取给患者一次复律的机会。有些病例房颤时间稍超过1年,或左房内径稍>50mm,但其他均符合上述条件,一般情况良好者也可酌情于心电监护下试行胺碘酮药物失常,故需与口服重叠应用,以保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胺碘酮长期口服时以Ⅲ类作用为主,入血后迅速分布于周围组织,再分布于皮下脂肪,故起效缓慢,往往于1周左右起作用,1月时才可达高峰浓度,且排泄缓慢,停药30d体内浓度仅降低16%~34%,故作用可维持半月。文献报告胺碘酮转复房颤及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复发的成功率为45%~85%,本文中胺碘酮药物转复房颤成功率为88.4%,与文献相似。本组研究表明,房颤的病程、左房内径的大小、年龄对复律效果有较大影响。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房越大等不易转复或转复后易复发。
综上所述,用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若条件允许可配合电复律则复律成功率会更高。
参考文献:
[1]李莉莉 姜艳丽 王洪波 等,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中国健康大视野杂志,2012;16(13):161.-162
[2]王靖宜 马力平 张文立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医学美容美学生理杂志,2011,19(11):133-134.
[3]李晓军,迟燕玲,关静静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18(6):401-407.
关键词: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少数为原因不明的孤立性房颤,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及时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使房颤患者明显获益。为进一步了解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我们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胺碘酮复律治疗,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3例房颤患者均除外甲状腺机能亢进、明显心力衰竭及既往栓塞史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42~75(57.5±4.5)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7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心绞痛5例。左房内径为31~49(35.5±7.3)mm,43例患者房颤持续时间均在8~48h。
1.2 方法 胺碘酮静脉及口服制剂均由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所有患者在房颤时给以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液20~40ml中于10min内静推完毕)负荷量后,继之再用600μg.min静滴,维持24h。总量为600~1200mg。同时加口服胺碘酮。以往未曾服用胺碘酮者给予600mg.d,连续7d,此后减至400mg.d或200mg.d维持,以往服用至今者可酌减为200mg.d。发病后纪录心电图,并行心电和血压监护至房颤转复。若胺碘酮静脉维持24h仍未转复律者则给予电转复。
1.3 观察指标 ①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情況;②分析负荷量后心室率及血压变化情况;③药物不良反应。复律成功疗效判定:阵发性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但时间<1h.次。
2 结果
2.1 房颤转复情况 复律成功者38例,余5例后经电转复成功。胺碘酮成功转复率为88.4%,其中4h内转复律为4例,4~24h内转复律为22例,24~48h内转复律为12例。
2.2 用药后心室率及血压变化 43例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用药前心室率为(145.2±24.2)次.min,用药后30min心室率为(127.1±10.5)次.min,较用药前已有显著下降(P<0.01);用药后1h、4h、24h、48h心室率分别为(116.3±7.6)、(107.1±7.2)、(89.7±7.5)、(86.6±8.4)次.min。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 2例分别于用药后2、3h出现长RR间歇,减少胺碘酮静脉药量后长间歇消失。
3 讨论
房颤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4%,在>60岁人群中为2%~5%。房颤发生后可不同程度地损伤心脏。房颤对患者的危害有:①由于心房丧失收缩能力,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发生晕厥和心衰;②心室率不规则或过快可影响左室充盈,进一步降低泵血能力;③长期房颤可引起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并脱落致脑栓塞的危险加大。所以对房颤患者要积极干预,对于符合复律条件的患者,要尽可能转为窦性心律。房颤发现后,除外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往未曾行复律者,且符合下列指征:①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②心功能Ⅰ~Ⅱ级(NYHA);③心胸比例<0.55;④左心房内径≤50mm;同时年龄最好<75岁,既往无明显栓塞史者,均主张复律,争取给患者一次复律的机会。有些病例房颤时间稍超过1年,或左房内径稍>50mm,但其他均符合上述条件,一般情况良好者也可酌情于心电监护下试行胺碘酮药物失常,故需与口服重叠应用,以保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胺碘酮长期口服时以Ⅲ类作用为主,入血后迅速分布于周围组织,再分布于皮下脂肪,故起效缓慢,往往于1周左右起作用,1月时才可达高峰浓度,且排泄缓慢,停药30d体内浓度仅降低16%~34%,故作用可维持半月。文献报告胺碘酮转复房颤及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复发的成功率为45%~85%,本文中胺碘酮药物转复房颤成功率为88.4%,与文献相似。本组研究表明,房颤的病程、左房内径的大小、年龄对复律效果有较大影响。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房越大等不易转复或转复后易复发。
综上所述,用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若条件允许可配合电复律则复律成功率会更高。
参考文献:
[1]李莉莉 姜艳丽 王洪波 等,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中国健康大视野杂志,2012;16(13):161.-162
[2]王靖宜 马力平 张文立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医学美容美学生理杂志,2011,19(11):133-134.
[3]李晓军,迟燕玲,关静静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18(6):4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