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社会、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在人们健康的天平上心理砝码变得越来越重。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世界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因为某些方面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经过珠海市对某三小3个年级的学生的心理测试抽查,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一的小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可见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现实的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我们教育者必须重视这个严峻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教育对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意义
教育越早抓越好,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怎样、智力发展如何、心理是否健全、身心是否健康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激烈,需要培养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以下就产生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几点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
小学生心理不健康表现在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造成不健康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不当;2.学校教育的失误;3.社会不良因素影响;4.学生涉世未深、社会阅历不广、人生经验不丰富、自身半幼稚、半成功的特点是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之一。
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
1.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个宽松愉快的谈话环境,要给他们保密,这样,他们才会向你透露心理障碍,教师才能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由心理专业的教师负责,有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提高各科任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和能力
完善学生的人格要依靠所有教师的力量,各科任教师要利用自己上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多读心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和报刊,学习其中心理健康知识,全面掌握学生特点,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分析及调节能力,帮助学生设计自我发展的方向,避免产生迷惘感和无助感,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3.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布鲁母曾说:有效的教育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目标切实可行就能增强自信.若教学目标过高,就会使后进生产生自卑,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处在一种恐惧、内疚、焦虑不安的境况,教学目标过低则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其丧失动力.只有在目标切实可行,使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时,学生才能从重压中解脱出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处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定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动脑筋的学生定下一节课回答两次正确问题的目标,不按时教作业的学生定下一星期每天交齐作业的目标,单元考试时所有学生定下在自己原来基础上提高10分的目标.一旦完成目标,就及时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为增强学生自信,使其认识自我,还可以进行了说话比赛,即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同桌同学一两个自己所缺少的优点和长处,比比谁说的准确,通过这样交流,即可以让自傲任性的优等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又可以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消除了自卑,增强了自信。
4.减轻学生压力、培养学生乐趣
为提高教学质量,老师给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负担重,造成学生心理负荷大、用脑过度,出现神经衰弱、考试焦虑等症状,压力过低容易使学生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动力不足,只有中等程度的压力.才最容易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营造一个愉悦、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
5.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多与别人沟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伸出友爱之手,给别人一份爱,.当自己有苦闷及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别人也会回报你。教会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学会宽容和谅解,交更多的朋友。指导学生有心理问题时,不要闷在心里,要及时找人倾诉,一来可减轻压力,二来也许别人会帮助你解决难题,同时要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遇到事情要多从积极的方面考虑问题,自己尽力了就不要苛求自己,对别人也不要期望值过高,这样才会有良好的心理。
6.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密切沟通,齐心合力搞好学生教育
教师、家庭、社会三部门要密切联系,目标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增强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否则目标冲突,将抵消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分裂人格,所以學校应通过家访,电话访,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产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共同商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意义
教育越早抓越好,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怎样、智力发展如何、心理是否健全、身心是否健康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激烈,需要培养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以下就产生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几点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
小学生心理不健康表现在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造成不健康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不当;2.学校教育的失误;3.社会不良因素影响;4.学生涉世未深、社会阅历不广、人生经验不丰富、自身半幼稚、半成功的特点是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之一。
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
1.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个宽松愉快的谈话环境,要给他们保密,这样,他们才会向你透露心理障碍,教师才能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由心理专业的教师负责,有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提高各科任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和能力
完善学生的人格要依靠所有教师的力量,各科任教师要利用自己上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多读心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和报刊,学习其中心理健康知识,全面掌握学生特点,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分析及调节能力,帮助学生设计自我发展的方向,避免产生迷惘感和无助感,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3.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布鲁母曾说:有效的教育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目标切实可行就能增强自信.若教学目标过高,就会使后进生产生自卑,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处在一种恐惧、内疚、焦虑不安的境况,教学目标过低则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其丧失动力.只有在目标切实可行,使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时,学生才能从重压中解脱出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处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定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动脑筋的学生定下一节课回答两次正确问题的目标,不按时教作业的学生定下一星期每天交齐作业的目标,单元考试时所有学生定下在自己原来基础上提高10分的目标.一旦完成目标,就及时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为增强学生自信,使其认识自我,还可以进行了说话比赛,即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同桌同学一两个自己所缺少的优点和长处,比比谁说的准确,通过这样交流,即可以让自傲任性的优等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又可以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消除了自卑,增强了自信。
4.减轻学生压力、培养学生乐趣
为提高教学质量,老师给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负担重,造成学生心理负荷大、用脑过度,出现神经衰弱、考试焦虑等症状,压力过低容易使学生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动力不足,只有中等程度的压力.才最容易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营造一个愉悦、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
5.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多与别人沟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伸出友爱之手,给别人一份爱,.当自己有苦闷及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别人也会回报你。教会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学会宽容和谅解,交更多的朋友。指导学生有心理问题时,不要闷在心里,要及时找人倾诉,一来可减轻压力,二来也许别人会帮助你解决难题,同时要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遇到事情要多从积极的方面考虑问题,自己尽力了就不要苛求自己,对别人也不要期望值过高,这样才会有良好的心理。
6.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密切沟通,齐心合力搞好学生教育
教师、家庭、社会三部门要密切联系,目标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增强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否则目标冲突,将抵消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分裂人格,所以學校应通过家访,电话访,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产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共同商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