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渠道,而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达到减负高效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如何关注文本细节提出三种方法途径也可谓老生常谈,但不乏有新颖独到之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细节 朗读品味 巧妙提问 引人入胜
如何处理文本的地位,是衡量一节阅读课是否成功的基本指标,也是一个语文老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不能囿于文本的解读,不能把文本的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全部,但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文本的理解为基础,必须以文本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换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阅读教学要把根深深地扎在文本的土壤里。那我们应该采用哪些策略来凸显文本细节在教学中的地位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三种途径供同行们一起探讨研究,抛砖引玉。
一、 朗读品味,以心契心,通过有效的朗读细节进入文本的内部世界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要读得有法,读得有效,诵读教学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课文要先读,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理解,读出精彩,读出味道,成为“潜心会文本”(叶圣陶)的不二法门。比如本学期教《雪》,第一节课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女生读1—3小节,男生读4—6小节,然后提问“老师为何要这样来分?”学生显然对老师得意图非常理解,回答切中要害:因为1—3段都是写南方的雪,南方的雪比较温柔,像女生。4—6段写朔方的雪冰冷、坚硬、刚毅,适合男生来读。学生读出不同学的性格特点,同时又分清了文章的结构,可谓一箭三雕,带着教学意图选点细节突破来读和许多流于形式的诵读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异。
可用课件多媒体展示经过语言节奏处理的文本细节内容:女: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男:旋风忽来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女: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众合:旋转、升腾。男:在无边的旷野上。女:在凛冽的天宇下。众合: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是雨的精魂!这种教师的处理隐含着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验。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读得效果,进一步领会男生应读出朔方雪壮美的味道,可男生读不够力量太柔了诸如此类的自我评价,也正是老师所要说的。于是很自然引出后续的教学环节,肯定众合的部分读很好,强调了“在无边的旷野上的无边等词语的重读,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要用升调读之后,学生再次演练。这个动情朗读安排读得自然,读得有效,在读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注意读的方法,却不是为了买弄,是为了深化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 巧妙提问,以文解文,让思维之花盛开在文本细节的原野上
解读文本,某种意义上如同庖丁解牛,抓住文本的关节细点提问就是“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能够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巧妙提问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达成。预设问题要明确注意问题的层次、梯度、使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还应该学会追问,当自己设计问题深度不够,应尽可能机智补救。例如还是《雪》一课,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前三个段落,把握南方雪的特点时,提问学生可以用哪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答“滋润美艳”一个关键词语,然后由“滋润”“美艳”、“消逝”三个词语细节,切入文本的具体内容。
在让学生对比分析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有何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词句展开比较。学生抓住第一段“处子的皮肤”和第4段“包藏火焰的大雾”两个比喻句,从中看出南方的雪“滋润美艳”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刚劲有力壮美的主要特点。
接下来,教师安排一个专门环节,要求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选取内容、写景角度、运用的句式、作者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必较。整个活动环节,都是紧抓住文本语言展开的,层层深入。然后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品味,比如“朔方的雪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这句那个词写出朔方雪刚劲顽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答“决不”二字不容置疑,很能表现。这种精彩又不是脱离文本随意发挥或无根的所谓“生成”,让学生善于从上下文和字里行间进行观此识彼,前瞻后顾,联系参照着把内容读懂,加以深化,一切都根植于对文本的解读,学生思维之花在文本的原野上盛开。
三、 引人入胜,以言传言,让阅读知识为文本细节阅读服务
“课中之最”是一种课文寻读活动,是一种有趣的“引”。需要“品”文本,让一些阅读知识为文本阅读服务。这是一种高效的深入的学习活动,也就是选点突破,这个点一般也是考点。例如《云南歌会》,在这课的教学中,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用”课中之最”引出对全文中最精致的描写内容的朗读品味,然后将欣赏的视点放在第四段,有美丽的景物描写、动物描写、人物描写。这些美好的描写片段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们类型多样,笔法生动,语言精美,表达效果优美,表达作用深刻,抓住这些知识点可实现长文短教。通过学生活动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小结:这一段美在哪里?美在“有声有色”美在“点面结合”,美在“高低错落”。美在“详略分明”,美在“情境交融”,美在“烘托渲染”。这样水到渠成,顺势发挥知识教学不仅是成熟的教学技巧,而且是很成熟的知识观的体现,用知识升华学生的理解,其教学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比较分析”也是一种课文寻读活动,是一种有趣的“引”。如《雪》“比较分析”描写最多的是前三段,描写江南的雪极为细腻,这叫“工笔”,而朔方的雪鲁迅则是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比如说“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大笔勾勒,以显示其精神实质。教师引得巧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的知識借助迁移,以言传言,在充分感知理解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转述、概述、评述,包括必要的解释和解说,使语感模糊走向清晰,由零星走向完整,由滞钝向灵敏转化。
我们平常上现代文阅读的指导课,很容易变得死气沉沉,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和教师对文章细节的解读缺失有关。其实,很多学生,特别是优等生对文本细节的关注比老师还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之前,先要对文本进行细读、品味,在细节上下点功夫,这个工作要做足。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细节 朗读品味 巧妙提问 引人入胜
如何处理文本的地位,是衡量一节阅读课是否成功的基本指标,也是一个语文老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不能囿于文本的解读,不能把文本的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全部,但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文本的理解为基础,必须以文本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换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阅读教学要把根深深地扎在文本的土壤里。那我们应该采用哪些策略来凸显文本细节在教学中的地位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三种途径供同行们一起探讨研究,抛砖引玉。
一、 朗读品味,以心契心,通过有效的朗读细节进入文本的内部世界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要读得有法,读得有效,诵读教学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课文要先读,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理解,读出精彩,读出味道,成为“潜心会文本”(叶圣陶)的不二法门。比如本学期教《雪》,第一节课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女生读1—3小节,男生读4—6小节,然后提问“老师为何要这样来分?”学生显然对老师得意图非常理解,回答切中要害:因为1—3段都是写南方的雪,南方的雪比较温柔,像女生。4—6段写朔方的雪冰冷、坚硬、刚毅,适合男生来读。学生读出不同学的性格特点,同时又分清了文章的结构,可谓一箭三雕,带着教学意图选点细节突破来读和许多流于形式的诵读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异。
可用课件多媒体展示经过语言节奏处理的文本细节内容:女: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男:旋风忽来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女: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众合:旋转、升腾。男:在无边的旷野上。女:在凛冽的天宇下。众合: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是雨的精魂!这种教师的处理隐含着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验。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读得效果,进一步领会男生应读出朔方雪壮美的味道,可男生读不够力量太柔了诸如此类的自我评价,也正是老师所要说的。于是很自然引出后续的教学环节,肯定众合的部分读很好,强调了“在无边的旷野上的无边等词语的重读,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要用升调读之后,学生再次演练。这个动情朗读安排读得自然,读得有效,在读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注意读的方法,却不是为了买弄,是为了深化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 巧妙提问,以文解文,让思维之花盛开在文本细节的原野上
解读文本,某种意义上如同庖丁解牛,抓住文本的关节细点提问就是“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能够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巧妙提问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达成。预设问题要明确注意问题的层次、梯度、使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还应该学会追问,当自己设计问题深度不够,应尽可能机智补救。例如还是《雪》一课,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前三个段落,把握南方雪的特点时,提问学生可以用哪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答“滋润美艳”一个关键词语,然后由“滋润”“美艳”、“消逝”三个词语细节,切入文本的具体内容。
在让学生对比分析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有何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词句展开比较。学生抓住第一段“处子的皮肤”和第4段“包藏火焰的大雾”两个比喻句,从中看出南方的雪“滋润美艳”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刚劲有力壮美的主要特点。
接下来,教师安排一个专门环节,要求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选取内容、写景角度、运用的句式、作者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必较。整个活动环节,都是紧抓住文本语言展开的,层层深入。然后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品味,比如“朔方的雪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这句那个词写出朔方雪刚劲顽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答“决不”二字不容置疑,很能表现。这种精彩又不是脱离文本随意发挥或无根的所谓“生成”,让学生善于从上下文和字里行间进行观此识彼,前瞻后顾,联系参照着把内容读懂,加以深化,一切都根植于对文本的解读,学生思维之花在文本的原野上盛开。
三、 引人入胜,以言传言,让阅读知识为文本细节阅读服务
“课中之最”是一种课文寻读活动,是一种有趣的“引”。需要“品”文本,让一些阅读知识为文本阅读服务。这是一种高效的深入的学习活动,也就是选点突破,这个点一般也是考点。例如《云南歌会》,在这课的教学中,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用”课中之最”引出对全文中最精致的描写内容的朗读品味,然后将欣赏的视点放在第四段,有美丽的景物描写、动物描写、人物描写。这些美好的描写片段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们类型多样,笔法生动,语言精美,表达效果优美,表达作用深刻,抓住这些知识点可实现长文短教。通过学生活动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小结:这一段美在哪里?美在“有声有色”美在“点面结合”,美在“高低错落”。美在“详略分明”,美在“情境交融”,美在“烘托渲染”。这样水到渠成,顺势发挥知识教学不仅是成熟的教学技巧,而且是很成熟的知识观的体现,用知识升华学生的理解,其教学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比较分析”也是一种课文寻读活动,是一种有趣的“引”。如《雪》“比较分析”描写最多的是前三段,描写江南的雪极为细腻,这叫“工笔”,而朔方的雪鲁迅则是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比如说“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大笔勾勒,以显示其精神实质。教师引得巧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的知識借助迁移,以言传言,在充分感知理解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转述、概述、评述,包括必要的解释和解说,使语感模糊走向清晰,由零星走向完整,由滞钝向灵敏转化。
我们平常上现代文阅读的指导课,很容易变得死气沉沉,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和教师对文章细节的解读缺失有关。其实,很多学生,特别是优等生对文本细节的关注比老师还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之前,先要对文本进行细读、品味,在细节上下点功夫,这个工作要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