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岗位培训中,培训管理者通常采用集中脱产授课的方式,利用时间和空间换取培训效果提现,这种培训形式直接导致工学矛盾突出,随着教学科技水平提升和信息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工学矛盾有了缓解的条件基础,培训管理者会以培训侧需求为指导,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等进行改革,碎片化理念也逐渐被培训管理者所重视。
碎片化的培训形式一般具篇幅短小、形式多样的特点,如文字类主题常见形式有短消息、网页信息等,视频类主题微课程常见形式有视频案例、视频课件、网络课程等,互动式交互程序常见形式有在线答题、互动讨论等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培训管理者积极利用以上特点,作为缓解工学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碎片化的培训形式系统性、连贯性表现较差,制约培训效果提升效率,企业、职工、培训机构三者之间需要适合碎片化培训形式开展的载体。
一、提升碎片化培训质量的关键问题
(一)碎片化培训项目的数量基数
数量基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纯粹的数字有序合集,包括培训项目涉及的学科、工种、专业、层级,也包括适合的单位、组织、个人项目丰富程度,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分类原则,根据培训项目、培训组织两方面对所有碎片化培训项目进行归类区分(见图1),这种基数的大小决定了碎片化培训项目的适岗性与完备性。二是同一培训项目中,划分成碎片的教学模块数量及其划分的依据,据笔者对相关企业培训项目调研可知,一般反映教学模块的碎片化培训项目数量级在几十项,反映岗位技术(技能)的碎片化培训项目,根据岗位需求数量级在几十至几百项。
(二)碎片化培训项目的频率基数
频率基数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单个对象接受碎片化培训的频率,主要表现在同一空间、场所接受的不同的培训内容的数量,这个数量越高,受训者接受培训的广度越大,二是固定培训内容对整体培训对象的强度,这个强度直接影响受训者的培训质量。三是培训管理者更新碎片化培训项目的频率,这个频率影响培训项目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三)碎片化培训项目的高效性建设
碎片化培训项目的特点在培训内容上区别传统教材、课程以及脱产培训等受教方式,虽不是系统的知识体系,但符合目前高效的信息传播形式,在培训时间上利用日常事务之余、生活之余达到“零存整取”的知识积累方法,在培训空间上,利用“单位—工位”(如班组办公场所、单位内各专业部门所在楼层)、“单位—单位”(如上级单位办公场所大厅)之间节点空间,针对各层级、各专业人群和重点人群推送培训内容。在碎片化培训项目开发中,对于组织单位而言,在数量基数方面,应根据人员组成、专业结构构建横向无死角培训项目体系;在频率基数方面,针对重点人群和特定专业开发适岗性、针对性纵向重点培训项目。
二、碎片化培训项目载体设计
碎片化培训项目载体在前端界面设计上要依据单位、企业各层级培训业务按照层级、人员类别进行内容筛选(见图2)与功能划分(见图3-1)。
培训班安排、通知与通报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网络大学为个人接入互联网培训系统预留接口。
碎片化培训项目载体在后台管理功能设计上有以下几个功能:培训素材管理,实现直接导入\导出网络课件、文本文件、视频动画等;考试管理,实现导入\导出题库、试卷与答案、成绩判断等;主页管理,实现主界面培训推送内容设计等;发布管理,实现对培训资源的时效、置顶、紧急发布等功能;账号管理,实现多级管理员权限管理;数据统计,实现用户使用频率、各类资源使用数量统计等。
碎片化培训项目终端设备载体建议选用目前主流的信息发布设备(见图4),根据单位层级、培训对象选择室内立式或手持式,控制方式选择触控一体设计,屏幕控制选择红外触控或电容触控的方式,设备支持无线接入设备,预留热敏打印功能。
三、预期效果和改进建议
在企业岗位培训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对培训对象的专业、层级进行区分,可以优化培训资源配置,提升培训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培训对象受培密度,加快培训内容更新速度,同时配合一定制度约束与奖励,可以提高岗位培训质量与效率。终端载体在可以发挥出较强的纽带作用,能够解决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企业内网—个人移动设备)线上培训的“组织共性与个人个性”和“组织共性与组织个性”的矛盾,满足下级组织和个人对个性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衔接需求。另外,終端载体可以作为各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成果的展示与推广的平台,也可作为各单位培训满意率及培训效果二级评价和三级评价的线上终端,同时对员工参与组织个性化培训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后续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碎片化理念的应用中还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组织对于线上培训制度的建设和个人绩效挂钩仍需加强,二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仍需增强,三是终端设备载体在使用过程中软硬件配合还有待进一步磨合,人性化功能设计、网络环境等用户体验方面的影响需进一步测试,如有优化必要需持续更新与维护,四是在维护成本上需一段时间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核算得出。
(作者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碎片化的培训形式一般具篇幅短小、形式多样的特点,如文字类主题常见形式有短消息、网页信息等,视频类主题微课程常见形式有视频案例、视频课件、网络课程等,互动式交互程序常见形式有在线答题、互动讨论等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培训管理者积极利用以上特点,作为缓解工学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碎片化的培训形式系统性、连贯性表现较差,制约培训效果提升效率,企业、职工、培训机构三者之间需要适合碎片化培训形式开展的载体。
一、提升碎片化培训质量的关键问题
(一)碎片化培训项目的数量基数
数量基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纯粹的数字有序合集,包括培训项目涉及的学科、工种、专业、层级,也包括适合的单位、组织、个人项目丰富程度,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分类原则,根据培训项目、培训组织两方面对所有碎片化培训项目进行归类区分(见图1),这种基数的大小决定了碎片化培训项目的适岗性与完备性。二是同一培训项目中,划分成碎片的教学模块数量及其划分的依据,据笔者对相关企业培训项目调研可知,一般反映教学模块的碎片化培训项目数量级在几十项,反映岗位技术(技能)的碎片化培训项目,根据岗位需求数量级在几十至几百项。
(二)碎片化培训项目的频率基数
频率基数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单个对象接受碎片化培训的频率,主要表现在同一空间、场所接受的不同的培训内容的数量,这个数量越高,受训者接受培训的广度越大,二是固定培训内容对整体培训对象的强度,这个强度直接影响受训者的培训质量。三是培训管理者更新碎片化培训项目的频率,这个频率影响培训项目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三)碎片化培训项目的高效性建设
碎片化培训项目的特点在培训内容上区别传统教材、课程以及脱产培训等受教方式,虽不是系统的知识体系,但符合目前高效的信息传播形式,在培训时间上利用日常事务之余、生活之余达到“零存整取”的知识积累方法,在培训空间上,利用“单位—工位”(如班组办公场所、单位内各专业部门所在楼层)、“单位—单位”(如上级单位办公场所大厅)之间节点空间,针对各层级、各专业人群和重点人群推送培训内容。在碎片化培训项目开发中,对于组织单位而言,在数量基数方面,应根据人员组成、专业结构构建横向无死角培训项目体系;在频率基数方面,针对重点人群和特定专业开发适岗性、针对性纵向重点培训项目。
二、碎片化培训项目载体设计
碎片化培训项目载体在前端界面设计上要依据单位、企业各层级培训业务按照层级、人员类别进行内容筛选(见图2)与功能划分(见图3-1)。
培训班安排、通知与通报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网络大学为个人接入互联网培训系统预留接口。
碎片化培训项目载体在后台管理功能设计上有以下几个功能:培训素材管理,实现直接导入\导出网络课件、文本文件、视频动画等;考试管理,实现导入\导出题库、试卷与答案、成绩判断等;主页管理,实现主界面培训推送内容设计等;发布管理,实现对培训资源的时效、置顶、紧急发布等功能;账号管理,实现多级管理员权限管理;数据统计,实现用户使用频率、各类资源使用数量统计等。
碎片化培训项目终端设备载体建议选用目前主流的信息发布设备(见图4),根据单位层级、培训对象选择室内立式或手持式,控制方式选择触控一体设计,屏幕控制选择红外触控或电容触控的方式,设备支持无线接入设备,预留热敏打印功能。
三、预期效果和改进建议
在企业岗位培训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对培训对象的专业、层级进行区分,可以优化培训资源配置,提升培训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培训对象受培密度,加快培训内容更新速度,同时配合一定制度约束与奖励,可以提高岗位培训质量与效率。终端载体在可以发挥出较强的纽带作用,能够解决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企业内网—个人移动设备)线上培训的“组织共性与个人个性”和“组织共性与组织个性”的矛盾,满足下级组织和个人对个性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衔接需求。另外,終端载体可以作为各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成果的展示与推广的平台,也可作为各单位培训满意率及培训效果二级评价和三级评价的线上终端,同时对员工参与组织个性化培训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后续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碎片化理念的应用中还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组织对于线上培训制度的建设和个人绩效挂钩仍需加强,二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仍需增强,三是终端设备载体在使用过程中软硬件配合还有待进一步磨合,人性化功能设计、网络环境等用户体验方面的影响需进一步测试,如有优化必要需持续更新与维护,四是在维护成本上需一段时间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核算得出。
(作者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