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存在若干制约因素。本文将从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谈谈相关建议。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 制约因素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04
在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各阶段的学校教育已经不再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方面,开始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以,音体美等艺术类、非考试科目开始焕发生机,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都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就以体育教学来说,其教学目的在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尤其是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学生的体魄。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得到的重视有限,在“考试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下,体育往往会沦为形式,甚至是其他科目的“课时替补”。结合当前青少年健康状况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运动量往往和营养的摄入量不成正比,尤其是对于大部分时间“坐而论道”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所以,在当前素质教学体制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文武双全”,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而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校体育课程通常分为室内体育和室外体育两种形式,室内体育主要是注重相关理论知识讲解,如体育发展史、运动安全知识等,上课方式和普通的理论学科基本相同;而室外體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往往注重实践教学,即结合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教给学生运动技能,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来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所以从当前体育课程构成来看,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的主导,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我在教学过程发现,虽然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对于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但在长久应试理念影响下,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师生,目前在体育教与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和行为误区,进而导致体育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重重障碍,体育教学效果也迟迟得不到提升。所以,本文中,我就重点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展开探究,尤其是针对课外体育活动剖析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当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各学科的教学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体育这门学科也不例外,但从教学实践来看,现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此部分中我就从自身感受出发,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从兴趣方面来看,当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因为,就教学内容来说,伴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育课程在内容设置呈现出多样性和民主性,摒弃了以往“跑跑跳跳”的教学状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具有规划性,教学内容也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样;从教学要求来看,对于体育升级了考试的内容,并改革考试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从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来看,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改善。因为新时期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体育的教学尤其是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呈现形式更加多样性,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如体育选修课的实行,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在选择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进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
从上文对于现状的分析来看,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即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体育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实际中,作为教师我依旧能够感受到部分制约因素,给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阻碍,造成瓶颈。首先,从观念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受到“考试至上”观念的影响,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来说,对体育存在一定的“忽视”心理。毕竟在我国各阶段的升学考试中,语数外等理论性科目依旧占据着绝对的制高点,体育基本不会造成学生升学的障碍,这就导致学生对其产生不重视心理,进而出现节省时间不上体育课的想法,尤其是从性别方面来看,大部分女生“好静”,宁愿坐在教室学习也不愿意参与课外体育运动。其次,从体育课的呈现方式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一方面,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的“耐受力”明显下降,所以在面临较为极端的天气时,如夏季、冬季,学生本能性的会产生逃避心理;另一方面,课外活动主要是以进行体育运动为主,并且涉及到一定的体育设施、器械的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畏难”、“懒惰”心理,不想挑战自己,更怕身体受伤等。所以综上两方面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学习陷入被动状态。
三、关于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建议
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关制约因素的分析,体育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作为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几点关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在此分享。
首先,在保证教学内容丰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致力于营造活跃的、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毕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来说,运动是最基础的形式,如篮球、排球等学生最常接触的项目都是团体类运动,需要团队合作,通过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热度”,进而增加参与运动的愉悦感,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其次,在课外活动设置方面,我们要做到综合性的考量。因为上文中也提到,男女在对于参与体育活动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女生更缺乏积极性。所以,在活动内容设置上我们要做到“刚柔结合”,即融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进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总之,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为日常学习保持充沛的精力奠定基础。但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还有待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问题的具体分析,进而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做到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 制约因素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04
在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各阶段的学校教育已经不再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方面,开始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以,音体美等艺术类、非考试科目开始焕发生机,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都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就以体育教学来说,其教学目的在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尤其是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学生的体魄。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得到的重视有限,在“考试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下,体育往往会沦为形式,甚至是其他科目的“课时替补”。结合当前青少年健康状况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运动量往往和营养的摄入量不成正比,尤其是对于大部分时间“坐而论道”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所以,在当前素质教学体制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文武双全”,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而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校体育课程通常分为室内体育和室外体育两种形式,室内体育主要是注重相关理论知识讲解,如体育发展史、运动安全知识等,上课方式和普通的理论学科基本相同;而室外體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往往注重实践教学,即结合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教给学生运动技能,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来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所以从当前体育课程构成来看,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的主导,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我在教学过程发现,虽然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对于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但在长久应试理念影响下,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师生,目前在体育教与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和行为误区,进而导致体育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重重障碍,体育教学效果也迟迟得不到提升。所以,本文中,我就重点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展开探究,尤其是针对课外体育活动剖析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当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各学科的教学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体育这门学科也不例外,但从教学实践来看,现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此部分中我就从自身感受出发,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从兴趣方面来看,当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因为,就教学内容来说,伴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育课程在内容设置呈现出多样性和民主性,摒弃了以往“跑跑跳跳”的教学状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具有规划性,教学内容也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样;从教学要求来看,对于体育升级了考试的内容,并改革考试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从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来看,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改善。因为新时期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体育的教学尤其是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呈现形式更加多样性,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如体育选修课的实行,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在选择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进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
从上文对于现状的分析来看,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即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体育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实际中,作为教师我依旧能够感受到部分制约因素,给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阻碍,造成瓶颈。首先,从观念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受到“考试至上”观念的影响,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来说,对体育存在一定的“忽视”心理。毕竟在我国各阶段的升学考试中,语数外等理论性科目依旧占据着绝对的制高点,体育基本不会造成学生升学的障碍,这就导致学生对其产生不重视心理,进而出现节省时间不上体育课的想法,尤其是从性别方面来看,大部分女生“好静”,宁愿坐在教室学习也不愿意参与课外体育运动。其次,从体育课的呈现方式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一方面,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的“耐受力”明显下降,所以在面临较为极端的天气时,如夏季、冬季,学生本能性的会产生逃避心理;另一方面,课外活动主要是以进行体育运动为主,并且涉及到一定的体育设施、器械的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畏难”、“懒惰”心理,不想挑战自己,更怕身体受伤等。所以综上两方面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学习陷入被动状态。
三、关于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建议
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关制约因素的分析,体育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作为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几点关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在此分享。
首先,在保证教学内容丰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致力于营造活跃的、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毕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来说,运动是最基础的形式,如篮球、排球等学生最常接触的项目都是团体类运动,需要团队合作,通过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热度”,进而增加参与运动的愉悦感,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其次,在课外活动设置方面,我们要做到综合性的考量。因为上文中也提到,男女在对于参与体育活动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女生更缺乏积极性。所以,在活动内容设置上我们要做到“刚柔结合”,即融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进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总之,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为日常学习保持充沛的精力奠定基础。但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还有待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问题的具体分析,进而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做到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