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深化,大学的体育教育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随着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不断发展,一些問题逐步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将从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体育心里分析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一些院校中的体育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借鉴和吸收相关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的体育教育教学中的教学对策,并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大学体育;体育心理分析;教学对策
体育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是通过教学途径,达到学生身体健康。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的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进步,我们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期望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有挑战性的新的要求。我们社会在面对大学生的时候,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的要求大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更加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拥有敢于创新、拼搏奋进的进取精神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健康,不是单纯的身体没有疾病或者其他的病症,而是我们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乃至社会中都可以完完全全的安宁的整体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与整个社会紧密结合。
但是纵观我们平时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很单纯的重视学生的强身健体等环节,而且总是把传技作为我们平时上课的重中之重,把单纯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课的中心,从而经常会忽视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心理情况的发展状况以及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是够有影响,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引导和教育。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的认识我们高校体育教育环节中的心理教育问题,是我们目前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对策
体育教学模式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活动形式,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的将学生的体力以及脑力劳动相结合,因此也就决定着体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密不可分。而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学生本身,甚至我国大力培养全面型的发展人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1.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心理障碍中的“突破口”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授课过程中,我们老师不仅仅是单纯的对这个班级或者某个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或者体育常识的传授,更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成就感以及技能上的愉悦体会,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最为全面的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可以通过仔细的观察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不断的发现和解决在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表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或者反应迟钝等现象时,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该学生进行了解,并且在了解的过程中找出解决方案。
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把握心理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过体育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明显的、特有的特点: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身体器官以及其他的各项机能的整体发展。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活动方式:集体游戏等。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单纯的具有教育性,更加能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学生的集体性、应变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在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时,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鼓掌”等形式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传授他们学业知识的同时,有效的培养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能够让学生在拥有面对社会时候的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拥有一种直面社会的坚强、勇敢、拼搏的开阔精神。
结束语: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专门性质的技术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充满升级和活力的外界环境。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也就是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体育教育中的注重心理素质的的形成与实施是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终实现我国大学体育教育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蔡瑞广,邱梅婷,步秀青,王留东,邹福民,崔伍僧.大学生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2]程云峰.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几个基本关系初探[C].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02.
[3]杨贵仁.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63.
[4]张建华,杨铁黎,殷恒婵.从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看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深化,大学的体育教育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随着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不断发展,一些問题逐步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将从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体育心里分析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一些院校中的体育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借鉴和吸收相关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的体育教育教学中的教学对策,并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大学体育;体育心理分析;教学对策
体育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是通过教学途径,达到学生身体健康。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的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进步,我们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期望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有挑战性的新的要求。我们社会在面对大学生的时候,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的要求大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更加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拥有敢于创新、拼搏奋进的进取精神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健康,不是单纯的身体没有疾病或者其他的病症,而是我们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乃至社会中都可以完完全全的安宁的整体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与整个社会紧密结合。
但是纵观我们平时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很单纯的重视学生的强身健体等环节,而且总是把传技作为我们平时上课的重中之重,把单纯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课的中心,从而经常会忽视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心理情况的发展状况以及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是够有影响,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引导和教育。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的认识我们高校体育教育环节中的心理教育问题,是我们目前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对策
体育教学模式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活动形式,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的将学生的体力以及脑力劳动相结合,因此也就决定着体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密不可分。而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学生本身,甚至我国大力培养全面型的发展人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1.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心理障碍中的“突破口”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授课过程中,我们老师不仅仅是单纯的对这个班级或者某个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或者体育常识的传授,更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成就感以及技能上的愉悦体会,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最为全面的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可以通过仔细的观察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不断的发现和解决在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表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或者反应迟钝等现象时,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该学生进行了解,并且在了解的过程中找出解决方案。
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把握心理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过体育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明显的、特有的特点: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身体器官以及其他的各项机能的整体发展。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活动方式:集体游戏等。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单纯的具有教育性,更加能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学生的集体性、应变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在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时,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鼓掌”等形式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传授他们学业知识的同时,有效的培养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能够让学生在拥有面对社会时候的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拥有一种直面社会的坚强、勇敢、拼搏的开阔精神。
结束语: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专门性质的技术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充满升级和活力的外界环境。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也就是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体育教育中的注重心理素质的的形成与实施是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终实现我国大学体育教育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蔡瑞广,邱梅婷,步秀青,王留东,邹福民,崔伍僧.大学生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2]程云峰.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几个基本关系初探[C].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02.
[3]杨贵仁.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63.
[4]张建华,杨铁黎,殷恒婵.从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看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