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排名是我国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评估模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排名,它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不仅通过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作用于社会,而且作为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与社会相互作用,有着独
特的社会功能及意义。
通过强化教育成层影响社会分层
教育成层侧重于研究教育活动对内和对外的分层作用,大学排名通过对高校的排名,用直观的数字强化了教育成层这一概念。高校优劣一目了然,结果就是高校层次分明,分化显而易见。排名在前的高校必然会受到较多关注,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好的会越来越好,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显著。
大学排名强化教育成层的结果是对社会分层直接产生影响。很明显,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期望会随着学校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同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会相对应于这些社会期望而在就业、流动时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当然,那些排名在前的高校的毕业生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机会相对要更大一些。而且,一些人们不大了解的高校,如我国一些因更名而不被人们了解的高校、经过高校间的合并实力大增的学校,以及一些历史较短的高校等,都会随着在大学排行榜中占据显著地位,而进入人们视野,引起社会的关注,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影响到个体(毕业生、教师等)社会地位的提高。
对社会流动有直接影响
首先是高考考生的影响。对于考生而言,高校、专业的报考选择对其个人的流动有直接意义。中国有几百所大学,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各有优劣,这些高校间的差别,如果没有大学排名,恐怕极少人能了解。所以,我国多家大学排名都以指导考生报考为主要目的之一。大学排名的这种影响力在短期内作用于考生择校,长远看则对各高校的生源质量与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最终影响毕业生的社会地位的获得,使大学排名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有实际意义。
其次,大学排名对社会流动的影响还在于高校人才的流动。高校中,教师是永远的主角,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水平的高低。在双向选择的条件下,被选人才的自身意愿就显得格外重要。除去高校的自身实力外,高校的社会声誉高低、工资待遇、工作福利、优势项目、人文氛围等无疑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大学排名就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意见。因为大学排名的高低不仅反映了高校的自身实力,更是对高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一个整体评价。
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学排名的作用在于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一方面,在政府教育经费匮乏的形势下,政府和社会分配给高等教育的资源有限,必须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才能使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得到保证,高校才能获得更大发展。而大学排名在这方面就恰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坐标体系,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而且有助于帮助政府和社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金流向优秀的大学。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建设中来,公众正逐渐从消费主体向投资主体转变,社会力量和非政府性社会投资的作用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必将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大学排名为如何分配这些资源提供了依据,使他们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增加了社会资本参与高等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也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高等教育,从而能够达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大学排名的负功能
首先,大学排名有可能造成光环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学排名是全面的对高校的衡量。因此,大学排名指标评价体系的单一会使高校在某些方面丧失判断力,一味跟着排名制定政策,从而有意无意的将高校建设带入一个同一的模式中去,并且可能失去办学的特色,这就是大学排名的光环效应。大学排名是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估,但并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唯一标准,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各高校要认清这一点,把大学排名当作学校发展、制定政策的参考,不能一味追求排名。
其次,大学排名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误导。由于目前大学排名各方面工作,尤其是评估指标体系还不够成熟,在排名中难免出现疏漏,特别是掌握各高校全面的统计资料存在很大困难,一些学校的数据指标,存在不够准确之处,尤其是一些高校拒绝提供相关资料。这就造成排名不够准确,不能真实反映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其结果会对公众产生某些方面的误导。预防这种结果的方法是加强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使其能更加合理、科学;同时,我国各高校也要加强统计意识,管理工作要公开化、透明化;配合大学排名的研究工作也必不可少。
第三,大学排名可能使高校在竞争中采用不良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情形加剧。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使得各高校间对教育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这种情况虽然并不是由大学排名引起的,但是大学排名却对这种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大学排名它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有直接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各高校存在盲目攀比、对公众隐瞒实际情况、虚报数字、学术造假等情形,以期能够在排名中占据有利地位。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建立起透明、公正、合理的竞争机制,把高校间的竞争约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其朝良性竞争发展。
对于大学排名来说,其社会负功能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应该在继续做好大学排名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其负功能,用科学的方法将它所造成的影响最小化,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特的社会功能及意义。
通过强化教育成层影响社会分层
教育成层侧重于研究教育活动对内和对外的分层作用,大学排名通过对高校的排名,用直观的数字强化了教育成层这一概念。高校优劣一目了然,结果就是高校层次分明,分化显而易见。排名在前的高校必然会受到较多关注,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好的会越来越好,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显著。
大学排名强化教育成层的结果是对社会分层直接产生影响。很明显,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期望会随着学校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同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会相对应于这些社会期望而在就业、流动时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当然,那些排名在前的高校的毕业生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机会相对要更大一些。而且,一些人们不大了解的高校,如我国一些因更名而不被人们了解的高校、经过高校间的合并实力大增的学校,以及一些历史较短的高校等,都会随着在大学排行榜中占据显著地位,而进入人们视野,引起社会的关注,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影响到个体(毕业生、教师等)社会地位的提高。
对社会流动有直接影响
首先是高考考生的影响。对于考生而言,高校、专业的报考选择对其个人的流动有直接意义。中国有几百所大学,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各有优劣,这些高校间的差别,如果没有大学排名,恐怕极少人能了解。所以,我国多家大学排名都以指导考生报考为主要目的之一。大学排名的这种影响力在短期内作用于考生择校,长远看则对各高校的生源质量与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最终影响毕业生的社会地位的获得,使大学排名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有实际意义。
其次,大学排名对社会流动的影响还在于高校人才的流动。高校中,教师是永远的主角,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水平的高低。在双向选择的条件下,被选人才的自身意愿就显得格外重要。除去高校的自身实力外,高校的社会声誉高低、工资待遇、工作福利、优势项目、人文氛围等无疑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大学排名就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意见。因为大学排名的高低不仅反映了高校的自身实力,更是对高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一个整体评价。
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学排名的作用在于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一方面,在政府教育经费匮乏的形势下,政府和社会分配给高等教育的资源有限,必须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才能使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得到保证,高校才能获得更大发展。而大学排名在这方面就恰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坐标体系,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而且有助于帮助政府和社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金流向优秀的大学。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建设中来,公众正逐渐从消费主体向投资主体转变,社会力量和非政府性社会投资的作用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必将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大学排名为如何分配这些资源提供了依据,使他们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增加了社会资本参与高等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也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高等教育,从而能够达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大学排名的负功能
首先,大学排名有可能造成光环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学排名是全面的对高校的衡量。因此,大学排名指标评价体系的单一会使高校在某些方面丧失判断力,一味跟着排名制定政策,从而有意无意的将高校建设带入一个同一的模式中去,并且可能失去办学的特色,这就是大学排名的光环效应。大学排名是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估,但并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唯一标准,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各高校要认清这一点,把大学排名当作学校发展、制定政策的参考,不能一味追求排名。
其次,大学排名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误导。由于目前大学排名各方面工作,尤其是评估指标体系还不够成熟,在排名中难免出现疏漏,特别是掌握各高校全面的统计资料存在很大困难,一些学校的数据指标,存在不够准确之处,尤其是一些高校拒绝提供相关资料。这就造成排名不够准确,不能真实反映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其结果会对公众产生某些方面的误导。预防这种结果的方法是加强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使其能更加合理、科学;同时,我国各高校也要加强统计意识,管理工作要公开化、透明化;配合大学排名的研究工作也必不可少。
第三,大学排名可能使高校在竞争中采用不良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情形加剧。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使得各高校间对教育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这种情况虽然并不是由大学排名引起的,但是大学排名却对这种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大学排名它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有直接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各高校存在盲目攀比、对公众隐瞒实际情况、虚报数字、学术造假等情形,以期能够在排名中占据有利地位。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建立起透明、公正、合理的竞争机制,把高校间的竞争约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其朝良性竞争发展。
对于大学排名来说,其社会负功能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应该在继续做好大学排名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其负功能,用科学的方法将它所造成的影响最小化,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