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概述
黄庄职业高中品牌校建设项目的目的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石景山区教委绿色教育实验总体框架下,通过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石景山区教委、黄庄职业高中的合作,共同探索激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力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办学机制和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使黄庄职高成为北京市中职教育的品牌学校。
黄庄职业高中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市首批创办的职业学校之一,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建校三十年来,学校秉承“厚德、精技、励志、图强”的校训,逐步形成了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引企入校,在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层面开展校企合作,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铸产业化实训基地”的思路,建立了“科研、教学、实习、生产、经营、培训、服务”的一体化、多功能和高品位“一条龙”精品实训基地。学校在环境与校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然而,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不断扩张的现实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曾经充满活力的职业高中教育正在失去其生存空间并陷入发展困境。学校在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需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招生困难,生源出现结构多层次和不稳定的现象;第二,由于过于倚重学历教育而轻视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学校在满足社会的继续教育需求、服务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第三,多校址办学为学校资源共享、管理和教学组织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职业高中教育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上进行系统化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符合绿色教育的理念。
项目管理与运作
本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进行管理和运作。
子项目一:黄庄职业高中发展规划制定与学校领导干部领导力提升。
在石景山区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职成所、区教委和黄庄职高联合制定黄庄职高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规划体现绿色教育理念下的职业高中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创新,体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学校社会价值和现代学校制度理念,突出学校的品牌建设。项目内容还包括学校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培训和外地特色学校实地考察以及相关的发展咨询等活动。
子项目二:学校文化建设。
从激发教师、学生(学员)学习力和创造力的策略研究入手,探索绿色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发展目标与途径,促进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培育以创新和实践为核心的职业高中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梳理学校办学理念(如校训、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形成具有黄庄职高特色的校园文化。
子项目三: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
从研究职业高中专业和文化课程的特点入手,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和重构,从课程设计、配置、实施、监控和调整等多角度进行实践,建立学校自主发展特色课程的能力基础。课程开发核心小组在职成所的指导下,建立符合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和提高教学有效性两方面,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创新能力,构建职业高中智慧的支点。以美容美发专业、旅游服务专业为重点,打造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和名师。
项目举措
在教育学部与石景山区教委绿色教育实验的总体框架下,项目于2010年启动。项目建立了“北师大 区教委 学校”的合作机制,在学校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主要举措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在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如组织北师大师生和黄庄职高中层以上干部和教师代表,召开“绿色教育项目——学校内涵建设研讨会”,就“校园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内容进行研讨等。在学校的国家示范校申报工作中,共同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确定了“校企融合双主体,技能培养和德育双线并行”的“双体双线,三段阶梯”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内涵。项目关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通过召开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研讨会等形式,完善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思路,修订办学文化标识,并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项目组通过SWOT分析、中层干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学校的整体发展状况,特别是教师和信息化工作等实际,为制定学校的多项发展规划提供了实证基础。项目引入ISO 9000国际质量标准对学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为学校教育建立可持续的教学质量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均进一步夯实了黄庄职业高中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
第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项目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工作部署,选择烹饪和金融等专业进行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对两个专业的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整体化的工作分析方法——“实践专家访谈会”,系统确定了既能满足企业工作需求,又能促进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发展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性任务,即典型工作任务,并对菜点制作、资金管理等11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深入描述。这一以“设计导向”理念替代传统的“适应导向”理念的课程开发模式,充分践行了“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的绿色教育思想。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项目组开发了金融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专业课程,撰写了相应的教学文件。课程改革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三,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项目组织开展了以“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为主题的公共基础课研究课活动,促进公共基础课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的同时,为公共基础课教师搭建了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如组织的公共课研究课展示中,由师大教师和教学副校长及教科研处、教务处、督导室和教研组负责人等共同听课和评课,通过对“公共基础课如何与专业相结合,为专业服务”问题的研讨,提高了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改意识。项目引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表”等工具,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和教师教学行为他评等15类教学行为分析,分别对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调查。项目开展的说课比赛和“基于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的中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等工作,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项目组织教师填写的《中职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及职业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及《中职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等问卷,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示范校申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基础。
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采用引入先进理念和科学的工具,共同探索了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途径。由于采用了“科学伴随”等方法对创新活动进行设计,避免了很多职业教育和区域创新项目中存在的“学术无知”现象的发生。项目取得了具有创新意义及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第一,建立了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促进生涯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项目开发的新课程,把握了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符合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体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人文主义技术观,践行了绿色教育思想。项目形成的一系列教学文件,如学习领域描述等,在功能、表达格式上与传统的教学材料有很大区别,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发展性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可作为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的示范性参考样本。
第二,项目采用“标杆学习”等组织学习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项目组织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教学环境设计以及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在实践中多角度地反思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其影响和教学效果已经显现。项目在推动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工作的同时,还锻炼和培养了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第三,项目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特大型城市职业中学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学校确定的“校企融合双主体,技能培养和德育双线并行”的“双体双线,三段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创新、合作、竞争、奉献”的具有现代企业文化意识的校园文化,开展的“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自我管理—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自我超越—社会综合实践”系列实践活动等,创设的“我是黄职人”的校园文化氛围,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黄庄职业高中品牌校建设项目的目的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石景山区教委绿色教育实验总体框架下,通过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石景山区教委、黄庄职业高中的合作,共同探索激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力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办学机制和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使黄庄职高成为北京市中职教育的品牌学校。
黄庄职业高中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市首批创办的职业学校之一,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建校三十年来,学校秉承“厚德、精技、励志、图强”的校训,逐步形成了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引企入校,在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层面开展校企合作,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铸产业化实训基地”的思路,建立了“科研、教学、实习、生产、经营、培训、服务”的一体化、多功能和高品位“一条龙”精品实训基地。学校在环境与校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然而,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不断扩张的现实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曾经充满活力的职业高中教育正在失去其生存空间并陷入发展困境。学校在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需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招生困难,生源出现结构多层次和不稳定的现象;第二,由于过于倚重学历教育而轻视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学校在满足社会的继续教育需求、服务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第三,多校址办学为学校资源共享、管理和教学组织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职业高中教育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上进行系统化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符合绿色教育的理念。
项目管理与运作
本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进行管理和运作。
子项目一:黄庄职业高中发展规划制定与学校领导干部领导力提升。
在石景山区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职成所、区教委和黄庄职高联合制定黄庄职高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规划体现绿色教育理念下的职业高中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创新,体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学校社会价值和现代学校制度理念,突出学校的品牌建设。项目内容还包括学校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培训和外地特色学校实地考察以及相关的发展咨询等活动。
子项目二:学校文化建设。
从激发教师、学生(学员)学习力和创造力的策略研究入手,探索绿色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发展目标与途径,促进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培育以创新和实践为核心的职业高中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梳理学校办学理念(如校训、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形成具有黄庄职高特色的校园文化。
子项目三: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
从研究职业高中专业和文化课程的特点入手,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和重构,从课程设计、配置、实施、监控和调整等多角度进行实践,建立学校自主发展特色课程的能力基础。课程开发核心小组在职成所的指导下,建立符合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和提高教学有效性两方面,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创新能力,构建职业高中智慧的支点。以美容美发专业、旅游服务专业为重点,打造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和名师。
项目举措
在教育学部与石景山区教委绿色教育实验的总体框架下,项目于2010年启动。项目建立了“北师大 区教委 学校”的合作机制,在学校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主要举措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在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如组织北师大师生和黄庄职高中层以上干部和教师代表,召开“绿色教育项目——学校内涵建设研讨会”,就“校园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内容进行研讨等。在学校的国家示范校申报工作中,共同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确定了“校企融合双主体,技能培养和德育双线并行”的“双体双线,三段阶梯”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内涵。项目关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通过召开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研讨会等形式,完善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思路,修订办学文化标识,并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项目组通过SWOT分析、中层干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学校的整体发展状况,特别是教师和信息化工作等实际,为制定学校的多项发展规划提供了实证基础。项目引入ISO 9000国际质量标准对学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为学校教育建立可持续的教学质量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均进一步夯实了黄庄职业高中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
第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项目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工作部署,选择烹饪和金融等专业进行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对两个专业的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整体化的工作分析方法——“实践专家访谈会”,系统确定了既能满足企业工作需求,又能促进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发展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性任务,即典型工作任务,并对菜点制作、资金管理等11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深入描述。这一以“设计导向”理念替代传统的“适应导向”理念的课程开发模式,充分践行了“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的绿色教育思想。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项目组开发了金融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专业课程,撰写了相应的教学文件。课程改革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三,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项目组织开展了以“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为主题的公共基础课研究课活动,促进公共基础课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的同时,为公共基础课教师搭建了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如组织的公共课研究课展示中,由师大教师和教学副校长及教科研处、教务处、督导室和教研组负责人等共同听课和评课,通过对“公共基础课如何与专业相结合,为专业服务”问题的研讨,提高了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改意识。项目引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表”等工具,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和教师教学行为他评等15类教学行为分析,分别对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调查。项目开展的说课比赛和“基于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的中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等工作,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项目组织教师填写的《中职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及职业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及《中职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等问卷,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示范校申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基础。
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采用引入先进理念和科学的工具,共同探索了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途径。由于采用了“科学伴随”等方法对创新活动进行设计,避免了很多职业教育和区域创新项目中存在的“学术无知”现象的发生。项目取得了具有创新意义及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第一,建立了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促进生涯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项目开发的新课程,把握了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符合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体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人文主义技术观,践行了绿色教育思想。项目形成的一系列教学文件,如学习领域描述等,在功能、表达格式上与传统的教学材料有很大区别,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发展性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可作为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的示范性参考样本。
第二,项目采用“标杆学习”等组织学习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项目组织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教学环境设计以及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在实践中多角度地反思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其影响和教学效果已经显现。项目在推动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工作的同时,还锻炼和培养了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第三,项目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特大型城市职业中学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学校确定的“校企融合双主体,技能培养和德育双线并行”的“双体双线,三段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创新、合作、竞争、奉献”的具有现代企业文化意识的校园文化,开展的“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自我管理—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自我超越—社会综合实践”系列实践活动等,创设的“我是黄职人”的校园文化氛围,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较大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