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的和风图案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浮世,源自佛教用语, 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因为这些版画的题材所表现的多是歌舞妓与茶社的生活场景, 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 需及时行乐”的思想,故此被称为“浮世绘”。在当时的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人们独特的审美趣味, 而独特的审美趣味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美人画不仅仅是“春宫图”那么简单,其中包含着画师精湛的画技,以及对当时社会淋漓尽致的描述。
  关键词:浮世绘;美人画;画师;技艺;社会背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9-3
  我有一次在看浮世绘美人画的相关书籍时,有人路过,便斥责说这春宫图有什么好看。当时虽然只能是一笑置之,但是当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浮世绘与所谓的春宫图并不能画上等号。那么什么才是浮世绘美人画真正的面目?它又怎么会给人以“春宫图”这样一个印象呢?
  一、什么是浮世绘?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流行的一种风俗画,分为手绘和木刻版画两种,题材大多以平民的日常生活和日本风景为主。浮世绘版画吸收了西方写实绘画的立体透视画法,但整体却又保留着日本传统画的平面装饰特点。在日语中,“浮世”与“忧世”(うきよ)的读音是一样的。“忧世”来源于佛教用语,指的是人生的虚无缥缈和生死轮回,表示“人生是苦”之意。从15世纪开始,发展到了17世纪的日本江户时代,“浮世”这个词变得非常流行,带有玩世不恭、世态炎凉或是甘之如饴的讽刺意味,出现了以此惯称的东西,比如“浮世袋”、“浮世发髻”等等。“浮世绘”一词最早出现于1681年(天和元年)发行的诽谐书《各种各样的草》一书
  中。[1]
  当面对图案流行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与风格改变时,当代的英国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家贡布里希分析其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图案流行风格的产生,一是人们喜欢不断改变形式的心理原因;二是随着人们的交往增多,产生了表现自愿望的社会原因;三是制造商为了推销奢华的物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的经济原因。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浮世绘的内涵并非只停留在歌舞妓演员、出宫化和色情业等层面,而是鲜活地描绘和记载了江户时期日本的风土人情,是迎合商贾市民和大众需求而存在的,体现了这个闭关自守的社会里人们普遍的趣味和喜好。
  二、活色生香的美人图
  浮世绘最主要的题材当属以吉原游女为主角的美人画,以及描绘色情的春宫图;其次是为歌舞妓演员所画的“役者绘”;还有就是在母模时期才兴起的风景花鸟画。除了以上的三大题材之外,还有大量的市井生活和历史故事等等。
  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曾指出:“日本女性在一千年以上的绘画史中,三次成为重要主题,三次成为与男性抗衡的主角。即平安时代表现贵族女性的绘卷、德川时代初期以京都为中心描绘平民女性的风俗画,以及江户时代表现舞女的浮世绘。”[2]
  我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也在《忘不了的画》中提到了对美人画《青楼十二时丑之刻》(图1)画面的描绘:
  (一)早期的美人画
  在浮世绘的创始人菱川师宣的作品中,打破了在之前的屏风和画卷中已成定势的人物形态和造型。菱川师宣出生在一个染织品缝纫世家,作品深受明清版画的影响。《回首美人图》(图2)是他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画中的女子身着橘红色的和服,服装上由樱花团进行三段式装饰,是元禄年间江户女性的典型穿着。女子背对着我们,回首妩媚一笑,更添风情。菱川师宣擅长以柔美的线条细致地刻画女子美丽的姿态,并将其发展成一种典型的样式,奠定了美人画的基础。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菱川师宣的风俗画或者美人画大多都具有色情意味,被叫做“春画”,即是中国古代所称的“春宫图”。日本人将“皇宫”的“宫”略去,意在强调画的世俗和平民。与菱川师宣同时代的画师光芒不免被少许的掩盖,山村治卫兵就是其中的一位。然而与菱川师宣相较,在他的笔下人物则比较古雅丰满,群像也更加稳重、富有量感。他多用大幅构图,并注重画面的平衡感。
  但是在当时,浮世绘的版画都是单一墨色拓印的“墨摺绘”。有着手工着色的都是非常稀有而珍贵的奢侈品,一般人没有办法得到。后来随着刻印技术的成熟,以绿黄渲染,红色为主色的“丹绘”也渐渐盛行起来,之后的几代浮世绘画师都采用这种绘画方式。
  18世纪初是“丹绘”最盛时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师就是鸟居清信。1700年(元禄十三年)刊行的《娼妓画牒》是代表鸟居清信成熟风格的作品,以一人一图的形式描绘十九位有真实姓名的吉原名妓,迎合了当时江户人们的需求而收到广泛的好评。鸟居清信所塑造的美人画以流利线描见长,不同于菱川师宣的柔美,在线条上注重力度,构图夸张,捕捉和表现富有表现力的瞬间。以鸟居清信为鼻祖的“鸟居派”画师作品,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好评。鸟居清广是另一位以美人画见长的鸟居派画师,现有一作品《梅树下之男女——见于玄宗皇帝与杨贵妃》藏于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尺寸是43.6x31.5cm,大倍版红摺绘。其上所绘二人坐于梅树下,女子女子依偎着男子吹笛,发型则是元绿年间流行的胜山发型,衣着的花纹是以菱形的图案和飘渺的云烟为主,而男子则以植物的叶子作为装饰,上色则以单一红色,画面充满着热烈的日常情趣。[4](图3)
  (二)“锦绘”的发明
  铃木春信的名字是与被称为“锦绘”的多色套印版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锦绘被普遍运用在印制绘历上,绘历是一种将传统和歌、俳句或汉诗等与大小月份组合在一起,将月份的数字巧妙地隐藏在各种图案中,做成一种既方便记忆又具有装饰性效果的画面,可以作为新年礼物馈赠亲友。但是当时的绘历不可以买卖,所以在铃木春信等人的努力下,把用于绘历上的多色套印技术移植到了浮世绘版画的制作上。
  铃木春信制作了以牧溪的《潇湘八景》为蓝本的《坐铺八景》系列,借八景来描绘江户女性的日常生活(图4、图5)。这个系列既反映了锦绘诞生初期的面貌,也是铃木春信杰出的代表作。他笔下如梦境中美妙的女子融合了大和绘以及中国明代文人画中美人的元素,使得画面和俳句诗意相得益彰,也体现了日本的审美核心——“物哀”思想,富有和歌意境。
  (四)后期美人画
  日本学界将宽政年间(1789-1801)视为浮世绘版画的高峰期,此后便逐渐走向衰退。[5]在喜多川歌麿将美人画推向了顶峰之后,鸟文斋荣之成为连接两个时代的画师。后期美人画鲜明地反映出了江户末期的时尚风向,但这个时期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齐,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水平。但是江户末年,依然是浮世绘版画的样式、题材和数量优势最活跃和繁荣的时期。
  从浮世绘中可以发现,如果省略掉画作中人物的服饰、发型和动作神态,人物的形象几乎千篇一律没有变化。“总是程式化的,非个性的,并非哪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种类型。”[6]这样的一种作画倾向不仅仅表现在一位画师的绘画作品之中,在同一流派甚至在同一时代的画师绘画作品中,都能够找到许多程式化的相同之处。但是在广泛意义上的迎合当时的大众趣味和流行趋势的同时,很多画师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特点让自己的画作别具韵味。从菱川师宣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作品中的美人脸部丰满、眼睑细而长、神情妖冶。而进入永安年间之后,美人画在鸟居清长的笔下更加具有现实感,躯体描绘比例被适度加长,显得健康并具有力量感,优雅的举止赋予美人画中的风尘女子些许书卷气,让美人更加理想化。在这种风格影响下,喜多川歌麿又发扬了自身的个人风格,创造出了“大首绘”的半身像样式,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样式化、类型化的束缚,使用细微的细节,比如服饰、道具、形象的细小差异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如此达到了浮世绘美人画样式的顶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乐器声学角度出发,以新疆维吾尔手鼓声学测量为主线,通过对手鼓的测量分析,努力探讨和挖掘手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新疆;手鼓;声学;乐器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72-2  一、缘起  “听,孩子已经有了心跳声了。”医生正在给怀孕5个月的孕期妈妈说道。怀孕的母亲抑制自己
期刊
摘要:电子网络媒介时代,地球上任意信息借助电子媒介传播瞬息万里,地球在时空范围内缩小为一个小村落。打开电视你可以去地球任何角落旅行,登录Internet你可以纵览世界新闻并立即评论、分享、转载。作为文化进步的继承者和推动者,我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高级文明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一切文化(包括音乐)是否进入“娱乐致死”预言,不论如何我们必须先认清它的现象、接受它、不断探索改进它,继续前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前最重要的时段,它关系到一个完整人的成长与在社会生存的能力。而现如今,中国大学制度没有色彩感,学校把将培养模式进行规定致使课堂形式单一、乏味。因而针对此种现象,根据视唱观摩的教学成果引发感悟与思考,进而根据实际训练将平时课堂上对学生有益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并且详细阐述产生的教学效果和影响。以亲身学习经历为大学教育提供有效的建议和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中国教育制度;视
期刊
与马良书相识十余年,总是亲切地称他为老马,称谓的由来,想必是因他的平实、宽厚与笃定,让人彻彻底底地放心与信赖。老马的人品,是不多见的厚道淳朴,圈中朋友皆为赞许。老马的学问,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心生钦佩。他的专业学习经历,用一个不太合乎今日时宜的词汇,那叫一个“根正苗红”。他受教于专业艺术学院,并不断得到国内最好名家的指点,可谓转益多师,在学习绘画艺术方面一路坦途。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投到著名画家
期刊
摘要:世界本应无国界,其东西方也不过是人为的划定罢了,无论是所谓的东方艺术文化,抑或是所谓的西方艺术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艺术之瑰宝。东方、西方的区别在于人心文化的差别,但艺术理应无差别,应平等对待。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艺术包容力;平等;无界  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3-1  每种文化,每个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品性,有其独特的艺术价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倡导者之一的吴冠中,不仅热衷于传统文化,同时也立足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会点上,为观者建立起崭新的审美品格和审美趣味。本文试图以吴冠中先生艺术创作四个时期的变化为视角,去分析他这四个时期创作不同的色彩基调。  关键词:吴冠中;四个时期;色彩基调;  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9-1  吴冠中被国际艺坛认定为20
期刊
摘要:书画作为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赋予艺术更加生动且具有活力的元素。本文介绍了刘依农书画继承传统与创新的画风、传统绘画的理念以及刘依农独特的绘画意境。  关键词:刘依农中国画;艺术;创新;特色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31-2一、刘依农的中国画作品注重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一)注重传统画风,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  刘依农的中国画作品在中国文
期刊
摘要:黄公望、董其昌、王原祁三人之间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师承关系,本文就以《写山水诀》《画禅室论画》《雨窗漫笔》为例研究三者在山脉的布局和山脉的创作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黄公望;董其昌;王原祁;山脉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4-1  一、黄公望、董其昌、王原祁之间的师承关系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
期刊
摘要:2005年,《无限挑战》节目的第一期在韩国MBC电视台开播,它标志着真人秀节目作为独立形态在韩国首次出现。截止到2014年韩国真人秀《无限挑战》已经走过第十个年头,其创作、生产、发行与收益的良性循环等等这些都依赖于电视真人秀节目所具有的独特的品牌建设能力。品牌作为一座桥梁将电视真人秀的本体与市场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关键词:无限挑战;韩国真人秀;品牌意识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本文以运用“太极”涵义或“太极图”为设计元素的标志为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太极图的构成涵义,对太极标志的视觉构成形式进行论述,试图从设计原理、视觉表现等方面来分析“太极标志”设计的造型特点。  关键词:太极图;标志设计;太极标志;造型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43-2  太极图以圆心为中心点旋转对称,图形简洁,构图巧妙,是遵循对称法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