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符合ICD一级预防标准并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ICD的诊断设置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两个工作区,治疗设置抗心动过速起搏(ATP)、低能量同步转复(CV)和高能量除颤(DF).术后患者常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每3~6个月随访1次,利用程控仪获取ICD储存资料,了解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情况以及ICD的诊断和治疗是否准确,及时调整相关参数并处理ICD故障.结果 共随访了22例患者,平均随访(12.8±8.6)个月.共有lO例患者记录到ICD治疗事件.10例患者ICD记录到持续性VT事件,其中由ATP终止6例,CV终止4例.4例患者有VF事件,均1次DF成功.2例ICD将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AF)识别为VF并进行放电治疗并转复房颤.结论 IC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ICD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OFR)代谢物丙二醛(MDA)、TNF-α、IL-6、IL-8以及一氧化氮(NO)的影啊.方法 将60例单侧下肢手术伴有缺血-再灌注的患者随机
基于 SCORE(可扩展核心式 )网络结构的 Q o S模型算法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鲁棒性和较高的服务质量保证 ,文章通过实验证明了用动态分组状态和无含流状态核心的公平排队算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以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完全缺乏为特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了对1个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成员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0.000;r=0.694,P=0.000).结论 血小板5-HT浓度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中枢5-HT的功能,以血小板5-HT含量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标记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首次报道是在1972年.但至今其发病机理仍不明确.目前公认的相关病理机制有:内皮功能障碍、微血管功能失调、冠脉储备功能下降、胰岛素抵抗、炎症.有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人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中NF-1(nulear factor 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来研究该基因在瘢痕疙瘩中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了3例正常皮肤标本和3例瘢
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方差分析法 ,研究了Si、Mn、B对球铁的硬度、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Mn、Si、B含量分别为 2 0 %、 2 6 %、 0 0 0 6 %时 ,可以获得HRC为 5 0左右
通过对配方和工艺的调整,成功地研制出高强复合定径水口,其基体与复合体结合紧密,提高了复合体的抗热震性,克服了镶嵌式水口的缺陷,并提高了水口的耐用性.
在大规模分布式交互仿真中,数据分发管理(DDM)的重要功能是减少联邦成员接收不相关数据,实现数据过滤.它允许联邦成员在路径空间中通过更新区域或订购区域表达它们要发送或接
恶性肿瘤及其目前的治疗手段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本文简述了针灸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历代演革及目前现状,指出辨证论治、以时论治是治疗肿瘤的独到之处及优势所在,旨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