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水月化作剑下云烟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手札
  隐娘被道姑带走前是窈娘,是妈妈的阿窈,是田季安的窈七。可后来观众只叫她隐娘,一如她的命运:隐去。侯孝贤拍下那些丝绸上翻动的光影,录下自然虫鸣和风吹树叶声,他想让你体验一个刺客才有的灵敏耳目,一个少女才有的细腻心思,让你看隐娘所看,听隐娘所听。那么,你听懂了吗?
  —沐九九
  一棵老树,两匹瘦驴,一道山冈上静立着两个女子。聂隐娘一身黑衣,凛冽如寒月。她是沉默内敛的,大多时候都不说话,就连受命时也只是微微颔首,恭恭敬敬地捧刀来杀。
  师父着一身白色袍子,束着简约的发,望着远处连绵的山、波动的林、穿连而过的马队,声音波澜不惊,“此贼置毒弑父,杖杀胞兄,罪无可恕,为我刺其首,无使知觉。”
  是的,聂隐娘是个杀手,且是个剑术已成的高手。她杀人时用的那柄剑就像一根羽毛,轻而无言,利而无觉,姿态如行云流水般优雅,像一幅山水画上的最后一笔,勾勒之间不破坏一切美好的事物,也不遗留任何需要抹去的败笔。她孤身而来又独自离去,似没什么她做不到的,但除了杀人,好像也没什么她做得了的。风动树摇,有人还未感知到死亡便缓缓倒下,没留下一滴血。时光寂静,只有马儿奔突而走,飞鸟从远处幽静的林中飞起,聂隐娘转身离开,动作利落决绝,渐渐隐没于初来之处。
  此时的唐朝繁华已逝,像是一朵盛开到极处后的残花,哪怕再细心呵护也无力回天,只能看着花瓣一片片掉落。落没的大唐内有战乱,外受敌侵,唐代宗征战多年终于平定安史之乱。唐朝此后多方受敌,无奈只能大封节度使,藩镇割据之势愈演愈烈。
  蠢蠢欲动的力量使本已不完整的河山更加破碎,在大唐皇室心中留下一道道伤口。这时总是要女子的温柔来抚平伤口,所以皇室将聂隐娘的母亲—嘉诚公主嫁给了河朔三镇最为强势的节度使田氏。嘉诚公主担负起作为大唐公主的责任,离开丈夫,带着年幼的聂隐娘走进田府。同时将田家的儿子田季安收为己子,却让隐娘与田季安以表兄妹相称。隐娘与田季安从小青梅竹马,而如今隐娘要杀的人便是已成为新一任节度使的田季安。
  聂隐娘从山上回到田府时,母亲已被人杀死。时光流转间,她忆起母亲低头弹琵琶的模样,那寂寂的声音从记忆深处传来。隐娘穿上母亲做的华裳时神情哀伤,像是时间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遥想当年,母亲是大唐公主,父亲是威名赫赫的大将,而她还是聂府中无忧无虑的小姐,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惹人怜爱。她本应有顺遂安康的一生,像所有娇柔美丽的女子一样,有静好的时光和相濡以沫的夫君。她本应同所有金枝玉叶的美人一样,有着倾国的风韵。但她也是朝廷的棋子,杀人的刺刀,她没有选择,亦没有退路。前十年无忧无虑的韶华,后十年隐忍艰苦的光阴,聂隐娘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将所有美丽隐藏,练就一颗冰凉无情的心。
  这些年来,她练习剑术,可以在百步之中取人性命,她武功高强,连民间都传言她是正义的女侠。但她再也不是他口中的阿窈,也不是君子好逑的佳人,她是要杀死表哥田季安的聂隐娘,而她记忆中的表哥是同她有婚约之盟,叫她“窈七”的如玉少年。她还记得年少时的事情,那时衣裳如锦月如歌,他是风流倜傥的少年,自己对他总有几分欲说还休的情意。曾经那些隐秘的爱恋、未成的姻缘、定情的玉玦,最终还是因为权力纷争成为过眼云烟。
  那天夜里,聂隐娘隐在层层叠叠的帘后,那些绣着花纹的丝绸在晚风中飘荡,那些不曾忘却的往昔在光影之中隐隐波动。聂隐娘又瞧了瞧她年少时不能称作恋人的恋人,那人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聂隐娘转身离去,背影却不如以往决绝。想起年少,那不多的青葱年月在权力纷争和利益纠葛里不断挣扎而痛苦。
  聂隐娘想起师父曾说,杀田季安一人可救百万人。好似苍生都在她手中等她拯救,而这正义的姿态说到底依旧是为了那远在长安的皇室。这或许也是师父当年要将聂隐娘带上山的目的,想要毁去她一人的命运,去拯救那不能拯救的天下。
  而聂隐娘不论曾经还是现在,都没有反驳,她有着恰到好处的隐忍和判断。她聪慧灵敏,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为任何言辞所激。她就像是一棵树,一棵茂盛的扎根土地的树,一半沉默地伸向最深处的大地,一半优雅地伸向最广阔的天空。
  聂隐娘可以抵挡所有人的威胁和刺杀,在这重重叠叠的权力纷争中如观看的第三者,也如隐秘的局外人。她总是利落地转身,以最快的速度离去。在这如火如冰的大唐,朝廷和藩镇已成为永远都不能妥协的敌人。这江山下的迷雾除了时间,没有谁可以拨开。聂隐娘一人不可,皇室万人也不能。
  这或许就是聂隐娘的传奇之处,不只是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绝妙剑术,更是作为一个女子超脱时代的洒脱和不动声色就可窥视一切的智慧。
  她有自己的判断,所以没有杀要杀之人。她同师父告解,说嗣子年幼,杀了田季安天下必乱,理由如此冠冕堂皇。高高的山上,天空低沉下来,只在一个角落里,低矮的树在风中摇摆。师父站在那里,最终没有说什么。
  聂隐娘不是娇柔的女子,也不做拯救苍生的侠客。她离开了那个要将所有人逼到绝境的悬崖,洒洒脱脱,决绝而来,决绝而去。
  连山云雾起,望君不见君。唯有幽静江水默默,在浅墨色的天空与大地合拢的幕布里,如古旧的灯下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大片的芦苇在山的一侧缓缓摇动,远处山峦起伏,白雾渐起。
其他文献
慕容小公子初到药王谷那天,山中开了许多丁香,白的芬芳,紫的优雅,十分动人。彼时她正上山采药,回来后便听到师姐们议论:“慕容庄主亲自送到药王谷的小公子八成是活不成了,可惜了一副好皮相。”  那时师傅正在给他施针诊治,她走过来,师父吩咐说:“丁香,拿条毛巾。”心静如水的师父声音中竟有一丝不忍。她一双明眸望过去,看那小公子痛得满头大汗,却死死咬着嘴唇,不呻吟一声。她翻了一条帕子出来,轻擦着少年轮廓分明的
期刊
古往今来,多少人仅凭那首《桃花庵歌》便断定唐寅其人风流乖张,是红阑风月地千金买笑的贵公子,是纸醉金迷处饮歌听雪的风雅人,抑或是寂寥江湖间过分喧嚣的匆匆过客,却绝不会是终其一生不得意的落拓公子。  唐寅生于苏州,因正逢寅年,父亲便为他取名唐寅,小字伯虎。彼时唐家尚是书香门第,因而他有幸拜入名师门下,幼时便习得诗书画作的真义。  从未有人能将淡薄的天水碧穿得那般逸秀,可他能。唐寅常在清明新绿的竹林间作
期刊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只是遇见他之前,她从来都不信。良好的教养之下,柳氏总以为她能成为一个相夫教子的妻子,却永远无法像普通女子一样倾慕丈夫。甚至她都不知道原来自己也能这般勇敢,将隐藏在谦顺外表下的锋芒显露出来。  靖王萧景琰从声名不显的皇子成为如日中天的太子,自然是有几分本事的。金陵的蜡梅开得正好,她随手在园子里折了几枝,眉眼柔和地听着小丫鬟叽叽喳喳地说着他的事迹,“听说静妃娘娘属意咱们小姐当靖
期刊
小锦爱上了大魔王。  所谓“大魔王”,其实只是住在这座水榭里的公子。他的儒巾束得一丝不苟,脸上坚毅的棱角似刀锋般,割得人心冰凉。他不常住在这里,每每回到水榭,他的衣衫上总是沾满鲜血。彼时他会俯身在水池旁用汗巾蘸水擦拭血迹,起初轻缓,其后便似厌弃这满面血迹一般,狠狠擦去脸上的痕迹。  小锦猜他定是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像话本里的刺客,评书中的杀手。所以小锦在心里默默给他取了个名字—大魔王。  第一次见
期刊
金陵城外,钟山脚下,一座青砖宅院里,有位青衫老者于雪花飞舞中凝望远方,虽然寒风瑟瑟,雪扑脸颊,但梅花灿然绽放,令他神清气爽,他轻轻吟诵着,一首绝句如瓣瓣梅花,浸润着芳香跃然纸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首著名的《梅花》是王安石被罢相之后隐居乡野时所写。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彼时容颜憔悴,满腹苍凉。  出生于临川的王安石自幼聪慧,读诗诵文过目不忘,时人称其为神童。少年桀骜
期刊
我是一颗红豆,一颗相思红如血的红豆。我生长在江南,青花瓷一般的江南。  开始我并不红,滋润着江南的水汽,青绿一点缀在枝头。那时我还懵懂,也很顽皮,把一切都想象成我生命的颜色,青嫩而翠绿,如一朵翠绿荷叶上的露珠,从里到外都透着亮。  娘告诉我,要想成为极品红豆,就要变得殷红晶莹。我疑惑地问:“怎么才能变红啊?”娘说,如果有人血喂养,一眨眼的工夫就会变红。我吓了一跳,人血从哪儿来?谁愿意给?  娘又说
期刊
光绪三年的冬天来得有点儿迟,双仁巷的梅花才刚睁开眼,入骨的清寒便随着铺天盖地的雨滴敲打着青色瓦当,在雕栏上开出一朵又一朵水花,瘦小的梅朵在雨雾中愈发显得孱弱。时光寂寥,带着点忧伤怅惘,还有乱世里的无奈和苍凉。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寒风细雨的呼唤中踏入今生的轮回。  澎湃的钱塘江就在他的家乡,潮水来时,白练连云起,水接天上仙,既有娇媚柔情,也有波澜壮阔,只有这样的山水才能被王国维深情托付。儿时研读诗书
期刊
故事刚开始,司命星君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那晚,怜香惜玉的张鹏看见美人失足落水,奋不顾身跳下救人,本想来个英雄救美,没想到直接被高跟鞋一脚踢回了古代。  时光漫溯千年,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便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当朝太子齐晟的太子妃、将门之女张芃芃。穿越来得措手不及,让他这个活了二十多年的花花公子直接穿越成了女子……而且整个南夏都知道她飞扬跋扈、骄纵蛮横,是个不受宠的深宫怨妇。  张芃芃不再是原来的张
期刊
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尽了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彼时的她欢脱活泼,刚刚荡过秋千有点儿疲倦,甚至懒得去揉发麻的纤手,香汗湿透轻衣,阳光正柔和地洒在庭院里。  忽然就看见那个让人心惊的身影,她忘了穿鞋,只穿着袜子,连云鬓上的金钗也掉了,这样的慌乱与匆忙只因那人的猝然到访。长在深闺的她早就听过他的大名,而她此时已料到他是来提亲的。  翩翩公子如赵明诚,绝代才女如李清照,就这样演绎着一段美好姻缘,然而
期刊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此地是女贞观,在出落凡尘的清静地,两人于此初次相遇。犹如六道轮回时的回眸,钟鸣磬响,她眉间悠然。  彼时,潘必正赶考落了第,惭于归家,借宿于姑母所在的女贞观中,暂度时日。潘必正落第后的心变得愈发敏感,也怜惜周身一切美好事物。因此,他见到陈妙常的第一眼便觉有他乡遇故知般说不出的惊艳。  不过一个照面,他大致揣摩出她身后必有故事。这女子误落凡尘,一颦一笑都是谜,他猜不透。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