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多少人仅凭那首《桃花庵歌》便断定唐寅其人风流乖张,是红阑风月地千金买笑的贵公子,是纸醉金迷处饮歌听雪的风雅人,抑或是寂寥江湖间过分喧嚣的匆匆过客,却绝不会是终其一生不得意的落拓公子。
唐寅生于苏州,因正逢寅年,父亲便为他取名唐寅,小字伯虎。彼时唐家尚是书香门第,因而他有幸拜入名师门下,幼时便习得诗书画作的真义。
从未有人能将淡薄的天水碧穿得那般逸秀,可他能。唐寅常在清明新绿的竹林间作画,雨前的林间散发着泥土清香,修竹一节节拔高而生,蝴蝶翩跹行过。他长身玉立,站在几前,一案一砚,一笔一墨,一气呵成。他总穿天水碧的长衫,将织锦的袖口轻轻挽起,玉冠簪发,露出俊秀的眼,细致的眉。他落笔前会皱着眉头想许久,落笔后却不肯停下片刻,笔锋划过时书尽风流。
后人常羡慕他天赋异禀,年少成名。那皆是因为他们不曾看见他在茂林修竹间额上沁出的薄汗,不曾目睹他的笔尖浸染的那缸墨水,更不知晓他在蚊虫遍生的林间咬牙画竹,一画便是十载寒暑。上天虽赐予他高于寻常人的天赋,可后来诗画皆通、名冠江南却是凭着他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磨砺。
唐寅好学且慕才,年少时结交了数位同道之人,其中不乏诗词大家、墨画鼻祖。诗词上他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绘画上则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彼时的他风致如莲,冠绝苏杭。
清风明月的夜晚,他与三五好友中庭小聚,把酒祝东风,恍惚想起才高八斗的李太白曾邀月共饮,便也高高举杯,舌尖一绕便吟出《把酒对月歌》:“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其词灼灼,其心可昭。他以诗酒自娱,不拘礼法,豪迈洒脱间却不失风雅。友人皆笑他碧衣磊磊少年疏狂,而后一曲《把酒对月歌》传遍街头巷尾,姑苏城内纵是总角孩童亦能咿呀吟唱。
那年他刚及弱冠,于漫天桃花雪间惊鸿一瞥,瞧见了一抹倩影。那女子着一袭红裙,东风拂过,红衣猎猎,墨发翩飞。她捧着描金的小手炉冲他笑,刹那间十里桃花失了颜色。
那女子后来成了他的妻。此后,他们同下江南齐赏丝竹;他们青梅煮酒素手调弦,唯盼一生一世一双人。
一季夏一度秋,此刻温柔美好便以为是一生,殊不知此生漫漫,多的是凄风苦雨。唐寅20岁那年唐父去世,更让他肝肠寸断的则是母亲、幼子、胞妹相继去世。都是血浓于水的至亲,相继离世怎不叫人神思惶惶,欲随之而去?
唐寅日渐消沉,终日醉酒,家境也逐渐衰落。好友祝枝山屡屡劝他暂收悲思,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唐寅听从其规劝,敛悲思,备科考。次年他为好友之妻作墓志铭,思人及己,不禁感怀人生天地间犹如蜉蝣,朝生暮死。这年他不过26岁,尚不到而立之年,可两鬓竟已生了华发。
三年苦读后,唐寅参加科考,其间与好友夜宿花柳之地。那不过是他心中愁苦,才在烟花之地一醉解千愁,却因此被提学御史厌恶,致使其名落孙山。幸得苏州知府爱惜人才为他讨饶,才将他录于榜末。
两年后,唐寅入京参加会试,本是一笔挥就的好文,却无辜被牵连到科场舞弊案中下狱待审,等他出狱后已被罢黜为吏。唐寅深以为耻,决然不去就职,妻子却劝他为生计考虑,纵然当个小吏也远胜流落街头。
唐寅苦笑,曾经才情四溢的女子已然被生活磨得毫无棱角。这世间最难得之事莫过于得一挚爱,赌书泼茶举案齐眉,这乐事他曾拥有;可世间最可悲之事又莫过于挚爱只可同享福不可共患难。她为了茶米油盐同他吵闹,他抬笔点墨,写下一封休书。都知道比翼分飞连理死,说得真不错,他与她只能两两相忘于江湖,而不能共偕老。
笔落墨干,他心中一阵酸涩。天地间他似是孑然一身,无父无母,无妻亦无子。他四处流浪,山河为榻天星为烛,一游便是十数年。他卖文鬻画得拥一盅薄粥,他如牛饮酒,乐不可支。他作过那样多的画,《山路松风图》《王蜀宫妓图》等,寥寥几笔墨画中尽是缠绵春风、雨晴烟晚。可没一样是他所求,亦没一样他能求到。
他毕生所求是学有所用,是侍奉高堂,是与妻子携手白头,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只叹造化弄人,天命难违。
数十年细雨湿流光,这滚滚红尘于他何尝不是南柯一梦一场空欢?半梦半醒半醉间,他缓步行到一处,那里桃花灼灼十里如春,红艳艳一片,看得他动了心。有浓烈酒香沁入他的鼻腔,垂垂老矣的老翁突然哭得像个孩子。于是他四处打听,准备买下这处桃花庵。他以一纸欠条回归桃园,以余生卖文鬻画偿还债务。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富贵,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世人皆知第一句,从而断定他是洒脱出尘不为凡事所扰的桃花仙,却不知他摘的桃花换得酒钱,不为自娱,只是偿还半生债务。
桃花年年开复落,春红时时谢。酒醇尚在,可苏州再没有了那个生于寅年小字伯虎的少年,只有桃花艳处一座荒凉的坟茔,坟头青草丛生已有丈高。而他终于求得花下长眠。
唐寅生于苏州,因正逢寅年,父亲便为他取名唐寅,小字伯虎。彼时唐家尚是书香门第,因而他有幸拜入名师门下,幼时便习得诗书画作的真义。
从未有人能将淡薄的天水碧穿得那般逸秀,可他能。唐寅常在清明新绿的竹林间作画,雨前的林间散发着泥土清香,修竹一节节拔高而生,蝴蝶翩跹行过。他长身玉立,站在几前,一案一砚,一笔一墨,一气呵成。他总穿天水碧的长衫,将织锦的袖口轻轻挽起,玉冠簪发,露出俊秀的眼,细致的眉。他落笔前会皱着眉头想许久,落笔后却不肯停下片刻,笔锋划过时书尽风流。
后人常羡慕他天赋异禀,年少成名。那皆是因为他们不曾看见他在茂林修竹间额上沁出的薄汗,不曾目睹他的笔尖浸染的那缸墨水,更不知晓他在蚊虫遍生的林间咬牙画竹,一画便是十载寒暑。上天虽赐予他高于寻常人的天赋,可后来诗画皆通、名冠江南却是凭着他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磨砺。
唐寅好学且慕才,年少时结交了数位同道之人,其中不乏诗词大家、墨画鼻祖。诗词上他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绘画上则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彼时的他风致如莲,冠绝苏杭。
清风明月的夜晚,他与三五好友中庭小聚,把酒祝东风,恍惚想起才高八斗的李太白曾邀月共饮,便也高高举杯,舌尖一绕便吟出《把酒对月歌》:“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其词灼灼,其心可昭。他以诗酒自娱,不拘礼法,豪迈洒脱间却不失风雅。友人皆笑他碧衣磊磊少年疏狂,而后一曲《把酒对月歌》传遍街头巷尾,姑苏城内纵是总角孩童亦能咿呀吟唱。
那年他刚及弱冠,于漫天桃花雪间惊鸿一瞥,瞧见了一抹倩影。那女子着一袭红裙,东风拂过,红衣猎猎,墨发翩飞。她捧着描金的小手炉冲他笑,刹那间十里桃花失了颜色。
那女子后来成了他的妻。此后,他们同下江南齐赏丝竹;他们青梅煮酒素手调弦,唯盼一生一世一双人。
一季夏一度秋,此刻温柔美好便以为是一生,殊不知此生漫漫,多的是凄风苦雨。唐寅20岁那年唐父去世,更让他肝肠寸断的则是母亲、幼子、胞妹相继去世。都是血浓于水的至亲,相继离世怎不叫人神思惶惶,欲随之而去?
唐寅日渐消沉,终日醉酒,家境也逐渐衰落。好友祝枝山屡屡劝他暂收悲思,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唐寅听从其规劝,敛悲思,备科考。次年他为好友之妻作墓志铭,思人及己,不禁感怀人生天地间犹如蜉蝣,朝生暮死。这年他不过26岁,尚不到而立之年,可两鬓竟已生了华发。
三年苦读后,唐寅参加科考,其间与好友夜宿花柳之地。那不过是他心中愁苦,才在烟花之地一醉解千愁,却因此被提学御史厌恶,致使其名落孙山。幸得苏州知府爱惜人才为他讨饶,才将他录于榜末。
两年后,唐寅入京参加会试,本是一笔挥就的好文,却无辜被牵连到科场舞弊案中下狱待审,等他出狱后已被罢黜为吏。唐寅深以为耻,决然不去就职,妻子却劝他为生计考虑,纵然当个小吏也远胜流落街头。
唐寅苦笑,曾经才情四溢的女子已然被生活磨得毫无棱角。这世间最难得之事莫过于得一挚爱,赌书泼茶举案齐眉,这乐事他曾拥有;可世间最可悲之事又莫过于挚爱只可同享福不可共患难。她为了茶米油盐同他吵闹,他抬笔点墨,写下一封休书。都知道比翼分飞连理死,说得真不错,他与她只能两两相忘于江湖,而不能共偕老。
笔落墨干,他心中一阵酸涩。天地间他似是孑然一身,无父无母,无妻亦无子。他四处流浪,山河为榻天星为烛,一游便是十数年。他卖文鬻画得拥一盅薄粥,他如牛饮酒,乐不可支。他作过那样多的画,《山路松风图》《王蜀宫妓图》等,寥寥几笔墨画中尽是缠绵春风、雨晴烟晚。可没一样是他所求,亦没一样他能求到。
他毕生所求是学有所用,是侍奉高堂,是与妻子携手白头,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只叹造化弄人,天命难违。
数十年细雨湿流光,这滚滚红尘于他何尝不是南柯一梦一场空欢?半梦半醒半醉间,他缓步行到一处,那里桃花灼灼十里如春,红艳艳一片,看得他动了心。有浓烈酒香沁入他的鼻腔,垂垂老矣的老翁突然哭得像个孩子。于是他四处打听,准备买下这处桃花庵。他以一纸欠条回归桃园,以余生卖文鬻画偿还债务。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富贵,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世人皆知第一句,从而断定他是洒脱出尘不为凡事所扰的桃花仙,却不知他摘的桃花换得酒钱,不为自娱,只是偿还半生债务。
桃花年年开复落,春红时时谢。酒醇尚在,可苏州再没有了那个生于寅年小字伯虎的少年,只有桃花艳处一座荒凉的坟茔,坟头青草丛生已有丈高。而他终于求得花下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