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了这么多年,成果确实很多。但通过作者的调查发现:许多偏远县城高中在实施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真不少。我们仅仅从教学目标的实施角度来看,就存在以下主要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偏远县城中学一般设施有限,生物又是所谓传统的“小学科”,从而导致了许多教师在备课中,仅仅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常常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律采用“三步曲”,(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写入教案作为一种考查形式,根本没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深入挖掘,准确把握。制定目标时经常表现出:三个维度面面俱到没有侧重,或是三者脱节牵强附会。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凭经验和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仍然走着“传统教育”的老路。
二、教学目标过于宽泛,缺乏具体性
一节课所能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有限的,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具体、明确。特别是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不可能靠一两节课一蹴而就。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确定教学目标过于宽泛,如将一些情感目标表述为“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或“初步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等,将能力目标确定和表述为“培养思维能力”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等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几乎适用所有学科、任何年级段的教学,根本无法体现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最后直接导致教学过程盲目,教学目标流失。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过于抽象,缺乏指导性
在许多生物的教案中,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述仍然采用“理解”、“了解”、“知道”、“掌握”、“应用”等笼统的词语加以概述。这样的目标表述过于抽象化和模糊化,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任何指导作用。
如何去解决这种现象,作者与许多同行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讨论,认为要解决这种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主方向,促进其形成良好个性的教学目标
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方向,促进其形成良好个性的教学目标下,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就要加以体现,尽量使用课程标准中列出的能反应出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的行为动词,如“举例说明”、“列出”、“制作”、“确立”、“创设情境”、“设计背景”等。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又能让教师检测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弄清整体与个体的差异。一般来说,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目标具有强制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而智能发展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确立教学目标,不忽视每个新教学目标的生成。例如,关于《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教材的“本节聚集”和教师用书中本节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列入“激素的种类”,教材中介绍的激素只有促胰液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素等区区几种。教学中有不少同学想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重要激素,有些同学想知道性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毫无疑问教师应满足他们的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提供相关资料和相关网站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去查阅。
二 、整合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版本教材、当地的自然情景和人文环境、网络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课程资源,面对如此众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加以取舍、有效整合,落实到相关的课堂教学目标中。
在众多课程资源中,教材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课程资源。这次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教材不再只有一个版本,而是出现了多个版本并存的状况。这次高中生物课改有五套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各不相同,处理知识、培养能力,整个知识的设计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各有特点。著名童话家郑渊洁有句名言:“用一本教材教好每个学生,那简直就是童话”。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加以选择、补充、完善。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只编排了人类的有关激素调节内容,对昆虫的激素调节没有涉及。但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和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因而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参照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将动物的激素调节和应用列入到课时目标。
三、 深入研究课程目标,注意系统性目标和课时性目标的有机整合
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其教学目标体系可分为:生物学课程目标、生物学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四个相互联系的层次。课堂教学目标是为最终达成课程总目标而服务的,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因此必须将课程目标分解,优化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目标,教材在编写过程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价值进行了合理的编排,将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具体化、细化分解到各个模块中,既相互联系又突出每个模块的侧重点。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充分研究各模块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学生认识逻辑和学科逻辑统一和活动目标灵活多样。只有高效完成每课时目标,每个单元教学的目标完成才有可能,课程目标达成才不会变成空中楼阁。
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全依靠课堂教学完成课程目标是不现实的。面对这一实际困难,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确定课堂延伸目标,让学生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加以完成,这样不仅丰富了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如“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这一目标,完全可以作为课堂延伸目标,让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资源课后相互协作完成。这样不仅解决了课时不够的问题,又高效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最新的生物信息,接触到了前沿的生物学研究动态,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有着意想不到作用。
一、教学目标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偏远县城中学一般设施有限,生物又是所谓传统的“小学科”,从而导致了许多教师在备课中,仅仅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常常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律采用“三步曲”,(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写入教案作为一种考查形式,根本没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深入挖掘,准确把握。制定目标时经常表现出:三个维度面面俱到没有侧重,或是三者脱节牵强附会。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凭经验和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仍然走着“传统教育”的老路。
二、教学目标过于宽泛,缺乏具体性
一节课所能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有限的,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具体、明确。特别是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不可能靠一两节课一蹴而就。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确定教学目标过于宽泛,如将一些情感目标表述为“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或“初步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等,将能力目标确定和表述为“培养思维能力”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等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几乎适用所有学科、任何年级段的教学,根本无法体现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最后直接导致教学过程盲目,教学目标流失。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过于抽象,缺乏指导性
在许多生物的教案中,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述仍然采用“理解”、“了解”、“知道”、“掌握”、“应用”等笼统的词语加以概述。这样的目标表述过于抽象化和模糊化,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任何指导作用。
如何去解决这种现象,作者与许多同行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讨论,认为要解决这种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主方向,促进其形成良好个性的教学目标
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方向,促进其形成良好个性的教学目标下,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就要加以体现,尽量使用课程标准中列出的能反应出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的行为动词,如“举例说明”、“列出”、“制作”、“确立”、“创设情境”、“设计背景”等。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又能让教师检测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弄清整体与个体的差异。一般来说,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目标具有强制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而智能发展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确立教学目标,不忽视每个新教学目标的生成。例如,关于《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教材的“本节聚集”和教师用书中本节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列入“激素的种类”,教材中介绍的激素只有促胰液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素等区区几种。教学中有不少同学想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重要激素,有些同学想知道性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毫无疑问教师应满足他们的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提供相关资料和相关网站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去查阅。
二 、整合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版本教材、当地的自然情景和人文环境、网络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课程资源,面对如此众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加以取舍、有效整合,落实到相关的课堂教学目标中。
在众多课程资源中,教材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课程资源。这次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教材不再只有一个版本,而是出现了多个版本并存的状况。这次高中生物课改有五套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各不相同,处理知识、培养能力,整个知识的设计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各有特点。著名童话家郑渊洁有句名言:“用一本教材教好每个学生,那简直就是童话”。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加以选择、补充、完善。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只编排了人类的有关激素调节内容,对昆虫的激素调节没有涉及。但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和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因而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参照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将动物的激素调节和应用列入到课时目标。
三、 深入研究课程目标,注意系统性目标和课时性目标的有机整合
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其教学目标体系可分为:生物学课程目标、生物学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四个相互联系的层次。课堂教学目标是为最终达成课程总目标而服务的,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因此必须将课程目标分解,优化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目标,教材在编写过程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价值进行了合理的编排,将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具体化、细化分解到各个模块中,既相互联系又突出每个模块的侧重点。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充分研究各模块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学生认识逻辑和学科逻辑统一和活动目标灵活多样。只有高效完成每课时目标,每个单元教学的目标完成才有可能,课程目标达成才不会变成空中楼阁。
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全依靠课堂教学完成课程目标是不现实的。面对这一实际困难,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确定课堂延伸目标,让学生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加以完成,这样不仅丰富了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如“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这一目标,完全可以作为课堂延伸目标,让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资源课后相互协作完成。这样不仅解决了课时不够的问题,又高效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最新的生物信息,接触到了前沿的生物学研究动态,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有着意想不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