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经验沟通桥梁建构规律探究渠道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规律“发现”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规律“发现”的土壤,从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入手,为学生构建规律探究的渠道,并在观察、探究、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探究;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65-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是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在我校近期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为课堂探讨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发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规律的被动探究,导致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不到位,规律的使用存在障碍。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理的规律探究情境?本文下面展开论述。
  一、从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入手,为规律的发现提供土壤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对推理能力培养的主要阐述。能力发展绝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懂”了,也不是“会了”,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和想出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规律“发现”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规律“发现”的土壤,从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入手,为学生构建规律探究的渠道,并在观察、探究、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开始,结合学校“我为雅安献爱心”捐款活动,出示两组练习题:
  1.在这次捐款活动中,四(1)班学生平均每人捐款35元。2人捐款多少元?4人捐款多少元?30人捐款多少元?
  2.在这次捐款活动中,四(1)班7位任课老师也参加了捐款活动。如果每人捐款50元,7人共捐款多少元?如果每人捐款100元,7人共捐款多少元?如果每人捐款200元,7人共捐款多少元?
  通过两组练习题的解答,得到两组算式:
  35×2=7050×7=350
  35×4=140100×7=700
  35×30=1050200×7=1400
  在此基础上,结合小组学习题进行研究:1.将每组中其余两个乘法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比较,你有什么发现?2.积的变化和因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3.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通过小组交流得出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所得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验证!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入手,通过小组交流,结合实例,通过抽象概括的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为学生构建“发现·猜想·验证”的完整的探究渠道,这样的安排帮助学生揭开规律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知规律的发现与平时的学习紧密相连,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二、规范数学语言的使用,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助力
  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发挥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借助完整的、准确的、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完善思维活动,提高思维能力。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所得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是本节课学习的积的变化规律的具体内容,学生需要结合实例,通过概括归纳的方式总结出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规范学生发言,为学生总结规律做好导引。
  通过教师结合规律的提问,学生结合规律的回答,学生结合实例对规律的概括和归纳就会十分的轻松,同时结合规律的规范性表达为学生的思维指名了方向,便于学生从表象中进行抽象的思考,为规律的最终发现提供思维依据。
  三、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让规律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数学是系统性学科,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前后知识联系的桥梁,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完整化、系统化。
  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前后知识的沟通安排在规律的验证之后,分为两个层次进行。
  首先是用发现的积的变化规律解释以往学习的知识:用积的变化规律解释35×30=1050的口算过程和75×120的笔算过程。
  其次是结合学生对规律的验证过程:68×(30×5)=2040×5,转化成68×(30×5)=(68×30)×5,通过观察算式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与积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为规律的解释寻找理由,完善学生对规律的认知,弥补不完全归纳法对规律验证的不足。
  四、拓宽规律使用的范围,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学生在经历“发现、猜想、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之后,充分感知了规律产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并通过前后知识的沟通,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我们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规律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帮助学生在规律使用过程中感知规律的价值,加深规律的理解。第一层次的练习:将规律运用在计算中,巩固规律的理解;第二层次的练习:将规律运用到生活中,感知规律的价值;第三层次的练习:将规律运用到图形中,拓宽规律的使用空间。   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上层层递进,从运用规律解决数学计算问题,引申到运用规律解决生活实例,最后将规律使用拓展到图形的计算。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巩固规律,加深学生对规律的深度建构。
  五、在已有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猜想,为规律的延伸搭建平台
  《数学课堂标准(修订版)》积极倡导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化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已建立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更进一步,需要我们打破课堂的束缚,放开学生思维,在已知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新猜想,并借助已知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完善思维。
  猜想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所得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猜想2:一个因数除以几,另一个因数乘几,所得的积等于原来的积。
  ……
  从这些不成熟的、但具备个人色彩的猜想中,我们感受到学生思维的开放、跳跃和成长。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会学生思维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对学生而言,探索规律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或者主要价值不在于此,而是在规律探究的过程中感知规律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地探究方法,感知数学思想,提高思维水平。
  (上接第37页)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渣2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 C800℃2MgO 2SO2↑ CO2↑
  MgSO4 C800℃MgO SO2↑ CO↑
  MgSO4 3C800℃MgO S↑ 3CO↑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①D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填化学式)。
  ②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填字母)。
  a.NaOH溶液b.Na2CO3溶液c.稀硝酸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 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式:。
  教学中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带动学生不仅用感官来感知实验现象,而且要善于透过现象呈现的信息,尽可能地捕捉更多的信息,分析思考出化学的真相,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动力。
  四、关注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信息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提升综合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报告的完成,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验研究等多种途径,不仅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而且能强化获取、应用信息的意识。
  高考中同样有研究性问题的考查。2013江苏高考19题第(5)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出发,先制备绿矾,再合成柠檬酸亚铁。请结合右图的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硫铁矿烧渣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铁粉、稀硫酸和NaOH溶液):向一定量烧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得到FeSO4溶液,,得到FeSO4·7H2O晶体。
  本题设置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情境,图中60℃拐点,低温有利于结晶,都是重要的信息。这既需要学生的图表信息分析能力,又要求学生有完备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信息处理表达能力。
  教学中,通过常态化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共享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知识信息无处不在,一个善于捕捉信息的人,一个信息素养健全的人,才会是一个易于成功的人。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展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其他文献
圆子:  我和妻子结婚还不到半年,但是,我们都曾在吵架时向对方说过离婚的气话,只是很多现实原因,没有把离婚坐实。上周日,我俩又因为生活琐事吵了一架后,她回了娘家。任凭我在电话里道歉、登门“负荆请罪”,她都不愿意回家。  最終,我实在没办法了,就在网上找了一张男女搂抱的照片,把照片中的男子修图成我的头像,然后把照片发给了妻子。  没想到,这招果然灵,在照片发出去不到半小时,妻子就匆匆回家了。  她回
前一秒还在山塘街的商铺里恍惚着是不是全国的老街古镇都是一个模样,但往前走跨过这座城墙,就从满是游客的街区踏进了属于老苏州的真实生活。  蓦地,如织的游人们都不见了,身边几乎全部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口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吴侬软语,精修改建的建筑也不见了,变成了整齐又淳朴的二层小楼。踏上一辆公交车,甚至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一些好奇,年轻人为什么会坐这慢悠悠的公交车。他们或许是拖着大大的菜篮子满载而归,或
摘 要:欣赏诗词,品味古人优美的感情、旷达的人生、百折不挠的意志,能调节学生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旺盛的斗志,促使学生去善待自我,直面人生,迎接挑战,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实施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20-2  美育应始终贯穿于古诗词教学中。然而,我们不应该用纯说理的形
那些在铁路开始运营之前大笔投资运河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例如,我们可以理解布里奇沃特运河(也许是英国第一条运河)的投资者会强烈反对计划中的利物浦和曼彻斯特铁路线。但技术进步的脚步却是无法阻止的—同样无法逃避的还有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全新挑战。今天的数字创新也同样如此。  当利物浦和曼彻斯特铁路线终于在1830年开通时,它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胜利,不仅开启了蒸汽时代,而且以人们从未预见的方式改变了世界。随着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自恃其“渊博”的学识,凭借其“主导”地位和影响,为相关部门利益、集团利益行为进行随心所欲的经济解释,“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已经达到怪诞、荒唐的地步,而且越是怪诞、越是荒唐,越是自鸣得意。  有人说,比如,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有人质问,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有人质问,中国是否应健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
席文启,1951年2月出生,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曾任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东城区区委副书记、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等职。著有:《新国家》、《邓小平哲学思想探析》、《求索集》、《历史与个人》、《求实集》等专著10余部,主编或参与写作教材、书籍20余部,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记者: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2003年开
摘 要:朋辈活动是促使中小学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星湾学校心理教研组大力倡导并落到实处的“朋辈”携手、共赢成长,让初中朋辈辅导员帮扶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理念和实践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朋辈辅导”、“团体游戏”、“校园心理节”、“心理主题班会”等是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开展的活动,特别具有实效,学校面向全体、共同参与、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更到位的服务。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笔者以粤人2011课标版英语教材为例,探索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冯小雁,开平市苍城镇中心小学。引言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提出:就
数 字    新中国比较教育学主要奠基者王承绪教授迎来百岁华诞  10月9日-10日,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云鹤,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辉,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