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生活中不断积累和不断实践,教师要让学生在多看、多听、多证、多想中储存各种各样的表象,努力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没有想像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情,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情。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鱼虫,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朱自清的《春》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他通过对春天花、草、风、雨的观察描写,提炼出对人青春的“新”“美”“力”的高度赞美的新的主题。教师的激发引导,可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有一位同学在家偶然发现了“蚂蚁搬蜻蜓”这一现象,他感到十分奇怪,一只蜻蜓的体积比一只蚂蚁的体积大上何止千倍,但极少数的蚂蚁就可以抬走一只死蜻蜓。通过观察、思考,他悟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有一次,我出了一道“由菟丝子所想到的”作文思考题,让同学们到种豆的田地里细致地观察并向老农们请教,了解菟丝子的性能。后来我们仅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菟丝子本身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把根扎在豆子身上,靠吸取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而导致豆子的死亡。大部分同学最恨它,说它是寄生虫,剥削者,务必要斩尽杀绝。有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认为可留不可杀,理由是:菟丝子是一种珍贵药材,可以明目,滋肝,补肾,止泻(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位中医)。通过观察、思考这些感性材料,通过联想、想象,一篇篇立意较新的文章脱颖而出,比如《发家的财神,救命的菩萨》《因母病欠债,后收购菟丝子而发富》,还有一篇文章从菟丝子借助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发展自己,使其家庭千秋万代,源远流长这个角度联想到我们今天借助外国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经营方式来发展我国的经济。从这个实践来看,我们领悟到,感悟能力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中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著作等。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是大有益处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利用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
所谓“原形”就是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人的创造发明,创立新事物的形象,常常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鲁班从丝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如何提高“拟想”的原形是想象力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四、创设情景,引发想像力
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間的联系。鼓励学生发展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写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情,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情。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鱼虫,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朱自清的《春》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他通过对春天花、草、风、雨的观察描写,提炼出对人青春的“新”“美”“力”的高度赞美的新的主题。教师的激发引导,可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有一位同学在家偶然发现了“蚂蚁搬蜻蜓”这一现象,他感到十分奇怪,一只蜻蜓的体积比一只蚂蚁的体积大上何止千倍,但极少数的蚂蚁就可以抬走一只死蜻蜓。通过观察、思考,他悟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有一次,我出了一道“由菟丝子所想到的”作文思考题,让同学们到种豆的田地里细致地观察并向老农们请教,了解菟丝子的性能。后来我们仅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菟丝子本身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把根扎在豆子身上,靠吸取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而导致豆子的死亡。大部分同学最恨它,说它是寄生虫,剥削者,务必要斩尽杀绝。有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认为可留不可杀,理由是:菟丝子是一种珍贵药材,可以明目,滋肝,补肾,止泻(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位中医)。通过观察、思考这些感性材料,通过联想、想象,一篇篇立意较新的文章脱颖而出,比如《发家的财神,救命的菩萨》《因母病欠债,后收购菟丝子而发富》,还有一篇文章从菟丝子借助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发展自己,使其家庭千秋万代,源远流长这个角度联想到我们今天借助外国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经营方式来发展我国的经济。从这个实践来看,我们领悟到,感悟能力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中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著作等。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是大有益处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利用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
所谓“原形”就是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人的创造发明,创立新事物的形象,常常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鲁班从丝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如何提高“拟想”的原形是想象力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四、创设情景,引发想像力
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間的联系。鼓励学生发展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写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